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咫闻录

咫闻录

作者:慵讷居士

分类:文学

ISBN:9787536641020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标签: 咫闻录  志怪小说 

章节目录

前言 自序 卷一 谈三 章生 屠板生珠 猴子贼 刘议 水车度鬼 无衣人 布客 鸡毛鬼 无无老僧 猫鬼神 徐巫 文姓子 绿萝山神 阴阳镜 尤婢 白衣怪 吴都阃 瓦孟 神假物 稻秸化鼠 边将 沈处士

内容简介

《咫闻录》是清代比较流行的笔记小说之一。此书作者未留下姓名,而自署“慵讷居士”。慵讷居士的生平不详,但根据此书的《自序》和书中的一些文字看,他是浙江人,曾游幕各地,侨居广东羊城。他大约是清代道光时人。慵讷居士平日多与士大夫往还,但生活并不丰裕。在“侨寓羊城”时,他曾“赋闲羊城旅馆,适有采薪之忧”。他常常带着一个被“钟鸣鼎食之家”、“纨绔膏粱之辈”哂笔、弃置的瓦盆当做了“花前煮酒,月下烹茶”。他自称是“落魄之狂夫”,而把瓦盆当做了“穷途之知已”。可见,慵讷居士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   《咫闻录》共有12卷,收录了247篇作品,除游记《水莲洞》和散文《沙包先生传》外,其余都是记叙怪异之事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艺术上多模仿《聊斋志异》、《子不语》等笔记小说,情节单纯,语言简洁,用词古朴而讲究文学性。

下载说明

1、咫闻录是作者慵讷居士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糖糖KOK的评论
      除了以上几本外,我再介绍几部书籍,喜欢文言文不喜欢白话文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看。《述异记》《小豆棚》《广阳杂记》《见闻录》《池北偶谈》《虞初新志》《镜花水月》《耳食录》《 客窗笔记》《咫闻录》《埋忧集》《醉茶志怪》《右台仙馆笔记》等等。 我在:网页链接
  • 去往水边高地欣赏美景的评论
    【跑油肉】清《崇川咫闻录》载“明末董小宛创”亦称虎皮肉、董肉。皮起皱纹,色泽似虎皮,质地酥烂,醇香味美。
  • 闾左渔夫L的评论
    @hzm32167 @妞33-hsu @康云婷 @今井植美 @Saney33 @wen--168 @阳光小旖 @长沙_黑猫警长 @--优乐美 @葱花花花_ 喜欢看志怪故事的童鞋转:《述异记》《小豆棚》《广阳杂记》《见闻录》《池北偶谈》《虞初新志》《镜花水月》《耳食录》《 客窗笔记》《咫闻录》《埋忧集》《醉茶志怪》《右台仙馆笔记》
  • 吸血鬼_忘了怎么飞的评论
    #为古剑寻美食# 寻找家乡美食 助力古...(南通如皋董糖)董糖始于如皋。据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闻录》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号秦邮董糖。”董糖是由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
  • 李打铁的评论
    《耳食录·三异笔谈》、《谐铎·埋忧集》、《亦复如是》、《里乘》、《淞滨琐话》、《咫闻录》、《夜雨秋灯录·夜谈随录》,这七龙珠我已经集齐了,可以许愿了//@芦水心: 转发微博
  • 秦邮董糖的评论
    据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闻录》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号秦邮董糖。”董小宛是秦淮八艳之一,除了色艺双绝,还善理生活,酥糖便是她私制的一种美点。芝麻、面粉、糖稀等寻常之物,经她巧手一弄,就变成味美香甜的董糖。
  • 如皋旅游的评论
    如皋美食:董肉 清《崇川咫闻录》有载,又称跑油肉、虎皮肉。明末董小宛所创,故名。以肥瘦均匀之猪肉(俗称五花肉)切块,清水煨至七成熟后置于油锅煎炸,再辅以酱油和糖红烧,皮呈皱纹状,肥而不腻。
  • 江渚子的评论
    读清笔记小说《咫闻录》,有云“广东一人而娶三四人者夥矣,名曰并妻,以长为尊。”可见古人所谓一妻多妾制亦有例外。记得前不久看《李宗仁回忆录》,有一细节与此颇类,即广西军政长黄绍竑原配有韦氏,另娶校花蔡凤珍,“报聘纳彩,按旧俗办理”,两房夫人并不同居,名位毫无轩轾,此谓平妻制。
  • 哦巴桑大叔的评论
    《咫闻录》共有12卷,收录了247篇作品,除游记《水莲洞》和散文《沙包先生传》外,其余都是记叙怪异之事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艺术上多模仿《聊斋志异》、《子不语》等笔记小说,情节单纯,语言简洁,用词古朴而讲究文学性。 #读书#
  • 微博江苏的评论
    【董糖】董糖,大家都吃过吧。此糖软中带硬,虽然老粘在牙齿上,却又香又韧,吃了还想吃。据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闻录》载,董糖是董小宛所创,自秦淮寄给冒辟疆。它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
  • 大高邮的时光侠的评论
    董糖,是扬州高邮传统名特产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之所以称董糖,有两种说法。一说此糖为董姓师傅所制而得名,一说由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所制美点。据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闻录》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号秦邮董糖。”@高邮是个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