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巨流河

巨流河

作者:齐邦媛

分类:小说

ISBN:9787108035561

出版时间:2011-4-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回忆录  历史  台湾  传记  民国  中国文学 

章节目录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南开中学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大学生涯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一九七○年代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后记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齐邦媛纪事
《巨流河》参考书目

内容简介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下载说明

1、巨流河是作者齐邦媛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小世界的评论
    我们的信渐渐缺少共同的话题,不同的生长背景,不同的关怀,对未来有不同的期待。我们终于明白,也许倾三江之水也无法将我融入他在上海的生活,我不能割掉我父母的大关怀
  • 小世界的评论
    佛曰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 葉紙不會飛的评论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图片1>
  • 葉紙不會飛的评论
    出处 <图片1>
  • 葉紙不會飛的评论
    原来是出自《桃花扇》!!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图片1>
  • 葉紙不會飛的评论
    原来是这样的画面! <图片1>
  • 肥羊1号的评论
    其实,灾难是无法比较的,对每个受苦的人,他的灾难都是最大的。
  • 肥羊1号的评论
    文学上最重要的是格局,情趣和深度,这是无法言诠的。
  • 肥羊1号的评论
    世界上大约确有一些缘分,使你在第一次相遇即敢于倾诉心中最深的感觉。
  • siye1905的评论
    84 生命充满反讽,今日思之,确实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之时。 85 每一天太阳照样升起,但阳光下,存活是多么奢侈的事。 93 多年来,他是唯一常常和我谈灵魂的人。 97 今生,我未再见他一面。 105 世界上大约确有一些缘分,使你在第一次相遇即敢于倾诉心中最深的感觉。 112 我在讲演、文章中背诵它,希望证明诗对人生的力量 114 口中念着诗句,教我们用the mind‘s eye 想象西风怒吼的意象(imagery)。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西方诗中的意象。一生受用不尽。 127 那一年我二十岁,面对重重威胁的人生,觉得随时可能失去一切,孤苦无依。唯一必须留校的是自己的心灵,这一颗思慕知识、追寻善和美的心灵,而这河岸小片净土,曾是我安心置放心灵之地。 152 交浅不可言深 155 两人肯将俊秀挺拔的外表下最隐蔽的伤痛相示,终至无言相依···山中月夜,纯洁的相知相惜情怀,是我对他最深的记忆。 160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些唯有自己身历的奇迹,不必向人解说吧。 164 这乘着歌声的翅膀来临的人,在现实中我们找不到美好的共驻之地··· 只有在心灵遥远的一隅,有时会想起那林中空地的鸟鸣。 169我以读书为业的志愿 170 女儿说”大学教育有什么用?专门读书有什么用?一点不能和现实结合起来。“ 父亲说”一个人不读书怎么能懂得世界上的事,怎么晓得分辨对于不对?人对于问题的看法完全靠他的脑筋来判断,而脑筋不经过读书怎么训练?“ 173 当年幼稚狂妄地想读哲学了解人生,如今连自己这渺小无力的心灵都无处安放了。尚好迷茫之中,理性未灭。 189 《居里夫人传》的电影···很钦佩她的毅力与坚忍不懈的努力。他信上讲人生的理想,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去实现;先决定重心,讲求效率,节省精力··· 吃够了自己“多愁善感”的苦,处在困境中的我,心里也佩服别人的理智与坚强,甚至是愿意得到那样的保护吧。 193 自此与家人终身隔绝,那堆在台北电务段仓库的几件行李就是他们全部的故乡了。 216 且在我感情困顿之时为我解惑,使我一生有一个不易撼动的目标 220 她的雍容、智慧与宽宏 口中不断地教他们不要想输赢,心里却切切牵挂 222 我叙述自己在种种病苦关头以背诗来转移难挨的疼痛 对我而言,教书从来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传递,我将所读,所思,所想与听我说话的人分享,教室聚散之外,另有深意。他们,都是我心灵的后裔。 229 紧张的心情是免不了的,每次站在台上,我都像是战士披着盔甲上战场,总想怎么样能生还才好。 230 简直就是童话中的白马王子。我几乎是用一种爱慕者的心情,留意所有跟他有关的讯息··· 后来我给学生上课或演讲,都觉得文学上最重要的是格局、情趣与深度,这是无法言诠的。 232 我生性胆小,又很紧张,自觉没有经验,只有拼命下苦工读书。 233 她曾说:“女孩子打扮干净、漂亮不是为了好看而已,而是为了礼貌。” 234 每个人都纠着眉头,一副快要阵亡的样子,真是精彩。(翻译) 235 许多年后,我只记得那不安的煎熬,焦头烂额的夏天夜晚,已全然不见天上的星辰。 237 在这里,我相当深入地看到了1960年代天主教一个修会在某些体制上的改变,和改变过程的辩论、冲突与痛苦。 238 那四个月是我一生有系统地读书的开始··· 240 1968年是我今生最劳累也是最充实的一年···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每一天都是从妻职母职中偷身得来!在以学期和一暑期班时,我不顾性命地修了六门主课··· why?催迫听者思考书中深意 而如今我成熟冷静,确切知道所为何求,也努力抓住了每一天。···我上这些课凝神静气的倾听 三个月简为我搭建了一个心智书架,教我把零散放置的知识和思想放在整体发展的脉络上,不再散失 我这个现代女子,背负离开家庭的罪恶感,在异国校园的一隅斗室,真不知如何在此尘世自适! 椿花,茂密而不拥挤,每一枝都能自在潇洒地伸展,恬适优雅,成了我一生意境中又一个梦境。 我背负离家的罪恶感,得以如此宝山,一日不能虚度 开花城那间陋室是我一生中住过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243 ··我的学术天梯,在梯子顶端上上下下的,似乎都是天使,而我在初凳阶段,天梯就撤掉了。它带给我好多年的惆怅,须经过好多的醒悟和智慧才认命,这世间并无学术的天梯,也无天使。我虽被现实召回,却并未从天梯上跌落。我终于明白,我的一生,自病弱的童年起,一直在一本一本的书叠起的石梯上,一字一句地往上攀登,从未停步。 250 这些人这些事,缘中有缘,是忘不了的。 那些年中,能静下来想想事情、看看新书的时间反而是台北和台中的间火车上那三个小时,那种全属于自己的独处三小时,我终身感激! 261 机缘是连环的 是个天生的“鼓舞者” 为陶冶年轻世人的性灵 266 太阳照在它黄花落后初结的一簇簇粉红色果子上,美丽中充满自信。 tomorrow, and tomorrow,and tomorrow creeps on it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明天,明天又是明天 一天又在在碎步中爬行, 直到注定时刻的最后一秒。 274 所谓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我记得后来一次谈到文革红卫兵对师长和文化人的摧残,待这批人长大,统治中国,他们的暴戾人性会将中国带到何处去? 276 他希望国家社会能在安定中求进步,而不是悍于求变,以戾气损伤文化。 我初见钱先生的时候,已是他的红叶阶段,深秋季节,思考的叶片已由绿色转为一种祥和的绚烂,再几番风雨,即将落了。 能追忆者,此始是吾命之真。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真生命。 他认为书生报国,当不负一己之才性与能力,应自定取舍,力免纷扰··· 学者不能太急自售,致为时代风云卷去,变成吸尘器中的灰尘。 因为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世界上仍有忘不了的人和事。 283 《树》(Joyce Kilmer,Trees) A tree that looks at God all day And lifts her leafy arms to pray 这树整日仰望上帝。高举枝叶茂密的手臂祷告。 它使我想起,这些年中我曾度过多少“难过苦头关”,寻找了多少解决难题的办法,请教了多少学者专家,折冲、讨论,达到一个国家出版人的稳妥结论。 288 他说人脑似有许多隔间储藏不同的知识。 我不愿用“浪漫时期”的中文译?名,简称那一个常以热情进入深奥内在探索的时代。因为romantic所代表的既非唯美,亦非中古以降罗曼史romance 中虚构的奇情。它是一种对崇高sublime 理想永不妥协的追求。强调创造力与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其实是对前世纪守教条的新古典主义的反动。其回归自然return to nature 的呼求,强调大自然引导个人心灵对真善美的追寻与沉思。 在雪莱心中,心灵因有爱与宽恕而更显崇高。 济慈 “一般的人生都是苦乐参半,而你却锲而不舍,探索受苦的意义,你不就是梦想族泰the dreamer tribe吗?要知道诗人与做梦者是不同的,前者抚慰世人,后者只对这个世界困惑。 西风颂 这时已到了朱老师那个年纪的我,对着环绕我、与我当年同样二十岁的学生,记起了最初的感动,挥臂扬发,忘我地随西风回旋··· 我的一生常似西风疾行,攀山渡海,在人生每个几近湮没志气的阶段,靠记忆中的期许,背几行雪莱热情奔放的诗,可以拾回一些信心。···他的诗与我似是人间困苦相依,维系了我对美好人生的憧憬。····· 296 我认为要打到任何语文的深处 advanced depth,必须由完整的书才能看到比较完整的看法,不能只阅读零星的选文,所以我希望上学期至少读两本书······ 300 寂寞的追寻 the pursuit of loneliness 如今放着这种日子不过,却去追求寂寞孤独,是个奇怪的观念。独处亦须付相当代价,“寂寞”的观念吸引我许多年了···大学四年住宿舍,后来结婚生子,从没有独处的空间,到了五十岁才有一间小小的书房,安放一颗耽溺阅读忘情思考的心。 这种追求独立思考的寂寞,在文学上是常见的。 这些具有强烈女性独立意识的作品,所要追求的空间,即是所谓“寂寞”,想印证一个女子也有自己心智独立的价值,在困境中隐隐存在的不平、不安和终身的渴望。 305 在他们中年的喜怒哀乐中,记得一些句子,一些思想,似在不同的落叶林中听到的声音。 314 虽然彼此认识一些可以交谈的朋友,但是他们和我们的内心都明白,路是不同的了。 全忘记创伤,“还不是此时,也不是此地”(not now, not here ) 318 其实灾难是无法比较的,对于每个受苦的人,他的灾难都是最大的。 336 ···切断了昨日,不知会有怎样的明日 ···是她为丈夫子女活了一辈子之外,唯一属于自己的心灵天地 340 那痛彻骨髓的疼痛,随着日升日落运行全身··· 当我灵魂暂息,我已无尘世忧惧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i have no human fears 342 他紧闭了四十年的眼泪的阀门,自此冲破,再也关不上了。 这些憾恨,虽已还诸天地,却仍折磨着他的余年岁月···每端起酒杯他就流泪,断断续续说当年事:明明不该打败仗的局面,却败了,把那么大的东北丢了。那些年,布满东三省,一心一意跟着我十多年在敌后抗日的同志都白死了。他们盼望胜利的中央会照顾他们的孤儿寡妇,也全落了空。那些人都是爱国的知识分子,如不去革命,原可以适应生存,养家活口,都是我害了他们,是我对不起他们,他反反复复地说着,折磨着他最后的日子。 人的一生,充满了声音与愤怒,全无意义 where are the songs of spring, ay ,where are they? think not of them,yhou hast thy music too。 352 她断断续续在喘息之间说了些别后五十年间事,青春梦想都已被现实击破··· 故人往事都已消逝,这时的我已见过世上许多重要的都市,看遍各种荣华,而最重要的是读了许多当读的书,做了一些当做的事,一生没有白活。当年上海的虚荣若是吸引了我留下,我早已成“黑五类”而被斗死,即使幸存,也必须耗尽一生否定真正的自我。 360 “你还记得吗?······“都似在解答我在台湾难解的谜,验证 另外今生确曾那般欢跃活过的青春。这些人,这些事,那鱼池,那梅林都真正存在过,岁月能改变,但不能摧毁。 362《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站在这陌生的北京街头, 白茫茫的柳絮中,人生飘零聚散之际,这铺天盖地的惆怅,是诗词也无法言说的啊! 364 这些我在大学受业的老师几乎都未能身免,所受之苦,是中国文人百年来受政治之苦的极致,即使倾三江之水,也洗不去心中的愤慨憾恨啊! 366 一个立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男子,以血肉之躯殉国,二十六岁的生命就浓缩到碑上这一行字里了。是不是这一块碑,这一行字,能成为一种灵魂的归依? 368 但他却诵念”使我灵魂苏醒“那一段。在我们那时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没有人提到灵魂的问题,终我一生,这是我阅读深切思考的问题。 《圣经》似求指引,告诉我,在半世纪后我该怎么看他的一生,我的一生?毫无阻隔地,一翻开竟是旧约《传道书》的第三章: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这一切似是我六十年来走过的路,在他的祝福之下,如今已经到了我”舍弃(生命)有时“之时了。 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成黑暗,雨后云彩反回······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尘土仍归于地,灵仍旧于施灵的神。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要从一切虚空之中觉悟,方是智慧。 370 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
  • 崖涯的评论
    我自1937年底逃出南京城,今生只回去过两次。这一次参加了大飞哥的追思礼拜,第二次,1999年5月去了三天,由中学好友张斐之助,找到航空烈士公墓,拾级上去,摸到了那座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面刻着他的出生地和生卒年月。
  • 暖scor的评论
    普通人不谈政治 但是这书让人不得不谈政治对青年的影响 张大飞的一生令人唏嘘,真的是短暂又绚丽 十万青年十万军 他们单纯的希望战事快点结束 可以跟家人团聚过点平静生活罢了 羡慕的是在炮火中的青年仍然可以单纯读书学习 到了台湾以为只是一时居所 却没想到一世
  • turquoise的评论
    父亲安排我与一同学搭邮政送信快车去乐山……我后来读到一本清朝史,说中国邮政是最早现代化的政府制度,服务人员水准高,最可信赖。到台湾后,邮政仍是安定的力量之一。千百年来书信传递由驿马到绿色邮车,在在都引起我的丰富想象,我有幸被当作邮包由川东快递到川西,这段特殊经验不可不记。
  • 颍川嘉人的评论

    吾倡大义,除贼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 小猪娃儿的评论

    她断断续续在喘息之间说了些别后五十年间事,青春梦想都已被现实击败:“你到台湾这些年,可以好好读书,好好教书,真令我羡慕”

    当年上海的虚荣若是吸引我留下了,我早已成为“黑五类”而被斗死,即使幸存,也必耗尽一生否定真实的自我。

    在人生的历程中,谁知道谁会被抛向哪条河而谁又知道哪一条河流可以让你的生命之舟不被颠覆?
  • 小猪娃儿的评论
    教育家,一个我很小就听熟了的词,也很小就知道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读这一章,明明是在描述着战乱中的生活,却让我心生羡慕甚至嫉妒,只是因为我看到了那个极度困苦的年代孩子们都可以受到极好的教育因为有伟大的教育家以及懂教育的老师。现在,以后,我们的教育家在哪里?
  • 星辰的评论
    世间的緣份,环环相套,决非须言。
  • 星辰的评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派熊式辉掌管东北,他的最高资历是江西省主席,对东北无知识基础也无感情根基。中共这时在东北还没什么力量。以后依赖俄国扶持,再加上国民党用人不当,方法不对,使中共在东北大得名心。
  • 星辰的评论

    世界上大约有一些缘份,使你在第一次相遇即敢于倾诉心中最深的感觉。

  • 星辰的评论
    同样浅蓝的航空信筏,多了一种新的,浓密又压抑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