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小序 辑一 说人 “不战不和不守”的来源 戈鲲化的生年月日及其他 马国贤的中国经历 从僧到儒之路 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可怕的通事 晚清去德国的中文教师 王韬晚年未完成的一件大工作 《洋务辑要初编》为何没有出版? 晚清翻译家钟天纬有关英语教育之佚文 王茂荫的一则轶事 谁是黄嘉略? 武昌起义后章太炎在日本的几次活动 鲁迅的太老师 令人肃然起敬的竺可桢先生 辑二 说事 比钱说第一首还早的汉译英诗 王国维无意中最早介绍了(《浮士德》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评价历史人物受主观与时代的双重影响 加强汉学史研究,更好认识自身历史 广东人不认同香山人 “层累造成的古史”一例 董小宛身上的西洋布料 皇帝不会有雅量的 郑和航海只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靠不住的郑和语录 晚清西学流行程度的一个视角 ——《晚清营业书目》前言 清末科考策问中所反映的士人意识 贪贿从来有行规 由俭入奢亦不易 “信、达、雅”三原则从何而来 月份牌 外国遗民 鸦片是怎样做成的? 中国最早的国歌 保持地名的历史连续性与严肃性 辑三 说书 翻译诚非易事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日译本略较 兰心戏院的工资档案 破曾侯致威妥玛书之谜 《中国来信》读后 不定于一尊的文化繁荣 ——《民国丛书》的启示 用我的眼看你的路 共同只是表面 从天下观到世界观转变的第一步 ——评《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历史研究无关个人情感 ——评英国《经济学家》发表的伪地图 《大明混一图》 读《清代版本图录》 《德华朔望报》 《<遐迩贯珍>研究》序言 《对山书屋墨馀录》 《法国律例》 晚清的世界地理知识 关于《语言自迩集》中译本的题外话 第一本汉语语法书《官话语法》 中国人自编的第一本英语教材 《华英说部撮要》 《论语本义官话》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英译本 晚清侦探小说《聂格卡脱探案》 张德彝的(《英文话规》 利用章回小说传教 在罗马的“随便翻翻” 德国国家图书馆中的康有为签名本 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 四书的西译 《新学大丛书》 内山完造的《平均有钱》 民间文献出版的宏大工程 《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可以有中国版吗? 史实的重建 《新政应试必读》 一面美国的镜子 朱卷的尾声 张文虎日记的史料价值 重视民国笔记史料的出版 《西游笔略》前言 《中国古代官制译名手册》前言 辑四 说词 不要让文化与方言一道随风而逝 古代文言与白话相去不远 提倡雅言,尊重方言 文言本是白话 方言成为通语 不过几千个而已 中文到底难不难 南京土自更堪夸 语言景观的背景 中西结合“混腔势” “英语”与“英文”的首创权 “睇”字用了两千年 从“Yim茶”到“Yam茶” 翡冷翠与夏威夷 孙汶是谁? 叫堂传叫图 马克思主义术语如何引进中国 “资本”与“资本主义” “阶级斗争”的由来 “压迫”与“剥削” “人民”来自何处? “自由”从哪里来? “民主”是什么意思? 西方本无“文化” 北京原来是南京 通天气表与长拉琴 显微镜与望远镜 老虎窗与歪阿索 “面包”的最早出处 老婆叫作细君 地名之争 口号 “逻辑”在中国的立足 “日国”并非日本,“布文”便是德语 “少女”是娘 你真蚌! “鄙视”为何是看不起? 什么时候开始有“拍卖”? “牛后”是什么意思? “粉丝”一词的合理性 飞去来词——写真 手机 人是虫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周振鹤先生近年来撰写的学术随笔和报章所开设的专栏“故纸堆”、“词与物”中的相类文章,凡121题,分作四辑,即说人、说事、说书、说词。说人自然及于人与书,说书说词也难免纠缠于人与事,所以四辑之间,实难以泾渭强分。话题所谈大致以晚清中外文化交通中的习见或易被忽视的人事为重心。诸如革命、文学、经济、封建等高频常见的词,今天有着既不同于古代传统概念、也区别于西方语境中意义的复杂演变。作者借不常见的日记、书札等文献史料,参证以私藏秘笈,经过梳理考证为我们还原了晚清中日欧三方的词语交流中的有趣过程。可说关乎旧学,不乏新知。
下载说明
1、知者不言是作者周振鹤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18岁的乐英Caroline的评论“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哲学问题的解决每存于个人主观,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讲:“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天道》)智者们的言说何
-
33333llgg的评论这画写点什么好呢?一看桌上的书,有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偷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不知道的,瞎BB的,it is ok. 真知道的,还有心瞎BB的,[鄙视][鄙视][鄙视]
-
落AITK的评论痛而不言,知者唯己;诉诸于众,徒惹哂笑!
-
我和我的小小狗的评论梁漱溟:“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哲学问题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讲:“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天道》)智者们的言说何其相似呀。
-
斑节大对虾的评论梁漱溟先生在这次演讲中说:“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哲学问题的解决每存于个人主观,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讲:“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静与韧的评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么,我到底是言还是不言,知还是不知?文字可以给人以知识,却无法根植智慧,知识有善恶之分,没有智慧也就无法区分知识的善恶,更加遮蔽了智慧之光。小乘与大乘,修行者与布道者。
-
法号道缘子的评论道教为何提倡无为?#道缘子道舍##风水#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
-
Amekj的评论在资本市场上,经常说不知道的人,未必不知道。 而凡是满口绝对的人,要么是神仙,,要么是骗子,要么是门外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的人刚开始肯定也是愿意说的,道理应该也很简单很直白,但是听到得人没有到那个境界,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充分理解,境界上的差距不能短时间用言语来拉近的时候,
-
习学记言的评论【习学记言】仲长统《昌言》批判当时知识分子有三种恶行:“实不知,佯不言,一也;窃他人之说,以成己说,二也;受无名者,移知者,三也。”即第一装模作样,本来自己不知,却装出知而不言的样子。第二是掠人之美,剽窃别人论说,而作为自己观点来宣扬。第三给人贴金,把无名者的成果移于知名者之下。
-
玄妙道---黄天麟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七破论》破非论陆子既闻性命之学于圣师,四方之士,有就陆子而参道者。坐而与之言,不契,往复与之辩。或有非之者,曰:“老圣有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今吾子之与人论道也,七破论
-
阾撯扡嚡佉丄課的评论分享自一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的第一句话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悲... (来自 @头条博客)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zkx张开心的评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曙OY光的评论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庻几为君子。 为善不求人知者,谓之隂德。故其施广,其惠博,天报必丰。
-
Cynthia蓝精灵的评论老子在《道德经》里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白居易也写了首诗: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语我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智者,如何自著五千文?白居易的意思:我听老子说智者不言,可如果老子是智者,又如何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此诗还是没理解老子的意思,虽说智者不言,是指不要随便言,乱言。当言还是要言。
-
世界陨石协会的评论发表了博文《《道德经》微学精讲【33】第56章——【知者不言】转载自微信文化传统》【题记】圣人要:不言、希言、贵言。多言就会数穷,就会逐渐失去真知。少嗜欲,多内《道德经》微学精讲【...
-
愤怒的老三的评论《东》只谈哲人不谈圣者以及讲智多于言善,正是中国思想的特质。对中国人而言,理想并非虔敬的献身,而是熟思与恬静的心灵。……清净是智慧的起点,而智慧不能口传,只能靠楷模与经验的启发顿悟而传递,所以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单元善语的评论【单元读经悟道之《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
谈生一笑抹红尘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沉默是一种思考的涵养,更是一种境界的修为》沉默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道德经》中首句言,“道可道,非常道”,并且还有“知者不言,言者不智”,鬼谷子虽然通篇都是游说口才的谋略,故与智沉默是一种思考的涵养...
-
-------清文的评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悦,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小雨Hsiaoyu的评论知者不言,【河】知者貴行不貴言也。【王】因自然也。言者不知。【河】駟不及舌,多言多患。【王】造事端也。塞其兌,閉其門,【河】塞閉之者,欲絕其源。挫其銳,【河】情欲有所銳爲,當念道無爲以挫止之。【王】含守質也。解其紛/分,【河】紛,結恨不休也。當念道恬怕以解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