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内容简介
《春在堂随笔》所记内容,十分广博,既有学术考证、诗文杂录,又有民情的记载,时政的议论。俞樾治学,不限于书面文献材料,很注意用石刻资料作广泛的论证,如卷二有记泊江余姚所出一汉碑,来考证古代经、克之文;另一则记绍兴禹穴的石刻,与王昶《金石萃编》、阮元《两浙金石录》互证。卷七有记龙洲所存韩愈《偃王庙碑》拓本残文,与清刻韩愈文集相校,辨其异同。民卷有一则记所得明人文集抄本《殷无美文稿》,以此订补《明史》有关的传与表之史实。卷九又据明人《况太守集》,补《明史·况钟传》事迹。俞樾有经学根底,又博涉群书,善于志疑,启人思考。如卷九有一条引《太平广记》释苏轼诗,并纠正元人李治《敬斋古今注》及清人翁方纲《苏诗补注》之误。卷十有一条考述黄牛庙与黄陵庙之别,并辨世传诸葛亮所作《黄牛庙碑》之伪。
下载说明
1、春在堂随笔是作者俞樾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秋涼旧館的评论#秋凉馆读书日志#新到的几本旧书。台版。春在堂随笔最爱。#好书之徒# @修堂--书石轩主人 @大关节目lc @福衍斋主 @鹿樵 @完颜小驴 @水上书 #书影婆娑#
-
僧伽吒法师的评论#曾国藩·相人有术#湘乡(指曾国藩)出入将相,手定东南,勋业之盛,一时无两。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春在堂随笔》卷一‖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遯。——《曾国藩全集·日记》,咸丰九年三月初八
-
看閒書認閒字的评论从城隍庙对面的巷子进去走到马医科巷右转就是曲园。特意来这里,是因为这是俞樾的故居。其著作《春在堂随笔》就是以故居中的春在堂为名。源自其诗“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曾国藩因此句,点俞樾为殿试第一名。俞樾的曾孙,就是俞平伯先生。第六张自己找亮点吧,我当时是笑场了。
-
黑色藤萝413的评论拙政园侧有中国园林博物馆,免费且无需排队,今日大收获。入人头攒动之园林,不如在此好生看看园林的前生今世,长知识,又很现实主义。早年老爷买过童寯的书给我,同喜陈从周,今天又“重逢”,俞樾的《春在堂随笔》也偶读过,可谓雅人群集。家具馆伫立片刻,顿觉今人俗不可可医。 玻纤路
-
包子敛煎韧蛋定_21的评论今晚从《古书疑义举例》摸鱼摸到《春在堂随笔》最后拐到《七侠五义》去了[拜拜][拜拜][拜拜][拜拜]【俞樾:怪我咯?】
-
二里溝老漢的评论稗官野记:元禁止普通汉人取正式名字,只能按排行或父母年龄之和编个号。清朝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如果父亲24岁,母亲22岁,儿子就得名四六。元末农民领袖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寓意诛元(朝)之璋。
-
一枚修女的评论"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 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对九溪十八涧赞赏备至。
-
jjyyoo-oo的评论君子对于天下人,无专主之亲,无特定之疏,惟以道义是从。即不问亲疏,但以道义是亲,亦即以义为处世准绳。 无适的适字,无莫的莫字,古注有多种解释。清儒俞曲园,在他的《春在堂随笔》里,引日本物茂卿所著《论语征》,考证「适莫」二字即是「亲疏」的意义。意为君子对于天下人,无亲无疏 ...
-
周子夜的评论《春在堂随笔》——俞樾,清代文人随笔集,俞樾后半生以著书为业,随笔志人、记事、谈学,记录了他收集的书表、游览的山水、所见古碑古书所志文字、对经史子集的见解、与当时名仕的结交、当代名仕的见闻传奇。
-
小核桃lee的评论元朝禁止普通汉人取正式名字,只能按排行或父母年龄之和编个号。清朝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如果父亲24岁,母亲22岁,儿子就得名四六。元末农民领袖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寓意诛元(朝)之璋。
-
春宫野史的评论元朝时普通汉人没有正式名字,只能按排行或父母年龄之和编个号。清朝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打个比方:如果父亲二十四岁,母亲二十二岁,儿子就得名四六。陈友谅老兄闹事前美其名曰陈九四,大明董事长朱元璋先生原名朱重八。
-
泡泡腾的评论// 元朝禁止普通汉人取正式名字,只能按排行或父母年龄之和编个号。清朝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如果父亲24岁,母亲22岁,儿子就得名四六。元末农民领袖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寓意诛元(朝)之璋。
-
兪小六的评论#俞樾#有人曾对俞樾说:“学问是一事,科名是一事,禄位是一事,三者分而不合。有学问者不必有科名也,有科名者不必有禄位也。”俞樾听了之后说:“余深韪其言。”他又把这个话告诉何绍基,何绍基又推进了一层,说:“传不传,又是一事。”(《春在堂随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
胡天野鸿的评论俞樾先生《春在堂随笔》记老鼠知礼,有守有度:“适有馈饼饵者,夜则置一枚于案头以饲之。鼠得饼,不复嚼蜡矣。一夕,余自食饼,觉不佳,复吐出之,遂并以饲鼠。次日视之,饼尽,而余所吐弃者故在。乃笑曰:“鼠子亦狷介乃尔。”是夕,置二饼以谢之。次日,止食其一。余叹曰:“不惟狷介,乃亦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