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哀歌一九八六
哀伤书二〇一四
内容简介
要是你问,为什么哀伤?哪来的哀伤?我会说,因为曾经深爱。
钟晓阳跨越二十八年写成的哀伤之书,以凝炼的文字,注解时间与爱情
简体版首次出版
我想着你说过的话,仿佛看见我们的往事,经过回忆的渲染和幻想的铺排,一如水中之月碎而且多,充满了整个水面。
我把手探入水里捞寻,开始明白美丽的世界,永远只可存在于心中,如今我已失去我的玫瑰色的世界。
二十年没有多长,不够我们脱胎换骨,只够我们世故些、困顿些、幻灭些。
原来人永远有更低的低处可去......
《哀伤纪》分为“哀歌”和“哀伤书”两部分,作品缘起于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一九八六年一位少女孤身到美国旧金山读书,认识一对打鱼伙伴,三人成为好友。在爱情与友情之间发展着,因为海洋因为年纪因为签证,少女匆忙离开美国,一段感情也就此失落。二〇一四年,少女和以海为梦的男子们经历种种人生起伏、生活的错失和亲友的亡故。时光过去,迈入中年的他们辗转浮世,三个人的命运再次交错,书写一出“哀伤书”。
钟晓阳说:“哀这个字在字典中,除了悲伤的意思,还包含了爱、怜悯、同情、珍惜。至于伤,那是人生更深层的东西,哀则是人生的基调。”与早年作品相比,作者不再执着于“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浪漫,始于梦幻,落脚到现实;写爱情,也是为人生做注脚。文字更为凝练、克制,火候恰到好处。
================================================================
【 黄碧云】
2014 年的《哀伤纪》是1986 年《哀歌》的时光变奏,她记得的爱是同一个人。在两个小说里面。
【颜纯钩】
从“哀歌”到“哀伤”,一个“哀”字,写尽人生的伤感和无奈。
所谓“哀伤”,不是对三段感情的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的哀伤。
正是真实生活里的小小“得着”,使整个悲欣交集的人生,不会被哀伤压倒——哀伤永远在那里,而我们得按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
【唐诺】
几近完美的作品⋯⋯原來是我们忘了,或者不信了,人的情感可以好到这样。
================================================================
下载说明
1、哀伤纪是作者钟晓阳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粟冰箱的评论《哀歌》里的“我”只有“你”,之间还隔了一片海。《哀伤书》里的“我”却有小汶、蒋明经、占、死亡以及二十年的困顿与幻灭。就像严歌苓写过《灰舞鞋》,时隔多年又写了《芳华》一样,年少时的刻骨铭心,都被岁月蚀得千疮百孔,所剩无几。《哀歌》虽然落俗,却还能打动我——那些闪闪发光的情意。《哀伤书》却有些松散了,写这样的中年,夹杂一些年少回忆,笔法终究钝涩,倒觉得水平比年轻时离张爱玲更远。多年不写才华也会生锈啊。
-
筠隐的评论钟晓阳重出的作品,我偏爱《哀伤纪》。这更像是我们普通人的故事。上篇《哀歌》像一封长长的少时情书,泼泼洒洒壮怀激烈,满纸荒唐却金句迭出。下篇《哀伤书》则最大限度降低了小说本该有的对抗性因素,像是对平凡人生的妥协:“原来人永远有更低的低处可去,到最后什么都可舍。”这喟叹与《哀歌》的情感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却更富有撼动人心的悲剧性力量。
-
Ko的评论肤浅且正派
-
emily的评论人近中年,每日困于楼宇之间,似乎早已忘记青春的模样,爱情的滋味。翻阅小说,恍然有种青春的爱情的感动。
-
夜的蘑菇的评论少女时期的爱恋跃然纸上,每个细枝末节都是天地独此一份的初爱;中年时期的无奈落在笔尖心尖,曾经爱过的人早已褪去少年郎的英姿,换来一份油腻气息的眷恋;爱过的人始终在身边,但不是已爱人的身份,却又超出了友情的界限,曾经追逐大海的那颗心,变成了世俗里的尘埃,唯有曾经动过的心许过的誓言念念不忘,相伴到最后,仍是无法在一起的哀伤,钟晓阳的言情世界里,爱不得,方能爱而持,近在迟尺,远在海天之外。
-
十年熬成肥婆的评论"二十年没有多长,不够我们脱胎换骨,只够我们世故些、困顿些、幻灭些。"
-
青儿的评论嗯,前一篇刚读来会觉得这就是一名少女无限的矫情……但是这样讲也不对。文笔写得很好,很出彩。年少时的感情就是那样感天动地的吧。后篇,人到中年,繁华落尽,大家终于都落地生根,过着庸常的生活。人间疾苦,世事变迁,让这份哀伤更加厚重,有烟火气。
-
H3O | 花毛一体的评论《哀歌》是诗化的爱情故事,正是「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的样子。《哀伤书》就是完全港式的,现实感很强(无法不想象与作者本人是否有共同之处)的小说了。个人以为可以先当作两篇来读,再当作一篇来读,感觉还挺不一样的。
-
红皇后的评论两段放在一起是绝配。让人既看到爱情,也看到人生。我们一生会经历一次创世纪般的爱情,然后再由时间为生命披上一层一层的外衣,直至看不到人生的底色,但是我们内心是知晓的。即使生命哀伤,我们依然会寻找爱情。
-
糖罐子的评论3.5.“我的人生是破船,在七情六欲的海上,漂泊,漂浮”,上篇是迎向黑暗深处的不确定性,下篇是随波逐流,然而无论如何都是“船”的姿态。相对于传奇故事,钟晓阳更擅于写简单的几乎没有故事的故事,然后映衬内心的百转千回,或者说那种自然而然的矫情。
-
伊夏的评论这本恐有许多人不喜。《哀歌》以第二人称来写爱恋,私小说的感觉;《哀伤书》去到有历史有文学有纠葛的丰富里,可显然,钟晓阳有她一贯的,把人物关系局促地放在几人之间的那种布置。这是她的特色,或许也是她认为可以集中矛盾与精彩的方式。退一步看有刻意,但凑近一步看,没错,这是V城,时间与地都是借来的,连关系也是,大家就在这局促里打转,爱恨。没错,这是V城。
-
叠字锦的评论对钟晓阳的喜爱源于情怀。优渥的家境,少女的细腻,《停车暂借问》带着匠气的感人。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后半段中年人阅历足丰,下笔却再也没了当年的肆意。所幸,世事的锤炼使作家诗化了生活,所幸,一代又一代如她当年一般的文学爱好者,将她视为情怀,映射香江褪色的绮丽与爱玲的余韵。
-
云淡风轻的评论哀伤纪把哀歌所有的灵气文采悲恸怀念美丽都写没了,变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难过在这真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
毒妇脸少女心。的评论拆开来的句子各有各的欢喜,合在一起又不怎么读得来的厌弃。
-
ltlamy的评论更喜欢28年后的故事,两篇其实都不怎么能看到张爱玲的影子。文字当然无可挑剔,这五颗星是给作者的。只是新经典的引进工作实在不敢恭维,最后既然附了港台和内地的译名对照表,就应该做全,“沙沙里多”作为文中多次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地名,且跟内地译名相差很大,竟然没有附上。还是查钟晓阳生平才查出来:Sausalito的内地译名是索萨利托,一个金门大桥北端与旧金山隔海相望的小镇。关于这个小镇译名、历史发展背景为了便于理解更适合做成注释,还有“莎孚”是不是内地译名“萨福”的女诗人呢,对照表里也没有…就真的做得很粗糙了,形同虚设
-
winds的评论曾经一度搜寻《哀歌》而不可得,如今终于读完,续篇完全又是一种风格。年少时的情感那么浓烈,多年后再写仿佛成了另一个故事。是光阴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重新认识了时光。
-
ocean的评论钟一辈子没有第二个故事能超越停车暂借问了 那个酸馊馊的文艺腔啊 再变态阴点就是黄碧云 再自恋矫情点就是朱天心 第二个故事即使写的最圆融也流于做作 其他的 不提也罢
-
扬风的评论从书里随便摘抄几句都是好的!
-
雪之竹的评论《哀伤纪》分为《哀歌》和《哀伤书》两部分。 《哀歌》里的哀,是年轻人的哀。这哀伤刻骨铭心却清澈透明,像一滴泪。 《哀伤书》里的哀,是中年人的哀,老、病、死,生活里的困窘逃也逃不开,灰蒙蒙的无奈如弥漫的秋寒,沉重的哀恸难以承受却不得不承受。郑星光和蒋明经非常念旧,这简直就是古典主义浪漫啊…… 《哀歌》有青春梦幻感,叙述时的沉醉犹如梦呓;《哀伤书》现实感很强,是平凡平常的中年人的人生。不一样的感觉,却同样有着抵达人心的力量。我读完后百感交集,不能平静。
-
海上生明月的评论前半部分是二十岁的爱情,美好哀伤。后半部分是人到中年的女作家,困顿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