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内容简介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的《三折画》,于1973年由子夜出版社出版发行,是西蒙第三创作阶段的作品。“三折画”指画在三折画屏上,展示圣人的生活片段、圣经故事和传说的多重片段的画作,这种画整体包含三幅画作,中间一幅画作是主体,两旁的两幅可以折叠在中间的主体之上。小说《三折画》以绘画艺术手法“三折画”为标题,结构上分为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三部分。西蒙以三个真实的社会新闻为蓝本,在《三折画》中描绘了三幅场景。其中第一个场景以杜布菲的田园图为背景,讲述了法国中部的一个村庄,一个男孩在房间做数学作业,看宰杀兔子和拼接电影胶片的故事,当中穿插了一名少妇与情人幽会,最终导致自己的孩子溺水而亡的故事;第二个故事场景发生在德尔沃的居住地——法国北方的一座小城市的工业郊区,讲述了一个新郎和同伴一起庆祝结婚脱单,却意外地与昔日恋人旧情复燃,最终抛弃新娘的故事;第三个故事场景以培根所住的地中海为背景,讲了法国南部天蓝海岸一家豪华宾馆里,一个母亲为了拯救贩毒的儿子而委身于国会议员的故事。
下载说明
1、三折画是作者[法] 克洛德·西蒙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alain.proust的评论以“明信片上展示着……”这样的句式开篇,是不是很像一位意欲为我们详细讲解画作细节的美术馆向导?于是在这种引导和展示下,我们像印象派画家那样不停地看见/辨认各式各样的色彩和明暗、形状和纹理,其次事物的轮廓才慢慢显现出来(以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方式),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画/造型艺术难以表现诗/文学之不可眼见,前者将神降格为人的尺度,那么可以说,西蒙明目张胆地用画的透视法来作诗,正是要把全知全能的神还原为作为肉身凡体的人的尺度,我们像一台运动的摄影机(就像格里耶在《快照集》里所提供的观看方式那样),只能冷眼旁观地接受视野所摄取的画框中的一切细节,当然西蒙绝非是莱辛意义上的从诗退回画,画原所不能够的在这里也变成能够了:时间直接越过画无法而诗可以表现的那种承续状态,转而以破裂零散的非线性状态出现了。
-
恶鸟的评论读完西蒙《三折画》,法国新小说派实验的一个典范,一幅精巧的文学细密画,文本和视觉在这里模糊,上帝视角和观众视角模糊,建议先看译后记再看正文。
-
宝木笑的评论虽然克洛德·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的开山人物之一,但这本书却可以看作是“第二代新小说派”的延续和反省,他展示了一如既往的狂飙突进,但内里却透着一股深沉的克制。这本书对于阅读者来说是一种挑战,“第二代新小说派”在形式上和叙事上的肆意发挥得淋漓尽致,非常容易让人一下子想起《尤利西斯》,完整的大段落,没有任何小的段落划分和停顿,密集的行文好像故意要让读者喘不过气,文本和读者形成了一个对抗的力场,那种压迫感和倦怠感让读者仿佛陷入了泥泞的沼泽。西蒙在小说中用克制来完成“新小说派”的涅槃,他并未像索莱尔斯等人那样,完全坠入对下意识活动的纯粹描述,以“意识流”贯穿一切,甚至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和分段。西蒙依然在讲述故事,讲述人物,虽然那已经是非常模糊的影像,但至少他没有将小说创作推向完全的行为艺术。
-
晓林子悦的评论克洛德善于运用绘画技巧来构思小说。《三折画》取材于三个社会事件,而其中都隐含着青春期男孩从成熟女性与男人SEX时获得的性启蒙,三个部分因此彼此相连、相互覆盖,折射人物在相似处境下的不同心理活动。克洛德的景物描写极其细腻,仿佛他已经在头脑里打好草图,先勾画线条、轮廓,再一层层地增涂油彩,在四周物质的环绕下,男女运动交叠,放荡摆动,腋下的汗珠,身体的语言,一点一点描画,而男孩在悄悄窥视,在谷仓或在旅馆,有风声吹过或沉闷的热气,神态、形象、情感、沉思,与晃晃悠悠的视线里的场景混杂,支离破碎,斑驳不安,文字呈现的强烈画面,给予读者的就是观赏螺旋环绕的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感受,色彩鲜明,奇特古怪,离经叛道,自成一格。
-
庄蝶庵的评论克洛德·西蒙的小说总如天书。情节的传统地位让给了画面,多彩绘画(在这部小说中还有视频)嵌入了黑白文本,情节隐身到幕后,成为推动画面进展的内在激情。本书的画面感可谓逼真,逼真至“帧帧到肉”的水平——倘若你引号中的四个字感兴趣的话,大可去文本中寻觅那肉体的激情。——此处自然需要感谢下《尤利西斯》诉讼案。对于小说晦涩的叙事,我们大可放松不管,不如去学小说中两个少年紧抓底片不放的热情,紧紧盯牢每一帧画面的曼妙,若隐若现的重词叠字,将这些画面若有若无地串联起来。我们假设这就是“三折画”的真谛:似乎生命是有联系的,但又完全可以剥离了独立赏析。
-
孙智正的评论西蒙可能是新小说那一拨里文本最扎实的。像摄影和绘画一样全知全能和无微不至的关照(作者也点明了)。你是我的明信片、我是你的拼图、他是我的胶片。所以一切都是“虚构”。写作是自足的,写作的意图和动力就是要构筑这样的图景、就是使用和排列语言的快感,不是为了什么情节或意义。
-
井方的评论大概这就是西蒙所说的的“三叶饰”结构了,这种笔法和通篇都有的绘画场景,如同小说里的“纹章”,像是那些画家们有意无意地在画中镶嵌自己的标记一样,以涂抹、描写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小说世界。小说中两个交缠的肉体同样与《有轨电车》、《常识课》交叠,而极富跳跃性的文字色块相互之间平行并置,组成了一幅幅斑驳的印象式文字画。
-
阅微草堂的评论很复杂也很简单书,形式大于意义了
-
疏狂老鬼的评论读这部书有种看侦探小说的乐趣,从头到尾都在猜下面会发生什么,这个人是谁,他的举动有什么意义。《喧哗与骚动》也不好读,但看过开头就能抓住作者的路数,这本看到最后都在猜,整部书像流动的绘画,也像无声的电影,各种感官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文字间充满了悬疑的张力,还写的那么色情。
-
乙左左的评论一开始会很难进入,因为场景、故事、人物、对话都是穿插及无缝拼接的,一旦仔细阅读又容易迷失,只能先领略文本自身的纯粹感,随着类似的场景和人物反复出现,可以逐渐形成一些故事,虽然后面还是要阅读译后记才能完全把握这些故事,但个人更倾向于故事不止如此,不同读者能自行拼接出更多不同的故事。我看到克洛德·西蒙已经把新小说写到这个程度,多少还是有种绝望感。
-
威尼斯男人的评论#克洛德·西蒙##《三折画》# 被宰杀剥皮的兔子,被猎杀的野猪,溺水而亡的孩子,似乎想说明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既是人祸,也是生死轮回的大自然法则,这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有些消沉颓废,但是又体现了这个世界的规律。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如绘画如电影般的小说。
-
影随茵动的评论956/第二本克洛德•西蒙,直观感受是译笔极好,也如译者在后记所言,同为新小说派,大家各自聚焦的地方也不一样,比起格里耶对物的极致描写,西蒙更偏向对多样手法的追求,特别是感知力的共振,所以,于我来说,西蒙要比格里耶更易读一些,失神更少一些。《三折画》其实是个中篇集子,一章即为一段,一气呵成,读的时候无法停顿,也不想停顿,这个译本还是强烈地体现了作者诗化的节奏,有很饱满的情绪感。三个部分互为缠绕,互为交互,强烈的色彩、高涨的情欲、淋漓的鲜血,用文字嵌入你的整个感观,有艺术性的色彩,可以说,他的形式大于内容,而打破、寻找、重塑小说的形式,也正是新小说派的风骨。
-
劈头士》睁木的评论已购。像三段超级长镜头啊,这样的写法和描写功力是让我佩服甚至羡慕的,但却不是我钟情的。更让我有兴趣的是译后记里所写,作者的母亲曾带年幼的作者去一战遗址寻找丈夫遗骸的事。
-
独自退场的评论那么问题来了,这本书的书名应该是《三折画》还是。。《三级片》。。#??#
-
LEe的评论意象,句子,如泉水,如交响乐,如丝线,交织出三幅画卷。 第一幅编织出来的基色是灿烂的金黄,第二幅是高潮,冷艳的朱红,第三幅是沉静的蓝。三原色的三折画。 节奏。韵律。色彩。 美。
-
我想随意唠叨的评论确实是对阅读者的考验,我至今不知道男孩在哪里溺水而亡
-
不告诉你的评论新小说真的很无聊。只是他们把这种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
dy的评论有镜头就喜欢
-
Hushhash的评论进入不了,新小说的极致不见得不是另一种刻奇。
-
高子的评论除了少妇偷情看出来以外,孩子是什么时候淹死的读完了也不知到在书的哪一页,还有也不知哪一页提到过那个男的是个国会议员。怀疑自己看的时候大脑在另外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