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弟五章
第六章
《考工记》跋
内容简介
一部書寫人世深情致遠的大戲!王安憶最新重磅長篇小說《考工記》,書寫上海老城舊宅,市井歷史的頹然美學。
大時代的洪波中,他們這一間老屋,好像《聖經》故事裡的方舟,既隨波逐流,又自給自足,等待彼岸臨近,終有臨近的時刻吧!
我將小說題作「考工記」,顧名思義,圍繞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又以《考工記》官書的身分,反諷小說稗史的性質,同時還因為房屋裡的人——這個人的一生時間,倘若只是奔走修房,未免太托實了,也太簡單,世事往往就是簡單,小說可不是,小說應該有另一種人生,在個體中隱喻著更多數。這個人,在上世紀最為動盪的中國社會,磨礪和修煉自身,使之納入穿越時間的空間,也許算得上一部小小的營造史。
——王安憶
/
「半水樓」,又稱「煮書」,陳家老宅,晚清時期的貴冑大宅邸,整幢樓不用鉚釘,全是插和套,渾然一體,歷經百年不散架。陳書玉的祖父有一日帶著他遍走樓上樓下告訴他,門扉上的雕飾都有源頭,源頭都是八仙。門板上的圖案是八仙操持的法器,張果老的巾箱,藍采和的板子,何仙姑的果籃,韓湘子的牡丹花;窗櫺的鏤刻是四款花色,冬梅,秋菊,夏荷,春天的芍藥……
上海西廂四小開,朱朱、奚子、大虞和陳書玉。大虞經營木藝工坊,奚子父親是律師,朱朱家與洋人作生意;陳書玉的老祖宗乾隆年間從台灣來到上海,開船號,經營碼頭,世代靠遺澤蔭庇度日。
四小開在他們生命最美好的青春時期,一起品美食,泡舞廳,走冒險……然而在惶遽的世事裡,人往往身不由己,那些不期然的邂逅,打個漩,又匯入滔滔洪流,奔騰而去。他們歷經太平洋戰爭、松滬會戰,直到文化大革命的歷史狂流後,好友們一個個離去,陳家宅子裡的人,也一代一代地蛻殼,蛻到後來,終於什麼都沒有,獨留下陳書玉,孑然一身,與那百年老宅,相依為命,淡看世態炎涼。
陳書玉一生與老宅相依相存,歷經戰亂及文革洗禮,老宅存活下來了,但也傾圮敗漏;面對這衰敗,他燃起修復老宅的冀望。他找來木工功夫了得的好友大虞,商研宅邸的古老修葺工法,試圖讓老宅在新時代的摩登上海,矗立如昔。然而,古蹟法和產權如此繁複,官方承諾忽明忽暗,眼看老宅日漸傾圮,他能以古老工法,如願修復這座新時代摩登上海巷弄裡的古宅大院嗎?或者他將與落拓的老宅,彷如被時代遺忘的孤舟,黯然飄蕩在新舊社會交接的渡口,何去何從!
《考工記》以陳書玉為主軸,陳家「正宗清代古建築」大宅院為基底,輻射書寫動盪戰亂時期到新時代的二十一世紀,陳書玉與他的老宅、友人,一生的浮沉故事;王安憶以其不慍的筆,細膩描繪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傷與情,她的考工除了考究建築工法,也考古眾生的浮生記憶與情感。
《考工記》是《天香》後的餘韻,也是又一部書寫人世深情致遠的大戲!
下载说明
1、考工記是作者王安憶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邓安庆的评论读完怅然。圆熟之作,非常喜欢。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个“吹皱”便是王安忆的特点,小波小浪,稳稳推进,再放眼望去,已经是时间之河滔滔流去了。这部小说的时间轴从民国败亡到共和国建立,三反五反到文革到改革开放,都是大历史,是背景,具体到陈书玉这个小人物身上,好比大风吹小池子,终究是小波澜,“这一辈子何其平淡,没有过一点激昂的经历,连爱,倘若说有过爱的话,都没有什么声色,最大的幸运就是太平,可太平不就是平淡的代名词!”王安忆笔下的男性多有这样特点,闷闷的,甚至“窝囊”,“他越来越节制,攫取和消耗均适可而止,让自己贴世界的边缘,最不起眼,有和没差不多。大约就因为此,方才能够历经变更而以完身。”
-
孙衍的评论期待!
-
木辛0930的评论王安忆六十五年集大成作品,从1935延宕到2000。陈书玉的一生,老宅的逐渐颓圮是线索。整本书也是这个时代政治阴云笼罩,我看这批人写文革总是提着心的,不知道会遭遇怎样的变故,明知要到来的灾难。其实相继于《富萍》,这本书依然是众生世态描摹,总是一笔带过而已。但我还是极喜欢的,写的流畅,读的舒心。确实像古代说书人,冷淡克制,只叙述,不评价。
-
洛日的评论刚在《花城》杂志读完第一遍。短句为主,语言精妙又雅致,有向章回小说靠拢的意思,字句表达出的思想倒是一以贯之。朴素生活的诗意与美学。不过男主算是一枚怪胎,有不大令人信服之处。
-
夏天珍珠梅的评论还可以!
-
王汀汀的评论男气王安忆,写了一个活出仙气的男人。
-
nwstreet的评论20180929-20190725. 读的是花城出版社的版本。应该是第一次读王安忆。有很多沪味和时代细节,但好像迟迟没有完全读进去。
-
Gingery.的评论《Rome》吗
-
鲁闽的评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是第五章的最后一句:他意识到,自从重庆小龙坎回来,二十五年半个世纪,再没有走出过上海,他实在拘束得太久,现在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了。紧接着第六章第一句却是:时间到上世纪七〇年代中期,社会呈现平靖的迹象。滚滚洪流的文化大革命,就这样翻过去了。从书的角度看,房子才是无声的主角,人离开房子的活动,哪怕再精彩,也不是重点。其实从人的角度看,前面已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后面还有彻底回归寻常晚景的尘埃落定,那么这中间的一段,有可能是不可说,但更大的可能或许是不必说。因为人生到了某个阶段,看到的风景,其实都是熟悉的,都是回忆里的。
-
豌豆的评论读完鼻子会发酸,喜欢这种没有着落的人生,什么都淡淡的,平凡至极。连参与你生命的那些人,离开的缘故也不具体,说没了下文就没了下文,正是我们人生。
-
其安的评论一个孤单人,一个老宅,一个动荡时代
-
沐木的评论顺其自然
-
一壶四泡的评论王安忆的新作品,喜欢读。
-
LL的评论台版遥遥在途,意外先在花城读到。匿名以后,感觉王安忆越来越惜笔墨。这本考工记按照长恨歌的写法,何止三十万字。现在的文笔简练得稍嫌简略,很多细节都一笔带过。好在可以细细、反复的读。btw看到陈书玉上图书馆的描写,知道来自作者本人三十年前去查阅资料的经历(后来写成天香),意外在这儿读到,仿佛他乡遇旧友。
-
冯冯啊的评论喜欢她的文字,细密软绵又有韧劲,人物情感亦如是。
-
——封锁线——的评论疲软,留不住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