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母狮的忏悔

母狮的忏悔

作者:[莫桑比克] 米亚·科托

分类:小说

ISBN:9787508686714

出版时间:2018-6-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标签: 小说  外国文学  女性 

章节目录

中文版序言
写在开头的解释
马里阿玛的记述 / 1 一个消息
猎人日记 /1 一则告示
马里阿玛的记述 / 2 河流回归
猎人日记 / 2 旅程
马里阿玛的记述 / 3 模糊的记忆
猎人日记 / 3 未完的长信
马里阿玛的记述 / 4 干涸之路
猎人日记 / 4 仪式与埋伏
马里阿玛的记述 / 5 蜜色眼眸
猎人日记 / 5 死土狼的活骨
马里阿玛的记述 / 6 无海之河
猎人日记 / 6 重逢
马里阿玛的记述 / 7 埋伏
猎人日记 / 7 神圣的魔鬼
马里阿玛的记述 / 8 野兽的血,女人的泪
猎人日记 / 8 献给生者的花
代译后记:母狮的罪与罚,国族的痛与殇

内容简介

非洲,库鲁马尼村。二十六个女人接连葬身狮口。

猎人阿尔坎如接到捕狮的任务,即将来到文明与野蛮的边缘。他幼年目睹长兄弑父,接着又陷入与大嫂的不伦之恋。往事如幽魂缠绕心头,他决定最后一次作为猎人出征。

马里阿玛的三个姐妹先后成了狮子的腹中之物。她拥有蜜色的眼睛,黑色的皮肤, 如同星星挂在夜幕。这双眼睛,十六年前曾让阿尔坎如沉溺其中。从那以后,马里阿玛每天企盼猎人归来,带她逃离脚下残破的大地。

然而,村民们似乎并不关心狮子捕食人类。随着对事件的调查,猎人发现凶手另有其人,受害者之间也有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库鲁马尼的女人背负着秘密。看似忠诚的夫妻关系,不可调和的人兽冲突,母狮与秃鹫,大地与河流,发生在库鲁马尼的一切,逐渐染上一抹神秘又离奇的色彩。

下载说明

1、母狮的忏悔是作者[莫桑比克] 米亚·科托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中信大方的评论
    作者8月来华,上海及北京会有活动。
  • 布立吞的评论
    科托是那种读完迫切想跟人推荐、阅读快感满分的作家。设计师晓晋说,他的每个句子都蕴藏了一种世界观。于是他也是不可比拟的:他不是任何作家的文学继承人,因为他用科托式的葡语,写了科托式的故事,发出莫桑比克甚至整个非洲被世界遗忘已久的声音。期待后续的《耶稣撒冷》和《梦游之地》!
  • 中信出版集团的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陪跑比村上春树要快一点的作家米亚·科托中文作品首次面世!
  • 萌妖Kitsch的评论
    精巧的结构、诗意的行文与对莫桑比克历史现实的反思。看完之后惊讶于非洲人民无穷的智慧,每一个谚语都是金句。且,虽然这本书出自男性作者之手,但对女性主义的思考和关怀贯穿全书始终,又不会“主题先行”,没有无病呻吟,只有切肤之痛。
  • Babyblue的评论
    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问题,语言非常粗糙生涩——如果说这是因为文末所谈及的为贴合非洲文化所创造的“新的表达”,我个人认为,牺牲语言的美感早已违背了初衷。作者为女性发声、为后殖民时代的莫桑比克发声的努力值得肯定,然而大多对女性心理及生存境况的描绘沦为了stereotype的附庸:body shaming随处可见,“嫉妒”也成为了女性关系的唯一维度etc。而运用所谓“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刻画后殖民地人民所历经的痛苦及对此痛苦的冷漠不知,比起Toni Morrison还是差太多。文中人物的转变动因都太过单薄——我想,魔幻现实主义中的“魔幻”并不应作为故事发展及情节转换所诉诸的动因和解释,而应是对现实境况的强烈关照和对真实痛点的尖锐切入吧。
  • phxfed的评论
    急不可耐地想要表达出女性的主旨,总是要生硬地插入一句先于故事进度的“女人每天都在面对战争”之类的陈词滥调,尚未启程去探索,谜底便已被“当地人”所揭开,丧失了许多阅读乐趣——当作家想要说的话超出了铺垫的程度,便会形成这种荒谬感。“马里阿玛的记述”和“猎人日记”想要通过第一人称创作出新意,但囿于技术表现出太多第三人称的遗留,只让文风显得四不像;更别说马里阿玛的思想带着浓重的现代都市气息,带来了扞格不入的诡异。文字上生疏、刻意,主题上谄媚评奖委员会,而专门服务于主题的人物单一刻板得像木偶。倒是非洲的一些风俗观念读来有趣,但毕竟不是米亚·科托的发明。
  • danyboy的评论
    我说不好这本2017年的作品是更成熟了还是逊于《耶稣撒冷》等前作,因为,这个故事一方面主题非常鲜明:为非洲的女性伸张权利,这里指的是爱、性、婚姻。就像一提到狮子大家往往会想到鬃毛茂盛的雄狮,有的人甚至是长大后才留意到母狮是没有那种鬃毛的,而非洲的女性也是如此。所以,故事里的许多意象,如吞噬女性的狮子、作为狮子对应物的猎人等,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主题。但另一方面,这个故事讲得似乎很不圆润,很多情节像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村民的对话和行动,则比科托以往的小说人物更加匪夷所思,天马行空,我在想,这是科托更加娴熟的使用了诗技?还是他已经成功做到的从非洲土著文化的内部来讲故事?还是他惑于巫术和传说之美之不思议而手足无措?总之,这本书既容易读懂但却又不那么容易读,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译者翻译的也不错。
  • nothing传叔的评论
    形式大于内容(既指装帧形式,也指文本形式),既不魔幻也不女性,主题先行、文笔做作,幸亏今年诺奖停发了,最好停10年,断了书商们的炒作念想(ps:可参考phxfed于2018-10-05的2星短评)。。。
  • 已注销人士暗蓝的评论
    一位白人男性作家,如此深入地撰写一个关于非洲、关于女性苦难的故事,这本身就令人钦佩。科托式的语言“每一行都有诗”,果然所言非虚,而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独一无二的声音,表现了本已被湮没的受难故事。他还原了这样一种真实:如果有侮辱与损害,那么在场之人必然无一可以幸免。只是人类习惯于,甚至精于粉饰这样的惨淡罢了。
  • 走走走的评论
    用很非洲的方式,把女性所受的压迫以一种极其华丽、直觉、野性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世界性的议题有了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描绘和表达。非洲谚语简直是金句频出,饱含哲理,但句句都跳过所有习以为常的逻辑和传统,直达直觉和身体的最深处。这种新鲜感一方面不断拓展阅读的情绪边界,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有猎奇之嫌。
  • 冷建国的评论
    一位男作家对莫桑比克女性艰难处境的书写,同情仿佛化作了怒火眼看着要咆哮喷燃出来。或因阅读中文版无法领会结合了非洲土语、莫桑比克方言、葡萄牙语的表达方式之美,以及对非洲古老传统知之甚少,总觉得隔着一层。
  • 胡桑的评论
    非洲现代主义,逼近人的残酷存在。
  • 看不见的城市的评论
    男性作家完成的女性书写。正确的阅读顺序大概是《火烈鸟最后的飞翔》(外来殖民/男性族群的挫败)、《耶稣撒冷》(父权乌托邦的崩溃),《母狮的忏悔》(女性/传统的觉醒)
  • mcgenhao88的评论
    180618 2h 三只狮子:野生狮子,父权制下为所欲为的男性,父权制下逆来顺受的女性。颇令人深思。有点缺憾的就是,阅读时没有激起强烈的情感。另外赞一下封面设计。期待科托的其他作品。
  • 童末的评论
    很娴熟的作品。“魔幻性”带来了深度的牺牲,“故事”仍是故事,作者仍是作者,不见彼此搅动带来的彻底性。另外并没看出土语部分带来语言质地的改变,这种不同质地在格雷厄姆·格林、胡安·鲁尔福那里,是从第一个句子开始就出现的。还是期待一下月底上市的《耶稣撒冷》。
  • Blueblue隆咚呛的评论
    前一半铺垫,后一半爆发。
  • 王祖贤的评论
    看求不懂
  • 等秋叶的评论
    非洲大地上,被吞噬的空空躯壳。
  • 安达卢西亚的狗的评论
    故事是好故事,但是读完感觉一般,大概不仅是翻译的问题,作家本身的写作,言辞过于做作,形式也很老套。
  • 噠噠噠的评论
    “你们想知道这里的人这里的人是怎么死的,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是怎么活的。” p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