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导言 I
鸣谢 XIII
关于文本的注解 XIV
劳拉的原型 1
译后记 279
内容简介
“如果说《洛丽塔》是耀眼的蝴蝶,《劳拉的原型》就是天才之蛹。”
★ 纳博科夫要求焚毁的最后一部手稿
★ 在生命的尽头凝视死神之邀
★ “小说的原型”,再现了灵感在伟大作家脑中生成、演变的过程
《劳拉的原型》是纳博科夫的一部未竟之作,是他晚年最后一部手稿。小说讲述了一个极为臃肿肥胖 的学者菲利普•王尔德,娶了一个苗条貌美却水性杨花的芭蕾舞演员弗洛拉,他一方面不得不忍受妻子对他的谎言和背叛,另一方面沉溺于自我毁灭带来的快感。关于死亡及死后世界这一纳博科夫从小就颇感兴趣的主题,它提供了让人耳目一新、丰赡详尽的描述。
《劳拉的原型》出版过程颇具争议,纳博科夫曾要求将其焚毁,但其子德米特里最终决定出版。大量手稿卡片的影印忠实呈现了一部小说的诞生过程,读者可从中一窥灵感如何在伟大作家的脑中生成及演变。
下载说明
1、劳拉的原型是作者[美]纳博科夫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阿伽墨得的评论新版重读: 1.终结之书。极度#伤感#与高度凝缩之作,建议在看完纳所有作品之后读。 2.双重原型。假如能够理解何以“福楼拜本人就是包法利夫人”,那么就能明白本书,即,纳博科夫本人正是劳拉的原型(是劳拉而不是弗洛拉,因作者隐秘而精心地在书中每个角色身上投下自己深长的影)。 3.以及纳博科夫所有小说的原型——卡片,手稿,未完成(极精美/冷峻/纳式)文字片段(犹如蛇蜕)。对于情感的表达,他仅“用白银填满裂缝”,不欣赏也不采用浮雕式强烈的凸显手法(“冷漠”之诟病或来自读者对浮动于字间的情感辨识能力之匮乏)。 4.导言信息量很大。 5.旧版影响理解的一处硬伤:42页her译作“他的”,新版未作订正。此处明显在讲女主家世(以及与《洛丽塔》之隐秘联系,但提这个并作为卖点其实非常无聊)。
-
毒妇脸少女心。的评论在这场死亡的欢愉之中,纳博科夫再次用元小说的特征来做一个带有迷惑性质的游戏。
-
来日方长的评论新版《劳拉的原型》新在哪儿? 读者内心OS: 啥,之前不是出过的吗?啥,同一个译者?求换个译者吧…… (严肃脸)责编有话说:首先,承认之前译本存在错译。其次,责编在冯洁音老师(《重建》《未来》的译者,书评人,纳粉)的帮助下,对错译进行了修订。最后,排版上的改动,即手稿放一面,中英文对照放另一面,是为了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近距离感受老纳的文字魔法;英语爱好者们也许可以从中学习一二。当然,还有封面,大卖的《纳博科夫短篇小说集》之同一设计师,撩人的小眼神暗示了女主的温柔杀~~
-
庄蝶庵的评论大师的绝笔之作,虽然是雏稿的状态,其轻盈自如的叙事风度、多元的话语体系,依然是典型的纳博科夫。小说展示出那种令人感到窒息的细节逼真度,近乎一幅幅画面的流淌,在细节之上,生命的意蕴感染着轻灵的哲学色彩,这是晚年的纳博科夫达到的高贵的“轻与重”。
-
想成为猫的猪的评论这本书有一个美妙的副标题:死亡是欢愉的(Dying is Fun)。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人自我删除的情节:想象自己是一个用粉笔写的字母“I”,然后从脚趾开始,到双腿,到躯干,最后是头部,慢慢地,把自己擦掉,抹去,彻底消失。病痛也一并消失了。他从中获得极大的快感。这是纳博科夫生前最后一部手稿。作家的晚年啊。
-
char的评论一些碎片
-
苏恢的评论I消融的描写.弗洛拉想起同样未完成的“夏日十字路口”的紫色头发的那个
-
Test皮的评论复杂的人生,so hard
-
鹤翎的评论???
-
热带神经鱼的评论忘我的境界。融化的感觉。甜美的自我消融的入侵。如同蟾蜍或乌龟般看不到彼此的脸。
-
乙左左的评论纳博科夫没完成的小说,仅凭借小卡片就成了一部碎片式小说,读完还是比较失落,毕竟没能读到它最终的成品。但不妨碍品味这些碎钻般的语言。
-
狗毛的评论一个有才华的大纲…行吧,买单。
-
Nora小碗的评论第一次接触纳博科夫的小说竟然就是《劳拉的原型》,三个小时看完竟然不知所云。后来看了译者备注,庆幸自己读到了最后,也明白了为何大家对它评价颇高。我误打误撞从作者的晚年开始了解他,是个惊喜。但还是建议大家,在看完他其它的小说之后,再来看这本书,或许会有自己解开谜题的快乐。
-
小陈的评论多视角的作品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不显得突兀会不会反而是一种缺憾,或许意味着每一部分(包括弗洛拉的部分)同样是写作者的污泥,是卑鄙的,也是宽慰而又绝望的一个整体无法被抹去的不同时期。
-
安东。的评论留一颗星给未完成。然而,仅是看纳博科夫如何重新定义狂喜,就已是一场盛宴:“将锋利的剪刀伸入一个向内生长的趾甲下剪掉那个令人不适的角而产生的愉悦,加上因为发现其下还有一个琥珀色的脓肿流着脓血带走了可恶的疼痛而额外生出的惊喜。”应当注意的是,在这里,洛丽塔主题的出现是一种终结,作家已经点明了他的方向,他的同情是对死者的同情。 当纳博科夫用文字拆解死亡,他实际上是在实践贯穿他一生的创作理念:作家通过文字掌控了生命。2018-061
-
糯米仔的评论个人觉得挺棒的,正因为没有成为故事,反而可以专注于大佬的文字。而且还有英文对照,文章也不长,慢慢看一点点看,真的会沉迷其中。(而且讲真,如果最后真的写完成了一个故事后,猜测和《黑暗中的笑声》,《王、后、杰克》之类的情节也差不离了……大佬的故事其实没啥新意)
-
[已注销]的评论确实可以形象看到纳博科夫在 独抒己见 中所描述的卡片式创作方式。但是毕竟还是一本未竟之书,看起来情节跳跃,令人费解。 我也希望可以像其他打五星的读者一样,可以做出诸多解释。非真爱粉还是劝退吧。
-
Arpeggione的评论匆匆翻过,读完译者后记才略明白一点嵌套结构的精巧。两种死亡方式:用意念将自我剥离肉身;或是在情人的文字创作中疯狂死去。
-
符灵的评论“Dying is fun”而不是“Death is fun”。纳博科夫对语言的运用真的是非常出色的,我一个英语小白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Flora摇曳的风情,还有其中暗暗流躺着的情欲。因为是手稿,所以有很多地方不太理解。
-
武东路陈慧娴的评论想知道劳拉原型弗洛拉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