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天空之蓝

天空之蓝

作者:[法] 乔治·巴塔耶 (Georges Bataille)

分类:小说

ISBN:9787305190186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标签: 小说  外国文学 

章节目录

前言/1
引言/7
第一部分/21
第二部分/25
噩兆/27
母性之脚/46
安东尼奥的故事/93
天空之蓝/105
死者之日/148
译后记/171

内容简介

巴塔耶的小说《天空之蓝》写于1935年,但直到1957年才由让-雅克•珀维尔(Jean-Jacques Pauvert)出版。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以主人公亨利·托普曼(Henri Troppmann)为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青年迷茫、绝望、耽溺酒色的黑色流浪生活。托普曼与三个女人纠缠不清:嘟蒂(Dirty),是位富有、轻佻、神经质又酗酒无度的美丽女郎;拉扎尔(Lazare),相貌丑陋的犹太女人,共产主义者、激进分子,随时愿为坚定信仰而献身;还有年轻、温顺的歌泽妮(Xénie)。故事开场于伦敦一家妓院,托普曼和多蒂一夜狂欢。随后,场景转向巴黎,托普曼向拉扎尔坦白多蒂的故事,以及自己种种不齿的痛苦与欲望。日复一日,醉生梦死,他在一夜宿醉后偶遇格泽妮,重病的托普曼得到格泽妮无微不至的照顾。康复之后,托普曼前往巴塞罗那,西班牙已在内战边缘,一场罢工正在孕育,战争的阴霾笼罩都市。托普曼收悉嘟蒂来信,得知她即将前往巴塞罗那与自己汇合;拉扎尔则谋划着向监狱发起进攻;格泽妮与托普曼的好友米歇尔相识……接二连三的动荡之后,嘟蒂和托普曼动身前往德国。故事最后,嘟蒂也离开了托普曼,主人公一个人在法兰克福,看着少年纳粹游行,预示着时代的剧变即将到来。

整个故事都沉浸在压抑、阴沉而绝望的氛围之中。托普曼在欧洲城市间酗酒、狂欢、流浪、哭泣、追寻死亡。巴塔耶说:“……《天空之蓝》中所有骇人的失常之举都源于当时撕扯我的痛苦折磨。但我从未觉得单单这个理由有足够分量,所以1935年书写完后,我放弃了出版计划。而现在,1957年,读过手稿并为之动容的朋友们希望我能发表这部作品。我最终决定相信他们的判断。”

下载说明

1、天空之蓝是作者[法] 乔治·巴塔耶 (Georges Bataille)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庄蝶庵的评论
    这是巴塔耶的超级黑暗暴虐之歌,以疯狂的世界为背景,深陷文明崩溃边缘的敏感的青年,以完全的堕落姿态、绝望姿态、自残姿态,向烂熟的文明发动反噬。情节中大量颠覆性的想象、对欲望近乎赤裸裸的呈现,使这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文本,至于今日都能绽放出先锋的魔力。迷人的还有小说中所用的哪种对话方式,优雅的框架里容纳了疯狂的言辞,造成震撼的张力。小说直接叙述了西班牙的内战、纳粹的崛起,更是以小说曝露史官一般的冷静。这是巴塔耶的政治声明,甚至也可以说是巴塔耶对西方文明的否定性判决。
  • 恶鸟的评论
    巴大爷还是不要写小说了
  • 赵松的评论
    巴塔耶在写小说,却又像在制造某些意念的结晶体,非同寻常的高温熔炼是不久之前的事,现在留下的是冷净明朗的视界。他的每个句子都是提炼后的坚硬透明的晶体,其中隐藏着很多异常的东西,欲望的、暴力的、失常的、虚无的......
  • [已注销]的评论
    巴塔耶老师书里这句“我猛然想起:她欲壑难填,肯定是活不成的。她活不下去了。”可以和 索尔仁尼琴这句“真可怜。活不到四十岁了。他不会做人。”加入活不下去系列。生活这么难,慢慢学是不行的(里尔克说生活一上来就给我们最难的,没有初学者班级),我们在深渊里奔跑啊,借此能制造飞起来的风吗?想一个场景:她跑着跑着飞起来了。我们身上都有呼呼响的黑洞。
  • 阿伽墨得的评论
    公平讲,除去刺激感官的猎奇因素,前言中提到的巴爷试图通过本书实现的那些文学理想(对以不同的技巧削弱已知形式之厌倦、发现小说基准、解释生活多面的真实、越界、激起狂暴的呼唤,等等),一本哈代的《还乡》就秒了。非要谈文学性这也就是一cult片剧本水平以上。法国人的小格局充分体现,怎么就跳不出“面色苍白的哲学家与他们永不放过的萨德”小圈子呢(一种沾染哲学气味的高级“媚俗”,内行身份识别仪,书生气天真的“见之则喜”)。回到前言再看,原来巴爷被靠他吃饭的理论骗子之吹捧(“真正的法国作家”)给忽悠了,倒霉孩子。
  • Orävtςy的评论
    比您的诗还要糟糕
  • 白乐寒的评论
    在耳朵里嗡嗡轰鸣,一种奇怪的美
  • LY的评论
    蓝色天空下没有答案
  • 看不见的城市的评论
    八大爷的非常之书与末世预言,挣扎在虚无与堕落的旋涡,头顶是灾厄满溢的天空之蓝。
  • 小楼。的评论
    像是文字版的《格日尼卡》。我理解的是,将革命与战争、文明与人性,通通都转喻到纯粹的兽性和生理层面上去,由此展示这其间的撕裂、癫狂和理想主义式的毁灭。译后记写的不错,是一把钥匙。
  • 远方の夏的评论
    还是更喜欢正午之蓝的译名。这本感觉有点力度不够啊,不知道是不是中文版有删节?
  • 鸵鸟的评论
    我和布里克最终会走回陆地
  • Saltimbanques的评论
    这个小书做的更漂亮一些,以及巴塔耶跟薇依的关系真是不同寻常啊!
  • 泉尘的评论
    适逢。阅读这本书的时间恰到好处。“我是一头野兽,可与此同时,我浑身都在发抖。”被狂怒所裹挟的人在畸形的性与暴力政治中发抖,就像后记中所提到的“真实感”,透过文字强烈地充斥着感官。这种自我毁灭感和绝望感在某种程度上能引起共鸣。
  • Mr.Unicorn的评论
    想起村上龙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两者都是战争年代中无限逼真的时空体,而巴塔耶的这部小说显然更加重口味,情色描写别具一格,也不乏深刻的政治隐喻。
  • 杜秋筠的评论
    8
  • 好书之辈的评论
    有种陀思妥耶夫斯基+萨德的感觉,散发着腐烂颓靡的气息,然而没有前两者那么明确的观点和目的性,只是一种作者内心迷惘的写照。
  • 唯雅歌的评论
    性的真诚袒露,足见人性之可能性的纬度。肉体是灵魂修行的场域,轻盈的文字在此失效,唯有沉重的文字方可承载这一炼狱般的狂暴。
  • 麦耳。的评论
    有点享受这样密集的阅读过程,这种繁杂而病态的细节描写,却又无法给我带来强烈的真实感,有种现实与精神重叠的奇妙感觉。可整体读下来又觉得差了点什么…
  • 玉手竹子的评论
    「我觉得自己脆弱得像一声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