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全书分三个部分:
《贝拉》
《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
《毕巧林日记》
(下含《塔曼》《梅丽公爵小姐》《宿命论者》)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他们彷徨、丧气、迷茫
他们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优裕
他们是一代年少有为,却对时代背景无力改变的年轻人
他们灵魂早衰,厌倦生活,对一切漠然
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多余的人
毕巧林是个帅气多金的贵族军官,本有着大好前程,却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先后遇到了王爷女儿贝拉,海边小城漂亮的走私女,老情人维拉,梅里公爵小姐,但因为他的心不可餍足,在不断找寻活着的意义中造成了自己和身边人的苦难和不幸。
————————————————————————————
编辑推荐:
渴求意义的人突然面对无意义的世界,首先表现出两种心态。
听 天由命地接受无意义:颓废。
慷慨激昂地反抗无意义:悲壮。
还有第三种心态:厌倦。 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精英知识分子,家有庄园与农奴,生活优裕受到良好教育。在高压统治下,社会意识初启蒙,他们空怀一腔热血,不满现实、渴望有所作为,却又屡屡碰壁无力改变阶级现状而变得痛苦、消沉、愤世嫉俗、蔑视一切生活道德规范。这种不肯接受又不肯反抗的厌倦情绪体现到俄国文学上,是一系列“多余的人”形象的出现。
总是在追求意义,却总是求而不得。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甚至是诚实正直的。所做的任何努力,带给别人的都是伤害。最终自己的灵魂也在这种深不可测的失落中渐渐被腐蚀掉,变得更加行尸走肉。
但这种厌生慕死的心理,似乎很贴近于当下的“小确丧”。每个时代都有这样“多余的人”,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以致于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是一个可有可不有的人。
上承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是不可绕过的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浓缩了俄国一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莱蒙托夫《多余的人》,是俄国社会心理小说的开端之作,是一部游记,也是日记、爱情历险和忏悔录。
下载说明
1、多余的人是作者[俄]莱蒙托夫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 ͡° ͜ʖ ͡°)的评论别名《当代英雄》,不是改个名字炒冷饭嘛?
-
河口的评论买来才知道这是《当代英雄》改换了个名字……相当尴尬了
-
纬线的评论装帧真的太漂亮了
-
一头小白熊的评论为什么不就叫原名《当代英雄》呢?《多余的人》虽然将毕巧林们的本质一语道破,却少了几分含蓄的讽刺意味。“我是在思想上经历过现实生活之后,进入现实生活的,所以我感到乏味、厌恶,就像一个人在读一本早已熟悉的书的拙劣的仿本。”这句总结令我深受震撼。一整个时代的虚空、倦怠与沉沦,尽在短短两行字中。
-
柠檬酸了的评论有的人天生适合写小说。这竟然只是莱蒙托夫二十几岁的著作。那么深刻,一点都不像处女作。
-
笨魚的评论心理描写绝伦…
-
double one的评论无目的性的人生难道不比盲目而热血追求可笑的东西更好吗
-
逍遥未遂的评论当代英雄
-
万木灰的评论恐怖小说
-
六条的评论哀莫大于心死。
-
林檎的评论翻完的。大段的双重直接引语,非常不习惯。
-
无忌的评论两个爱情故事,几个极具特点的人,茫然不安分的心
-
曲低和寡的评论我有两个我:一个活着就只是活着,另一个思量他评论他。——哪一个是多余的人呢?
-
与时间无猜的评论“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
-
独白的评论像是两段爱情经历,可能没有读懂。处了主人公的名字记住了,其他名字真的太长了
-
Eve的评论“况且我自己也活得够腻烦了。我好比一个在舞会上打哈欠的人,没有去睡觉,只是因为他的马车还没有到。”
-
biubonfbonf的评论我生来就喜欢作对。我整个的一生不过是一连串跟心灵或理智作对的可悲和失败的事例。
-
戳一凡的评论原名《时代英雄》,讲得是那个著名的毕巧林的故事。翻译还是流畅的,故事本身有没有深意见仁见智。作者觉得毕巧林是那个时代的人的缩影,我觉得也很准确地表现了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状态,可能这个在当时广受批评的人物到了现在反而会被更多地接受和理解。毕巧林是坏,但是诚实一点,谁不想做毕巧林?
-
壹禾的评论毕巧林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新版译文流畅,尤其是装帧非常巧
-
何姥姥的评论挺棒的,毕巧林这个人总能让人想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