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

作者:[法]让-保尔·萨特

分类:文化

ISBN:9787020138876

出版时间:2018-11-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标签: 外国文学 

章节目录

什么是文学?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内容简介

《什么是文学?》是“萨特代表作”之一。萨特不仅是二十世纪法国声名卓著的思想家、哲学家、小说家和戏剧家,也是有创见的文艺理论家,他针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提出了干预现实生活的“介入文学”理论。本卷收萨特的重要文论《什么是文学?》《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较系统地阐明了作者有关文学的属性、写作的目的,为谁写作等重大问题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文学的批判职能及作家的独立判断权等观点。

下载说明

1、什么是文学?是作者[法]让-保尔·萨特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西马口的评论
    遗憾的是到今日,艺术还是要么成为自甘沦为手段的手段,要么走向“绝对的否定性,极致的主体性”纯抽象,人的真实境况被一些虚假的揭示进一步蒙蔽了,像一幅幅印在海报手机壳潮牌服饰保温杯上的萨特头像那样。自由像读一本那样容易,也像读一本书那样困难。
  • 远藤周作人的评论
    介入理论的通俗读本。诗歌的语言不是符号,其目的就是自身;散文是思想的媒介,目的是传递观点。文学(散文)的内容需要介入生活,干预政治,用自由的思想对抗僵死的陈规。作家永远不是为了自己写作,读者的阅读才能让文学显现价值。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接受,落脚点都在“做”,但这种完全理想化的介入实际比任何传统文学思潮都难实践,可即便如此,还是很认同这种文学观,读着超级燃哈哈哈。
  • smile的评论
    最优秀的作家拒绝合作。
  • 陀思妥耶夫丝姬的评论
    为存在主义做出了辩护。哲学家的文论有一种自己的调调,我想这来源于他们总是理论的缔造者,而非理论的拥护者(因此,先不谈别的,他们总是有几分势在必得的自信)
  • 慎微的评论
    阅读是知觉与创造的综合,创造只能在阅读中得到完成,因而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项召唤。书是作为目的被提供给读者的自由,而在自身显示自由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人的自由,因而写作必然是介入的。 此文中萨特一直在强调写作的介入性质,相比作家更像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白。
  • 璇璇璇的评论
    萨特拿诺贝尔文学奖,情理之中。
  • 菖蒲的评论
    【上帝知道,如果说公墓是宁静的,最惬意的公墓莫过于图书室,死者都在那里;他们惟一做过的事情是写作,他们早就洗涤了生的罪恶,何况关于他们的一生,人们只是通过别的死人写的有关他们的书才有所了解。兰波死了。帕台纳·贝里松和伊萨贝尔·兰波也死了;碍事的人都消失了,只剩下沿着贴墙的搁板,像骨灰存放处的骨灰盒一样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小棺材。】
  • 寒枝雀静的评论
    C+ / “什么是写作”这部分不错其他emmmmm
  • 杜鹏的评论
    排山倒海
  • echo的评论
    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的翻译比前一篇好
  • 乙左左的评论
    凑单买了,才想起来已经有一本《萨特读本》包括了这本的全部内容。那就顺便再读一遍,依旧有收获,文学理论的书就是如此,不同阶段读都有不一样的体会。萨特的文学观和布朗肖肯定是有区别的,但又有重合的部分,比如对创作风格的理解,风格主导的观点是一致的:“人们不是因为选择说出某些事情,而是因为选择用某种方式说出这些事情才成为作家的”,而萨特反对的是“语言纯洁主义”。他还认为,写作的自由不仅是表达的自由,还包括了作为读者的公民自由,文学的功能是“向具体的普遍性表达具体的普遍性”,目的是“呼唤人们的自由”。在为什么写作里,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之一当然在于我们需要感到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主要的。”
  • 张茶客的评论
    我感觉《词与物》论述语言的部分无处不在针对萨特这本书...
  • 鸷群的评论
    ●小小一本随手翻看,对自己能否读懂后半部分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表示怀疑。(19.12.24) ●果然没有注解读不懂,别说是后版本了,前半本也是;拿着《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提要》才算是懂他讲了什么。(19.12.31)
  • バイバイ的评论
    這本確實有拍案叫絕的地方。尤其是詩人對待詞彙的珠璣之辯與寫作在生成過程中的深邃洞見。起初(17C)的文學寫作,是為了維護而重複某種永恆的幻覺——諂媚的魔鏡,而中若有諷刺,也是內部的生理學意義上。而後18C動盪伴隨著階級的洗牌,文學更具有解放性。供養階級的分殊那段寫的極其微妙。1850年是一道分水嶺,此前是偎貼讀者(供養者)的順從作家,但伴隨著角力對象的不斷位移,拒絕合作的最優秀作家也浮出歷史的地表。繼而我們看到19C的文學成了一種近於巴塔耶所謂的消耗,類似紀德在《人間食糧》裡對納塔納埃爾所說的那種耗散。從來沒有所謂的文學的神話,寄生主義的作家們是「是想像的事物的歷史學家」,在虛構時感到了自己幾乎有罪的孤獨。ps後附的存在主義一文,最喜歡的一句大概是:「因為人是自由的,我不能信賴任何人性。」
  • 庸人自扰的评论
    太爱萨特了 最后感受到他那种悲观的情绪正在一点一点的上来 想起本科的时候翻完这本小册子的时候 也是在一个雾霾天“没有了人世界可以存在得更好”
  • 如夢的评论
    再去读读福柯的《什么是作者?》
  • 吃很多却不变胖的评论
    【萨特并非是“死人一个”,相反,萨特依然是当前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可企及的典范;他的一些警句式的论点,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并启人深思;他对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资产阶级官方文学体制的拒绝,依然能提醒人们什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他的积极的介入态度,依然在激励着一些诚实而勇敢的人去承担自己的责任。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并不应该阻止我们去阅读这位人道主义者的著作,而应该成为我们历史地因而是同情地理解历史上一切人道主义观念和实践的前提。何况这位人道主义哲学家还曾清醒地宣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
  • OldYoung的评论
    “介入”
  • 汵石的评论
  • 二十世纪的芥末的评论
    干货满满。“文学的主题始终是处在世界之中的人。自由的本质性的和必然的特点是它位于处境之中,描写处境不可能损害自由。作者只是对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