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绪论
1现代经典的选择标准
2现代主义小说观的变革
3小说诗学的视野
第一讲小说的预言维度:《城堡》与卡夫卡
卡夫卡的传记形象:地窖中的穴鸟
《城堡》:解释的迷宫
《城堡》的解释史
作为一种小说结构和主题的模式:“追寻”
对话性与复调特征
《城堡》与寓言批评的勃兴
第二讲回忆的诗学:《追忆似水年华》与普鲁斯特
“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
回忆:生命的形式与艺术的形式
记忆的双重性
1无意的记忆
2“无意的记忆”的诗学特征
3断片的美学
4两种记忆及其悖论
记忆的神话
第三讲20世纪的“圣经”:《尤利西斯》与乔伊斯
“只能被重读的小说”
《尤利西斯》的情节结构
神话的形式:秩序和反讽
登峰造极的文体实验
意识流的里程碑
1什么是意识流
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
3作者真的隐匿了吗?
小说语言:隐喻和转喻
第四讲小说的情境化:《白象似的群山》与海明威
影响作家的作家
“冰山文体”
1简约的艺术
2“经验省略”
《白象似的群山》文本解读
情境化的小说
第五讲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喧哗与骚动》与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想像的王国
白痴讲的故事
1具体性和原初性
2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3白痴叙事的超越意蕴
《喧哗与骚动》的时间哲学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
1时间流程的中止
2并置的结构
3小说中的空间化情境
第六讲迷宫的探索者:《交叉小径的花园》与博尔赫斯
玄想的小说
“迷宫叙事”与时间主题
科勒律治之花:奇幻体的诗学
同与异:博尔赫斯的中国想像
后殖民话语中的博尔赫斯
第七讲“物化”的世界:《嫉妒》与罗伯—格里耶
“视觉小说”
“物化”的现实
对比喻的质疑
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两个罗伯·格里耶
第八讲魔幻与现实:《百年孤独》与马尔克斯
时间的循环
现实的魔幻化与魔幻的现实化
1陌生化
2现实的魔幻化
3想像的逻辑:小说中的现实
4魔幻的现实化
5叙事者的选择和策略
6热带的神秘
神话与原始思维
1《百年孤独》的神话模式
2动物的象征谱系:原始思维的遗留
拉丁美洲的孤独
1镜子的寓言
2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马孔多”
3“马孔多”与“边城”
第九讲对存在的勘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昆德拉
小说的立法者
思索的小说
1小说家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况
2小说家只研究问题
3小说思考存在
昆德拉的小说学
1作为“存在编码”的关键词
2反复叙事
3复调式结构
4音乐性
小说的可能性限度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简介
回顾20世纪文学,冠以经典的盖棺论定或许言之尚早。但吴晓东在北大讲坛上推崇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这九位小说家,却无疑称得上大师;他在课堂上选作阐释分析对象的九篇作品也已经或终将被证明为不朽。因此,吴晓东对他心仪小说家的独具慧眼的研究、对他欣赏的小说的别有会心的解读,不失为一 种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回顾和盘点。虽然作者无意经营小说史的架构,但其宏阔视野却有助于我们对百年文学脉络的整体关照和把握,进而领悟已经过去的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对小说家及小说形式的深层影响,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小说令人感到“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本书是在北大开设的“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选讲”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讲堂上的即兴发挥和精彩议论,使本书在严谨缜密的学院派研究风格之外,更增添了几分潇洒而感性的亲和力。对我们熟悉或热爱的小说与小说家,听听吴晓东老师如何评说,或许是一种有趣的“旧梦重温”。
下载说明
1、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是作者吴晓东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琥珀扣子的评论多年前怎会想到会由我操刀再版:)
-
晓林子悦的评论《城堡》,一半就弃了。读完本书,有兴趣回头重阅。这就是好的文论的效果。脱离凌虚蹈空,围绕文本阐释,晓畅明白,深入浅出。正是我需要的。豆友有类似的推荐吗?
-
劈头士》睁木的评论已购。评了九位鼎鼎大名的作家,以此一览20世纪小说发展的概貌。笔调更平和,学院风,和以往读过的作家评作家的文章不同。但是读的过程很激动,像是过了一遍兵器谱,各家有各家的绝学,叹为观止,每位作家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理解自己、重构世界,或者重新为小说立法。书中有一句类似的话提到,20世纪的小说家不再能靠模仿前辈而成就自己,而是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同时他们也很快被后来者推倒。
-
应把新橙换旧橙的评论十四年过去啦,感谢三联
-
金剛怒目的评论双十二买的,非常精彩。作者生动地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优秀的现代文学研究者,需要怎样的外国文学和理论素养。同时,作者在讲解这些不易读的小说时,总不忘提及金庸,也是可爱极了。
-
秋分鹿回頭的评论希望我能寫出好的文學評論,拿到錄取通知書。
-
不二吃柚子的评论竟然再版了。当年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书的复印版,对我影响极大,是我文艺理论方面的启蒙。
-
冷冷的评论重读。第一版中两个细节印象好深刻,一是吴师说自己从前不曾去过南方,后面多次去。(其实这里很温情,因为吴师没说出来的是,他是因为妻子陈晓兰而去的。)二是引用的戴锦华老师说的,当男女开始互相讲述小时候的事情时,是动心的征兆。这版好像都没了,我应该没看漏吧。
-
沈老师的评论精彩至极
-
油炸托克思的评论三星半
-
空台的评论以文本为基础,又不限于文本特征的阐释和探求。以20世纪欧美九位文豪为讨论对象,而又兼论同代及小说学发展史中的粗疏脉络。在读过不多的文学理论中显得真诚、幽默、平朴而富有创见。在对九位小说大师不同风格的解析和对小说学卓越贡献的彰显中实现了作者对大师们的敬意及对读者的深刻启示。这本书值得再读。
-
夜的命名术的评论能读到这本书是我的幸运,谢谢出版社,谢谢吴晓东老师。希望三联再版三联讲坛其他本书。尤其是赵一凡的西方文论讲稿
-
额耳齐思的评论(2018#11)
-
Sisyphus的评论用小说诗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些作品,发现故事之下潜藏的内涵,寻求文学的共通性,能够看出吴老师对结构主义的稔熟。《追忆似水年华》这一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
-
Pan的评论迷宫的探索者一章讲得不错。《小径分叉的花园》本身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一篇短篇小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阅读时处处都值得深思,每一次思考都能感到这篇小说的神秘感和无限性,传达出人类历史亦真亦幻的一面。吴晓东老师无疑是博览群书的作者,但感觉不少观点还是和作品之间隔了一层纸。不少地方为了解释概念而解释(为什么总提到金庸?)。《骑桶者》的解读颇具启发性,只有当你的木桶是空的时候,你才能飞翔;如果装满了,就会砸到地上。匮乏在这里成为了想象力的催化剂,匮乏即丰盛。
-
辞束的评论实在相见恨晚。
-
鱼知味的评论只看了讲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昆德拉的,收获丰富
-
朗山戍的评论非常容易看进去的一本
-
项平的评论高二读。
-
鸽尔蒙德的评论讲到了小说的时间空间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等,看过原著再看分析还是有些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