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导读 幸存者的记忆和见证 / 徐贲
序言
罪之记忆
灰色地带
羞耻
交流
无用的暴力
知识分子在奥斯维辛
成见
德国人的来信
结语
内容简介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下载说明
1、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是作者[意] 普里莫·莱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羊小熊的评论小学生告诉莱维,“如果你再被关进集中营,就像我告诉你的这么办”——人类对他人经验的想象和理解永远是奢侈的。这是莱维最沉痛也最清醒的作品,那些人们意欲隐藏的、渐被遗忘的、暧昧不明的东西,在化学家莱维的显微镜下变得无所遁形。
-
稚猪肠粉的评论周四听了一场企图用spectacle来解释革命和现代生活的小讲座,听完被这种(后)结构主义恶心得想吐,觉得好像所有现代社科都被这种狂妄浸没了,总是为了寻求一个大历史的答案。正是这样莱维的灰色地带才击中我,极其难过极其愤怒也极其无所适从,但是那里人以人的单位活着。而对这本书我却又有太多无法赞同的地方,包括莱维对于尼采、托尔斯泰和陀氏的道德观的批判,对(和他没有相同经历的)德国人的本能抗拒和他的巨大偏执。但我没有权力批判他,也没有权力为这本书为那整件事贴上几颗冠冕堂皇的星星。正如他所说的,我没有在那个超出人的范畴的地方生活过,我不知道、我也不能知道非人的经历留下的阴影和影响。哲学伦理学的虚伪框架在此通通失效,而他已经做了最大的人的努力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恐惧,未知的恐惧。
-
栗子的评论目前大屠杀书籍中,最震撼的一本书,而且文笔相当流畅。
-
黄大管的评论莱维的最后一本著作,正如他在开头所讲,这是一本着重“思辨”的书,文本很有其本职(化学家)风范,照应近期事情,也受到启发看清不少。太过沉重,以至于差点没能翻到末页。这不是虚构文学也不是消遣的产物,对他的经历和写作似乎没有指点的理由,做生存者已经不易,何况他更持续发声。
-
禾希食反的评论这毫无疑问是一本可以一直翻一直获得收获的书。
-
darmen的评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乎??我们自己历史的见证者在哪呢?
-
波儿的评论以冷静克制的笔触展现分析了集中营的复杂面貌与人性的灰色地带,试图洗清一些刻板印象,让人回忆起昔日的一切,历史断层的桥梁需要有人来搭建
-
小屋君的评论翻译是个大问题…
-
完全感觉摇滚的评论侵犯、剥夺以及压迫,一切的羞辱与无用的暴力只为将人变成畜牲再集体性的谋杀。奥斯维辛以及纳粹以其惊人的高效与现代性彻底地将人与人性割裂,并予两者毁灭。奥斯维辛是人类历史上最突如其来的黑暗,它证明了人类究竟能如何缺乏思考、混沌的进行每一场骇人听闻的屠杀而无动于衷。并时刻警醒当代的人,我们绝不该再让这样的罪恶重现。
-
纳云仙的评论可以打十星!关于集中营,关于加害者与受害者,关于对纳粹罪行的记忆和反思,莱维的克制让其观点更加深刻和更具说服力,分析实在太棒了!
-
予渊的评论太清醒了。是一本着眼于心理活动和内在世界的书。他写了超越大众所知屠杀景象的事物,他写的是人的精神与感知如何被摧毁。
-
gragrezio的评论震撼而说不出话,作者的克制太让人敬佩了。另外也算以大见“小”吧,来自人间的魔鬼,又何止奥斯维辛,何止二战。
-
Erizzo的评论不止发生在集中营中…
-
doris2018的评论2018 No.69 值得多读几遍绝不会卖的好书,难得再版了。这个世界需要多一点这么理智客观的作家。
-
Hey_Zhu的评论用如此冷静的文笔讲述着这段痛入骨髓的历史
-
泥鳅胡子的评论自杀是人类的行为 用犹太人消灭犹太人 灰色地带的人性 要保持人性警觉与智慧
-
阿蕖的评论也许在极端的环境中,人的复杂性被充分地暴露,才能更清晰地意识到文明不断试图推高的底线竟能轻而易举地崩塌。相比于看似更有感染力的情绪化的控诉和发泄,冷静的叙述和谨慎的分析是更困难也更“危险”的——就像莱维所说,面临的是不被相信、不被理解,以及对可能再现的重大灾难的轻忽和遗忘,甚至时间都似乎站在对立面,只能无力地看着它一点点掩埋残存无多的痕迹。哪怕在自己的作品中,莱维仍将自己放在奥斯维辛见证者的位置上,但他又不满足于见证人的身份,更要做个敲钟人。真正让他焦虑和恐惧的,是“后人复哀”的悲剧,巨大的使命感也由此而生。
-
abitobsessed的评论再版。真正的灾难是,人性会一直重复。
-
天的评论【藏书阁打卡】在“奥斯维辛三部曲”的终结篇里,莱维仿佛化身成了一位外科医生,将内心最深处的恐惧、羞耻、记忆和盘托出。他时而冷静地剖析那种极端情境下的心理变化,时而无奈又悲伤地对误解做出辩护,时而激愤地怒斥纳粹的暴力行为,时而犀利地扯下作恶者与帮凶身上的遮羞布。对于灰色地带和自我保护的记忆,莱维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在暗中传达出一种决不妥协。但绝不能理解和认同的,是纳粹本身的恶,是对纳粹的同情,是对恶的开脱。尤其在最后一章,莱维选取了与《这是不是个人》的部分读者的书信往来,更真切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除了对纳粹的放声控诉之外,他也对那些心怀忏悔的人倍感欣慰。这样的“回声”或许是给莱维的最好的安慰。
-
客心洗流水的评论今天我知道想用文字编织一个人,让他在纸上活起来,尤其桑德多,是完全无望的。他不是那种你可以说故事的人,也不是那种你可以立碑的人——他嘲笑石碑。他活在行动中,当行动结束,他什么也没留下——留下的就只有文字。 #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