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 “暴力状态”,以此来获得意义,唤醒主体意识。
————————
—————————
————————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我给它起了个晦涩的名字:《诗之仇恨》。当时我觉得,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诗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获得强烈的意义。然而诗只有在召唤不可能性时才具有这种暴力。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第一个书名的意义,这是我最后选择谈论不可能性的原因。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巴塔耶
下载说明
1、不可能性是作者[法] 乔治·巴塔耶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孟冬的评论很巧的是昨天看完的书里刚好有讲到不可能性中“我”的焦虑,即一种在非存在的无限可能中急迫地想要抓住存在的焦虑,状态周而复始,焦虑总是卷土重来。类似的情境也发生在布朗肖的虚构中,在《适当的时刻》,“我”寻找那永不现身的女人朱迪特(存在),为与她相逢的瞬间震颤,却永远抓不住她,我看见的永远是非存在的化身,另一个女人克劳迪娅。就像《老鼠的故事》里我与B与A一样。这样的作品,自由与有限并存是人焦虑的所在。很难将这样的作品称为小说,它更像是听一个人从他的孤独深处发出的呻吟,这呻吟你不打开绝不会听到。我原以为到此为止,但巴塔耶写道: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你在孤独中撕心裂肺的哀告便是可能性的极限。抵达漫无边际又无法捉摸的可能性边界,感受到不可能性,这也是他内在经验里观点,通抵那里意味着语言上帝悉数退场。
-
树上的兔女爵的评论那些肮脏的动人的温柔的黑暗的情欲和死亡,那些无意义的有意义和有意义的无意义,那些被放大的滑稽和日常的疯狂,都在巴塔耶的笔下了,毁灭性的浪漫啊!
-
acid的评论其实…我觉得…还能…再狠点…巴塔耶终究是法国人…对吗…
-
kylegun的评论“不可能,性”,两个故事加一篇胡扯;故事一:公子、神父、浪女三人行,古堡看守人和父权崩塌的存在主义情感纠结;故事二:主教守灵日记之嫂子在湖边干神马;胡扯:是否能超越所有可能性而触摸到不可能性的诗之真谛——“我接近诗了,却是为了错过它。”……因审查而缺失的翻译段落增加了当下在场与文本欲望的互文,但评分虚高得有点离谱哈
-
刀叢中的小詩的评论乔治·巴塔耶《不可能性》读毕,第一部分讲得是欲望之不可能,却又止于颤栗;第二部分讲得是死亡之不可能,却又屈于神性;第三部分讲的是诗之不可能,当你接近诗时却又失去了它。
-
梦魇马戏团的评论浪漫天真至死的同时,理性被灼烤燃烧。因为这个世界,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又不能出版。于是放弃了,是怯懦的。
-
陆支羽的评论4.0。1.我像孩子哭泣一般写作:孩子慢慢放弃了哭泣的理由。2.手持大蜡烛,去重新被黑暗笼罩的房间看躺在鲜花中的死者,山梅花香气和死亡的洗涤剂气味混在一起,这一切多么富有戏剧性!3.这或许是世界的本质:一种令人震惊的天真,没有底限的放弃,一种醉醺醺的情感过剩,一种充满戾气的无所谓!4.夜晚是我的裸体,星辰是我的牙齿,我把自己扔到死人堆中,穿着雪白的阳光。
-
Emeline的评论看得我眩晕。。
-
potato830的评论还是想把文字解放出来,所谓的不可能性大概是指主体在他不能存在的地方存在,或者又刚好相反,这不是很像施密特所说的悬置吗?巴大爷想回溯到亚当夏娃偷尝禁果之前。这才是对康德同萨德的诠释,甚至还有一点犬儒主义,好像在性高潮那一刻会触摸到一个界点,通过由死向生的时间性来消除主体性,顺带调侃了一下先验逻辑学。三个标题内容也都是逐渐升华,向恶逐渐演变。但实在没办法把这本书当做文学作品来读
-
XU的评论“命苦啊“
-
S.C的评论这评分是在逗我?
-
細雨的评论这本书大有骗钱的感觉,巴塔耶的小说倾向于传达哲学思想,情节支离破碎,估计很多人都看不懂,因此在关于夜与死的沉重文字中流露出一种轻盈,焦虑这个词不断被重复,本身就焦虑的读者会更觉焦虑,后面一半几乎都是诗,他的诗比小说好,在诗里就算是不经意的色情,也不会显得不正经,小说就不同了,巴塔耶写色情的小说,则充分展示了色情的难度和不可能性,不管怎样,巴塔耶的文字是炽热又寒冷的,像在雪之上玩火,他的诗歌是夜里看不见的那些字
-
小南姐姐的评论读不懂,看这打分咱也不敢问
-
都灵之马的评论欣赏水平低。。。看得吃力
-
科学蓝猫的评论文体是独特的,跟着巴塔耶的三段支离的呓语是可以读到普遍性的。 不过这样解构的操作是不是会和尤利西斯有些相近?另外语言和感情随意倾泻,不荒唐之外反倒有一种油腻的充实感。 暂时还是不喜欢,评价的话,那就“焦虑个卵子,另外,没有为什么”。
-
北茴的评论难以想象的丰富和迷狂,诗的语言总能给你留下无限的关键字,让你一遍一遍重构组合。巴塔耶揪住一个个模糊的触点,情感极化的变点,以诗的思想性使琐碎得以站立,无数的身体意象,那些坚硬的部分,裸露的部分,裂隙的部分,都因它们的“不可能性”而被化为诗的欲望对象——未知。全部的语言似乎共同构成了一种“下一秒的我会成为谁”的不稳定的急促——未来的存在——超越的存在,最终通向被驱逐的自由与绝对的反抗。就如巴塔耶自己所言“生的缺失,死的赤裸”人性就在生死间不断徘徊,注定是连基督神明都无法逃脱和定义的存在。诗有附着,附着于欲望,而欲望必须附着于幻觉,探知幻觉走向一切消失的“空”,什么是空呢?是未知,是不可能,是性与死亡。
-
安东。的评论“诗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更不是对某种遥远的可能性的经验,它仅仅是通过词语,对那些无法企及的可能性的召唤。”唯有死,才能到达生。唯有诗,才能超越诗。裸体与死亡,美女与老鼠,爱情与欲望,一切皆是真实的表象,一切皆是无法触及的真相被触碰后化身的尖叫。巴塔耶真难懂省略号括号好多orz。2018-011
-
alain.proust的评论序言里提到人类具有的科学实用的真实世界与诗构成的双重视角刚好对应了皮埃尔·阿多的两种揭示自然的进路,诗的视角是“强烈快感、恐怖和死亡”的视角,而巴塔耶采取的这种混沌无序的、中断理性的、弃绝逻辑的、超越现实世界的有限可能性的无限的诗(小说和诗歌)的叙述正是形同死亡带着同样的“某种莫可名状的古怪邪恶感”,试图挖掘使树木所以能稳扎于土地之上的那些掩埋于土地之下被命名为欲望、暴力和痛苦的生命源泉。这种以形式自证内容合法性的文体混淆在布朗肖那里数见不鲜,至于形式之外的部分,这一本我自惭没能读出多少文学的味道来,反而隐约觉得这些故事仅仅是为了服务于理论而被讲述,它或许是一本特别的文论,却不太能像一部我所喜爱的文学作品。
-
礼物盒的评论在天空之蓝中巴塔耶关注的是濒临死亡 在死亡边缘徘徊的愉悦与激情 而在这里 既有前者一样的对濒临死亡的追寻,还有书写 直面他者死亡的愉悦与魅力 但写作本身与死亡是同一的 书写死亡体验 亦如书名一样是 不可能
-
兽的评论“诗令夜晚向过度的欲望敞开。”死与欲的暴虐逼迫人的思绪伸出现实的墙壁,人最终可见的将是现实裂缝中的不可能性,对不可能性的召唤就是诗之暴力,是诗的死与欲。具象抽空,唯有“我我我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