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Part 1爱与黑暗
1. 一个爱与黑暗的故事前传-2
2. 母亲不是犹太人-13
3. 今年在耶路撒冷-25
4. “无宗教”条款-39
5. 太多幸福-53
6. 也门的葫芦巴酱-64
7. 我的“以色列”女儿-78
8. 艾梅克勒方街鬼魂的诅咒-98
9. 一瓶安宁-116
10. 菲妲-122
11. 菲妲与塔玛-136
12. 合法异乡人-144
13. 犹太军营大街-153
14. 撤退-165
15. 分居伴侣-174
Part 2合法异乡人
1. 一瓶安宁-116
2. 菲妲-122
3. 菲妲与塔玛-136
4. 合法异乡人-144
5. 犹太军营大街-153
6. 撤退-165
7. 分居伴侣-174
Part 3 百年孤寂
1. 穆斯惹拉的棕榈树-184
2.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190
3. 拍摄纪录片-197
4. 玛亚上学去-205
5. 百年孤寂-210
6. 耶稣气味之海-221
7. 公交车站的哈瑞迪犹太人-229
8. 成年礼-235
9. 渴望归属-242
Part 4 毁灭之城
1. 望破灭-248
2. 崩溃-254
3. 菲妲与塔玛的难题-260
4. 毁灭之城-271
5. “黑寡妇”来袭-281
6. “好”宝宝-291
后记/找到属于我们的和平-297
致谢-299
内容简介
这是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成长于孟加拉国的利皮卡.佩拉汉,随其英国籍犹太人丈夫里欧搬进耶路撒冷──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备受争议的神圣之地。面临新环境的冲击,两人婚姻一度岌岌可危。陷入矛盾难解“以巴冲突”中的佩拉汉,从个人经验出发,以婚姻生活为轴线,进而观看周遭,体认当地人们的对立与仇恨、矛盾与误解;记录下文化之冲突,生活之龃龉。失根的灵魂试图找到归属,在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交互激荡中,尽管模糊,仍试图在这座繁复的城市里勾勒出和解与希望之图像。
1、三千年沧桑历史凝成的一滴眼泪,数百万失根灵魂化成的一句告白。在这里,你能看到过去所有历史的侧影,当下所有问题的症结,却唯一看不到未来。
耶路撒冷这座城市自诞生之初就被神圣性占据了大部分躯体,每一次盛衰都会强化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神性,大概没有哪座实体城市像耶路撒冷这样见证过人类历史的变迁。同时,它也是一座世俗之城,它充满欲望且辗转于多人之手,宗教、领土、财富、权力、血腥交相叠加。然而,它的未来在哪里,却是身处其中的人都难以看透。
2、真人版《耶路撒冷三千年》,女性版《为你,耶路撒冷》,关于耶路撒冷,这是可读性最强的一本书。
这本书不是像《耶路撒冷三千年》那种流水账式的历史资料堆砌,没有那种讳莫如深的学术气质,而是以个人的视觉对这座千年之城的观察。大历史缩到了小家庭,那种切肤的真实感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耶路撒冷。同时,这本书也不是像《为你,耶路撒冷》那种新闻报道式的纪实文学,追求所谓“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概括,让读者毫无抓手。这是一个BBC女记者以异乡人的见闻、情感、家庭为切入点写的耶路撒冷,是她个人与这座城市的碰撞和纠缠,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与这座城市的碰撞与纠缠,能最大程度地靠近读者的立场,读来更有亲切感。
3、BBC女记者的移居生活实录,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展现耶路撒冷这座宗教圣城的历史与未来,让中东冲突不再只是无关痛痒的国际新闻,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
4、台湾诚品、博客来书店双选书榜首,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感动推荐。
下载说明
1、耶路撒冷告白是作者[印度]利皮卡·佩拉汉(Lipika Pelham)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Luna3.0的评论一个白左家庭在耶路撒冷的故事。怎么港,整本书的内容跟你以为的基调不大一样,封皮上说“三千年沧桑历史凝成的一滴眼泪,数百万失根灵魂化成一句告白”,seriously?把自己小家庭的纷繁琐碎强置于复杂大背景下说事的浪漫主义真的有点矫情了。作者是bbc记者,心理刻画非常细腻,对自己对家庭对巴以政治心理剖析都有一定的洞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诩女权人士民主斗士的先锋女性,通篇抱怨与信仰不同三观不合的理想主义者兼工作狂丈夫争争吵吵分分合合,分居又怀孕,流产又结合的故事,就觉得…搓火?就,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要judge她的自作自受了…
-
卷阿的评论有趣的一本书,完美地展示了,欧洲教育制造的左派知识分子,如何为了自以为是地正义,处处与真正关心他们的国家与民族为难,把自己及家庭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幸好还有以色列政府在保护他们。
-
索阿雷斯的评论没什么卵用的不值一读的一本书。一直在说祖母信印度教、父亲伊斯兰教,自己是无神论者,混乱的家庭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创伤。天天和丈夫吵架,问题那么明显,也没有解决,也没有离婚。你自己愿意过这种生活,就别bb。要是过不下去,就痛快离婚。朋友怕她被家暴,她还认为朋友在害他。真的是bbc记者?
-
Alan_JLP的评论为什么要买纸质书,钱就是这么溜走的……关键是没什么意义这书读的
-
Amélie的评论个人视角写巴以冲突是非常好的出发点,读者可以身临其境了解那些陌生生活中的细节,从人类学的角度去观察人类感情的相通之处。只是本书作者通篇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写自己与丈夫分分合合、吵架分居流产,感觉她是一幅“无辜受害者”心态,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中一通发泄,之后想起故事的主角是耶路撒冷,才写一写周围那些真正有故事的人,然而也都是点到即止,人物不够立体。作者BBC记者与牛津背景也不是很看得出来,外网上也是差评一片......
-
蘑菇精的评论看了序言就觉得作者莫名其妙,你怎么就不能坐中间的位置啦?别人在睡觉,非要把别人叫起来去占靠过道的位置,被骂之后坐到一对夫妻旁边靠过道的座位上。人家本来旁边可以有个空位,你非要去占了把别人夹在中间。读下去之后发现这个作者实在太自以为是了,毫不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习俗。她认为穿黑罩的女性是不为自己抗争的男权主义拥护者,认为犹太家庭因为宗教原因不借给她盘子阻碍了人之间形成亲密关系。她在心里“咒骂”给她女儿吃甜食的好人,因为丈夫在异地工作想用出轨来“报复”他。一定是儿时的黑暗经历让她心理变态了吧,赶紧去看心理医生吧。这书我是看不下去了。
-
静在不言中的评论实在看不出来将如此复杂的婚姻及琐碎的吵架日常作为书的线索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看到作者的话中作者关于对丈夫观点与行为纯属虚构的说明时,非常困惑。
-
芒果的评论作者是孟加拉人,不是印度人呀
-
ocean的评论女人啊 永远都是女人做出牺牲
-
鹿蕉的评论价值更多在于身份而非实质…
-
[已注销]的评论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现代的耶路撒冷,更谨慎更排外的以色列。作者的身份很蹊跷(全家人除了她全是犹太人)因而观察的角度很有意思。她和丈夫之间的爱情婚姻也很有意思,人类大爱世界和平理想主义与家和日子之间的冲突和冲击。追求安全感和安心感并没什么问题,也是我们可以承认的一件事情。
-
烟斗客甲的评论作者父亲是穆斯林,自己无神论偏向印度教,BBC记者,耶城8年现居伦敦第三子耶城出生,丈夫里欧虔诚犹太人中东事务专家,相识在伦敦大学;里欧想调和伊犹,作者反对女性的移动帐篷,9岁被性侵父不帮助;里欧在逾越节不吃发酵面包爱旅行,婚后一子,母非犹子就非犹夫痛苦,移居摩洛哥母子为命夫随安南出行,有女儿后又去安曼正伊战。耶建筑阿拉伯风格,犹邻不借餐盘,阿房被犹占;抹去阿文化,女儿就读双语学校儿拒学希语,市场和葫芦巴酱,南非症候群,偷听公交车;一家一枪,采访阿难民女儿被啐,夫推伤腿;移住花园房,界线穿越市场,闪回东西孟加拉,三月一签安检色纸区分,伤脚沙滩吵分居。两国论和寸土不让,拍阿名誉杀女纪录片大麻过岗,女儿进法校,首次尝牛排,影片成功,流产,闺蜜反目,酒后失忆,印度影展骗局,险被以驱逐,又得一子割礼
-
なな的评论以前对以色列有盲目的好感,看完这本书有所改观,还得去看看别的
-
LisaLeung的评论可与《我的应许之地》一起阅读,对当代以色列的政治和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好的了解
-
blueyoung的评论翻了书评后可以理直气壮扔下这本题材如此有趣却让我读得兴味索然的书了
-
十六。的评论“我偏执地想体验真实生活与其对比。”
-
森森的评论过于私人化的零碎,特别是写夫妻婚姻生活吵吵闹闹,好烦。而且完全托不起这宏大的主题
-
sky.思念成灾的评论絮絮叨叨絮絮叨叨,真是耐着性子才看完。
-
Nothing的评论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很多中东的客人,第一次有点明白了“巴以冲突”这个,以及犹太复国运动和以色列立国种种。关于伊斯兰信仰主体的阿拉伯世界和这个被西方扶植的政体之间的对抗,得以知道一二。女主角狗血的感情婚姻生活实在无法引起共鸣。
-
瑞瑞的评论记录一段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