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太平天国社会史

太平天国社会史

作者:刘晨

分类:历史

ISBN:9787520343305

出版时间:2019-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标签: 历史 

章节目录

序一茅家琦(1)
序二郭卫东(1)
序三刘 平(1)
绪 论(1)
第一节 选题缘起(3)
第二节 概念界说(8)
第三节 学术回顾(29)
第四节 资料梳理(51)
第五节 理论思路(61)
小 引(65)
第一章 时序数量(68)
第一节 19世纪60年代的民变(69)
第二节 典型年份的剖析(100)
小 结 (122)
第二章 地域分布(125)
第一节 民变在苏南和浙江的比较(125)
第二节 苏州地区民变的地域特色(132)
第三节 市镇乡村民变居多的现象(163)
小 结(166)
第三章 人员构成(170)
第一节 领导人和参与者的量化分析(172)
第二节 各阶层在民变中的角色(178)
小 结(192)
第四章 变乱肇始(195)
第一节 类型区划(195)
第二节 对抗争对象的探讨(208)
第三节 平民武装起因比照(245)
第四节 动员模式(265)
小 结(286)
第五章 调控应对(290)
第一节 调控十策(290)
第二节 “天国”应变(312)
小 结(331)
结 语(333)
主要参考文献(369)
附 录(400)
附录一 太平天国统治区主要民变表(70起) (400)
附录二 19世纪40—50年代苏南、浙江地区主要
民变表(104起) (415)
附录三 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主要乡官表(231人) (452)
后 记(500)

内容简介

太平天国定鼎金陵,江南社会剧烈震荡。各阶层群体的政治取向发生分化,民众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表现为消极避世、合作或对立等多重面貌。其中,民众与太平天国对立关系的形成、发展直接导致太平军对清战争形势的逆转。在太平天国统治区,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太平军奄有苏浙膏腴之地,“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民变”呈现了一道别样的历史景象。民变所展现的对立内涵具有特殊性和说服力。这些集体行动主要是利益的对抗,事件本身不甚具有明显的政治敌对意识;民变的大部分领导人和参加者是先前在社会分化浪潮中归顺或遵从太平天国统治的群体,他们的呐喊传达了更为真实的历史信息。“天国”民变的时空分布、人员构成、类型区划、动员模式、太平天国政府的调控应对等诸项因素全景式地展现了太平天国与民众对立关系的重要表现、成因及影响。与太平天国据守江南前20年间清朝统治下的同区域民变相比,“天国”民变的各项要素既有前朝传统的延续性,又有战时太平天国自己的特殊性。

民变的抗争矛头大多指向太平天国的社会战略,特别是经济政略。虽然文化反感与禁毁偶像、变动婚丧礼法等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士绅和普通百姓排斥太平天国的重要原因,但切身的经济利益冲突才是引发士绅和普通百姓共同参与民变的根源。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统治方式转向的误差主要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在田赋制度方面承袭清朝旧制旧弊,以及在恢复传统社会经济秩序时自我孤立的政略。从这个层面说,太平天国只是在占领区实现了政权的易手,并未能实现新旧社会的转型交替。于是经济政略的弊病直接促生了江南在太平天国短短三四年统治期内的数十起民变。民变多元复杂的社会效应同样对太平天国统治产生影响。首先,民心渐失,后期太平天国“人心冷淡”的现实,不仅是在军中、朝内,在民间亦是如此;其次,“高效”镇压的背后,反映了民变耗费政府财力、牵扯行政精力和分散太平军兵力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统治区风起云涌的民变宣告了太平天国在社会控制层面的失败。民变与团练、盗匪、腐败、内讧等不安定因素愈演愈烈,官、绅、民的关系陷入结构性失衡,社会失控加剧,太平天国的内溃之势已萌生于军事溃败之先。社会战略的失败,预示着“天国”陨落的命运。

太平天国的社会战略展现了太平天国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殊实态。在太平天国占领下的广大乡村地区,乡村政治实践的主角仍然是“天国”政府官员和太平军。他们通过普及乡官制度将乡村管理纳入国家政权系统运行轨道、不遗余力地干预敏感的业佃关系和倾向动用军队镇压因租佃事务而起的民变、力图取代传统社会组织在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等领域的角色,均体现了太平天国政治权力向乡村社会的渗透。广泛而频繁地引发激变四野的民众反抗,也是国家权力不当控制地方社会的直接反映。一般来说,民变与太平天国统治深入基层的程度和干预介入基层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愈是“天国”统治深入基层的地区,民变的数量愈多,规模愈大,烈度愈强。我们并没有充分看到太平军的控制困守于行政城市城墙之内的现象,也没有看到正统乡村名流继续稳固地掌控农村,反而发现太平天国以较为积极的姿态涉足地方事务,士绅的传统权力在“天国”统治区也因乡官制度的束缚、民变的打击、太平军的打压、土地的丧失、生计无着、乡绅数量的流失、社会结构重组等原因遭到限制和削弱。不同于该时期绅权扩大的一般势态,统治区的绅权呈现被压缩的另面镜像。战后,清政府在重整社会秩序工作中有意识地继承江南绅权被压制的趋势,在更广范围内限制和约束绅权,激发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的新一轮角逐,并对晚清政局产生影响。

处动荡时代,民变频发,种类繁多。在面面俱到的一般性叙述和较深入的特定时空特定对象研究的两选之间,应对研究的时段、地区和对象有所侧重,研究区域:偏重于太平天国建立较稳定统治并有效推行各项政策方略的地区——江南;研究时段:瞩目于太平天国的后期;研究对象:框定于带有自发性、突发性,特别是与清政府或清军没有直接组织联系的民变类别。

下载说明

1、太平天国社会史是作者刘晨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可方思的评论
    凡事要把人间建设成天堂的人,最终都会把人间引入地狱!所有的政权不外乎如是。最近看的《被统治的艺术》之外的第二本描述被统治的学术作品,虽然是生硬的教材类写法,但从江南社会基层反抗洪式政权的视角就已经值得一看了,这类的作品太缺乏,显得视角不新也新,总之能出版就好。
  • 东土大唐的评论
    我对于民变的分类有疑问:为什么在建立政权的地方发生的才算民变?这就导致浙江的冲突基本不能算,苏南的占了大头。另外,史观过于陈旧。
  • 竹圃的评论
    填补重要研究空白,兼具史料搜集之功,确实是该领域研究的佼佼者。惟作者认为士绅领导“民变”是士绅阶层势力的内耗,可能还有探讨的余地。
  • DRYJIAYOU的评论
    多层次揭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民变状况(个人认为“社会史”不如“民变研究”恰当),作者找到了一块太史的新领域,整本书颇有黄道炫《张力与限界》的感觉,从微观层面考察天平天国运动。作者指出天平天国统治区民变主要原因在于经济问题,并且在天平天国统治越深入的地方,民变越激烈。天平天国的战争实质上是改朝换代式的王朝战争,激发民变的关键在于政府在“着佃交粮”的同时,过分干涉业佃关系和基层社会事务。换言之,天平天国没有领会到“统治的艺术”,既不能建立坚固有力的基层组织,又在没有经验、实力、智识的情况下贸然干涉乡村,这必然会导致民变的不断发生。可能对于太平天国来说,造反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有组织的去造反,定都天京恐怕已经注定其灭亡的命运了吧。本书其实可以借鉴借鉴《党员、党权与党争》的写法,可能会更加清晰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