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德] 罗德里希·普塔克 / Roderich Ptak

分类:历史

ISBN:9787505747579

出版时间:2019-10

出版社: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标签: 历史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海域
第三章 海洋的百衲毯(从远古到公元元年)
第四章 各区域的融合(公元1—600年)
第五章 在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约公元600—950/1000年)
第六章 在远东的漩涡中(约公元950/1000—1350年)
第七章 转型时期(约公元1350—1500年)
第八章 尾声:1500年之后的海洋世界
附录1:贸易商品
附录2:船只与造船
参考文献
编者的话

内容简介

德国著名汉学家罗德里希·普塔克(葡萄鬼)名作

展示一个由亚洲人主导的海洋世界

刻画古代航路变迁历程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兴衰更迭

◎ 编辑推荐

罗德里希·普塔克是德国著名汉学家,他聚焦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严谨的笔触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亚洲人主导的宏大海洋世界。

◎ 内容简介

15 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 1405 年首次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 15 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导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盖。这条航路历史悠久,对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从东非到东亚的航海者们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风节律,穿越极其遥远的距离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层面促使各个文明区域相互联系。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仍旧缺乏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几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记载稀少且混乱,当今人们对于历史上这条航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具体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对于这条航路的认识与研究仍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本书作者也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诸多内容层层相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具体图景。

下载说明

1、海上丝绸之路是作者[德] 罗德里希·普塔克 / Roderich Ptak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虾米的评论
    相较地中海,从日本到东非的海上交流史著作可谓少之又少,这本有补遗之功,考虑到亚洲海域周边文明的复杂和考古证据材料的参差不齐,此书的写作就更不易了。作者的大致思路是,既强调三大核心海域(南海、南亚、海湾及其周边)各自独特的发展性格,又将其从碎片到整合的“一体化”进程尽可能呈现。以此为出发点,作者探讨了推动一体化的相关要素:大陆权势的海洋政策与制度、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跨洋传播、贸易与资本的周转流动、知识与技术的普及交流,等等。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动态而非刻板的、区域重心不时动荡转移、进而折射陆上强权如接力般盛衰不定的海上丝路。
  • 后浪的评论
    该书由著名德国汉学家罗德里希•普塔克(葡萄鬼)撰写,聚焦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严谨的笔触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亚洲人主导的宏大海洋世界。
  • 陆钓雪杜诗镜铨的评论
    本书以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各海洋文明为主体,以自东向西的顺序,着重强调了沿岸文明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互作用。另外,本书也强调了数千年来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东南亚发挥的影响作用以及东南亚各文明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的区域交流状况,将一直以来缺乏关注的东南亚地区嵌入“海上丝绸之路”所覆盖的广大领域。在这片领域里,南印度、东非海岸和亚丁湾、波斯湾等地区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书在探讨以这些区域为代表的“西航路”部分时,也讲了地中海航路与日后西欧开辟的大西洋航路对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最后,本书也提及了15-16世纪的印度洋—太平洋形势变化,着重强调了老牌航海大国中国与西欧新兴殖民国家葡萄牙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明朝最终被葡萄牙取代,荷兰和英国并入世界
  • sub rosa的评论
    比想象的要好
  • 4G小u盘的评论
    体例较接近《亚洲史概说》,以布罗代尔手法作为引文;基本梳理了海丝商路,其中关于东南亚的商路论述,贸易发展给予较高评价。 相比陆路极易被强敌封锁,海路更为分散,宽松(当时技术条件难以封锁海峡及公海)。而分散,跳跃的动态特性也让真实与虚构长年共生,难以厘清脉络;自有之物置身陌生之境,凸显异域风采的敏感。 略显伤感的是,明与葡在最初的接触后,葡的记载呈现出一种丰富无比的多样性;而明,却对文本中的一切变化关上了大门。
  • 加利利人的评论
    读懂此书,也就能了解海丝的发展脉络了。
  • 雾凇的评论
    很专业的一本书,资料很多,对历史上基于海洋的贸易、文化交流做了梳理。
  • 我是我所是的评论
    中国古代海上的交流比我们想象的其实要更多
  • Jack 畅书叔的评论
    听书待详解
  • WilliamJunkie的评论
    “海兴则国强民富,海衰则国弱民穷”
  • 陈星的评论
    这本书有个问题,就是史料严重不足,缺乏数据支撑,因此在书中主要是定性描述而不是定量叙述,准确性值得怀疑,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 Rommel的评论
    综述性质的文章。内容较冷门,行文稍枯燥。
  • 徐子陵的评论
    中国虽然长期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但一直以来都和海洋,都和商业有着紧密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就已出现,并从唐末开始加速发展,历经宋元,在明代达到高峰,贸易的触角伸到了欧洲、非洲,甚至是大洋洲。高潮的表现,就是明朝官方推动的郑和下西洋。但明朝以后,由于国家安全问题,明朝官方主动退出了海上贸易,但是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始终没有断绝。明清两朝实施的“海禁”不仅是一种谨慎防卫的表现,也是一种规范贸易的努力。不过,“海禁”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西方在中国的利益扩张,西方人便站在自己的角度将“闭关自守”的帽子扣在了明清朝廷的头上。
  • 富碱包的评论
    污名化中国。
  • 心若无涯的评论
    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了古代世界的贸易往来,见证了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枢纽位置
  • 请叫额聂小仙儿的评论
    词经常听 解读的不错的这算是一本
  • 夏旖泽的评论
    1.在审视中国千年历史的陆上农耕文明时,常常会忽略海洋的影响,或许是因为与海洋相联系的商贾组织缺乏社会地位,而朝贡和出使又远离平民生活,为天朝上国版图中的蛮夷之地和次要事件。但在这本书对史料重新组织以后,沿海贸易展现出一种充满活力、动态发展的繁荣图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安稳的封建统治下不断涌动的货流、财富、冒险精神和异国风情,都是非常精彩的。 2.由东到西地逆向重构海上丝绸之路,尝试将中国理解为贸易版图中的巨大枢纽和发源地。同时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教的逐渐渗透也呈现出清晰脉络,而这一切又构建在远东至中亚的地理结构上,让发展轨迹显得更加可信。 3.沿海陆地的政治经济发展极大影响着海上贸易,足够繁荣的国度可以策源盛大的贸易网络,甚至像葡萄牙一样实现远征。 4.福建人的打拼精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
  • ReaderGarden的评论
    这本书最重要的启示是重新去审视“闭关锁国”这四个字,防止西方势力的扩张、规范海上贸易也是重要的方面。中国那么体量的国家,是如何存续和发展的议题确实需要我们去更多批判性地看待,甚至扭转公认的、主流的“道理”去认真寻求逻辑和意义。
  • 哆啦大胖的评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回顾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史,我们会发现,中国虽然长期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但一直以来都和海洋,都和商业有着紧密联系。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就已出现,并从唐末开始加速发展,历经宋元,在明代达到高峰,贸易的触角伸到了欧洲、非洲,甚至是大洋洲。高潮的表现,就是明朝官方推动的郑和下西洋。但明朝以后,由于国家安全问题,明朝官方主动退出了海上贸易,但是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始终没有断绝。明清两朝实施的“海禁”不仅是一种谨慎防卫的表现,也是一种规范贸易的努力。不过,“海禁”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西方在中国的利益扩张,西方人便站在自己的角度将“闭关自守”的帽子扣在了明清朝廷的头上。
  • 倒行逆施的评论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