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北京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2海憧古寺
3虎丘山上试剑石 4甬江口
5万里长城 6竹水管道
7中国式惩戒:打板子 8寺院——广州西关华林寺佛像
9焦山行宫 10临清杂耍
11韶州广岩寺 12潮白河畔的军营
13锦衣云裳话蚕桑 14太湖烟波东庭山
15五马头 16澳门妈祖阁广场大观
17澳门妈祖阁寺庙群 18南京官员府邸
19通州街头的猫狗贩子 20黄埔,孤岛长天
21天津梨园 22伊莫金号与安德洛玛刻号战舰穿越虎门
23东昌府街头食摊 24舟山英军营地
25舟山之战:攻占定海 26满清官员的家宴
27广州郊外富商府邸 28斗鹌鹑赌钱的广州船工
29宁波,舟楫如云的甬江河道 30厦门之门
31张灯结彩 32大黄瘔塔
33玩牌的满清富贵人家女眷 34长城尽头——台风蹂躏下的渤海湾
35江南古镇石门 36湖州南浔的刘氏庄园
37中国的陵园 38求签问卦的中国人
39海憧寺内的大雄宝殿 40道光皇帝午门阅兵
41高官显宦的私宅内苑 42南京
43一蓑烟雨富春江 44达官贵人趁轿出行
45后庭秘事 46金坛纤夫
47宁波的万顷棉田 48澳门远眺
49京剧表演 50官家女眷的闺阁
51南京大报恩寺塔 52肇庆府羚羊峡
53北京街头灯笼店 54九龙维多利亚炮台
55通州观星楼 56游街示众
57福建武夷山 58澳门南湾风光
59镇海孔庙 60定海云竹寺里的天后神殿
61剥茧缫丝的中国女子 62染丝作坊
63田间插秧的苏州府农民 64农夫插秧
65临清街头踢毽子的市民 66两河交汇之地
67中秋拜月 68西直门外
69澳门贾梅士洞 70飞流直下天柱山
71皇城内苑——北海公园 72广州城里的帽庄
73乍浦之战 74剃头挑子
75定海城郊 76中国的鸦片烟民
77厦门港口景观 78盛大迎亲仪式
79大庾山口 80太湖道观
81江南省太平昭关 82晴雨扬州渡
83广州一条街 84杭州西湖风光
85广州巨贾潘长耀私邸的水榭 86广州城郊的行商府第
87天津街头的游方郎中 88瓜岛水车
89清明祀祖 90江南省太平山上的寒泉
91端午赛龙舟 92重阳佳节放风筝
93大运河上通闸的货船 94鼎湖飞瀑
95中国茶文化 96茶叶转运码头
97江流奔涌镇江埠 98英德煤矿
99迎春大典 100虎丘行宫
101热河小布达拉宫 102西樵山
103七星岩 104扬子江上金山岛
105鼓浪屿上观厦门 106厦门古墓群
107曾厝坡下 108定海恐怖要塞
109普陀山佛寺 110秦淮古桥金陵渡
111陕西双峰山 112镇江西门
113大报恩寺塔下俯瞰南京 114扬子江上银山岛
115厦门所见掷骰子的赌徒 116晋江入海口
117鸬鹚捕鱼 118舟山峡谷
119收纳聘礼 120乍浦古桥
121穿鼻之役 122广州城外的琵琶州塔
123广州运河南岸风光 124乍浦天尊庙,汤林森上校之死
125大清将领 126八旗兵
127弓箭手 128衙役与囚犯
129囚犯 130打板子
131肢刑架 132游街示众
133剃头匠 134中国女性的产业劳动
135清棉
内容简介
在19世纪的欧美人眼中,名为“清”的“中央帝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有识之士渴望了解泱泱中华的古老文明、礼仪风范、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揭开这个东方大国的神秘面纱,而这本书正是以世界人之眼看中国的历史巨著,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观看角度”与科学记录 。
本书围绕英国建筑家、绘画大师托马斯•阿洛姆描绘的近150幅大清帝国版画,从中央帝国的自然景观、人文建筑、社会风俗多角度展示了这个东方大国的风情全貌。在阿洛姆的笔下,万里长城、雷峰塔、香港、澳门,京城街景、街头猫贩、临清杂耍、京剧表演、观象灵台……一幅幅细腻生动的画作勾勒出晚清社会朝野的市井浮世绘,像一幅辽阔的中华帝国全景图徐徐展现在眼前。英国作家乔治•N.赖特撰文解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民俗、文化以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本书内容详实,内含丰富的历史细节,出版后在欧洲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了英国乃至欧洲有名的插图本中国历史教科书。
下载说明
1、中央帝国是作者(英) 乔治·N.赖特 (George N. Wright)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越自律越自由的评论第四页就把澳门写成了厦门
-
维舟的评论3.5星。作为晚清初期英人对华记录,虽算不得十分深入,但自有其价值。原著的知识来源可能较为驳杂,精粗不一(如居然知道黄河发源于扎陵湖、鄂陵湖一带星宿海,但却又误以为黄河入海口的径流量是恒河的一千倍),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当时英国人亲历所见的部分。译本应该颇费斟酌,有小疵。
-
黄二刀的评论终于neng出来了!
-
椰子精的评论意外好看
-
告别悲伤的评论翻译的很好
-
支离疏的评论感叹,当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真是详尽,反之,管窥蠡测,信息不对等,怪不得被人凌辱。这本书算是给当时西方读者的中国指南,描绘细致,准确度也不低(偏差当然存在),相对来说比较客观。作者时时表露出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虽然有些虚伪,占了便宜又卖乖的感觉。插图画的中国人很像欧洲人,看着怪怪的。另外,翻译不错,有文采。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按需。
-
SaoirSe的评论英国还真是一个适合写百科全书的国家...对了解19世纪的中国非常有帮助
-
昊子的评论译得不错,图画有观赏性。
-
東戈的评论版画5星 文字3星
-
方得很的评论瑕不掩瑜,开始觉得四分,后来觉得可以给五星。
-
橘猫花喵的评论从此书架上又多了一本装帧华美、内容过硬的大部头,读起来咯~
-
Restarize的评论书是好书,但翻到15%弃,以后有机会再来
-
4G小u盘的评论资料。刑法,饮食部分可观
-
Rafa的评论想打六星,五颗星给作者,一颗星给译者。 初读只觉猎奇,十九世纪英国人写的中国见闻,轻浮谬误有之,刻板印象有之,洞若观火亦有之。深读便大为汗颜,简直成了制造焦虑的励志读物。材料来自其时英国驻华使团官员,足迹遍及华夏南北。上至雕梁画栋之厅堂,下至斗鸡走狗之市井,风物人情,产业制度,无不详写其状,备察其理,以至论其长短,发其幽微。其笔其识,驻华十年悾愡可得乎?书中未写明作者职衔,但即以洋人之威、使节之便,有此见识已是不易。大英有此,何愁远人不服,商路不通?反观早先所读我驻哥大使所著《黄金与宝石的国度》,不免有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之感。作为普通外交人员,碍于客观限制和主观怠惰,平日更是羞口羞脚,人云亦云,哪有躬亲体察的真知灼见?怎谈纵横捭阖的秘策良方?驻外将满两年之际,且留此论,聊以自勉。
-
丹青坊堂主的评论有意思,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的中国
-
鱼的九思的评论散漫而琐碎的记叙
-
南国的孩子的评论这翻译,也是服了。感觉借外国人之口写自己的东西啊
-
Silence13的评论仿佛在看19世纪的航拍中国
-
水鸭鸭的评论书还没看完,内容还行,最喜欢的是封面,有点古朴味儿,但也很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