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访古寻城

访古寻城

作者:唐克扬

分类:历史

ISBN:9787508697031

出版时间:2019-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标签: 历史  游记 

章节目录

目录
元上都:金色的荒城
城市的边界从来都没能造就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它只是见证了另一种力量和它之
间的消长。
琼佳臧比:天台之路
天台显示了琼佳臧比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仪式发生的『场所』,是静止的容器或『平台』,另一种却标定了一段最终向着天空而去的漫漫长途的开始。
洛阳:三春流水
就像这号称注之不竭的谷水依然在回转流动一样,洛阳还在,只是改换了含义。
庞贝:幽晦的密室
罗马人似乎是通过『自己』发现了世界——对他们而言,密室里的那些绘画更像是『镜子』而不是『窗户』。
北庭故城:看见的,和看不见的
废墟下分明深埋着这片土地的复杂历史,牧马来去的番番足迹,是不能简单地用一幅地图或几座纪念碑来概指的。
塞勒姆:女巫在我们的城市中
历史依赖于具体观众的感受,然后才建立起发现事实的路径,甚至构造出事实本身。这意味着,并不完全是我走向塞勒姆,它也是如此从万里之外『来到』我这儿的。
长安:山川城郭都非故
在长安以外的地方看长安,看不见的长安,实则构成了另一种『长安』,或者准确地说,对长安无尽的想象。
罗马:凯旋之路
越过年代交错的遗迹来看今天的城市,我们并不太能分辨什么是『新的旧』,什么是『旧的旧』。『进步』的马车从这些凯旋门驶入历史,并不总能找到专属于它们的道路。
芜湖:无名的故乡,无名的风景
看到一张芜湖的老照片有点让人激动,就像我早些时候在迪美美术馆的中国早期摄影档案中所遭遇的那样。它有点像是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而且是小时候的自己——却又不敢相认。
拉贾斯坦:未期的天堂
印度的城市确实给人矛盾的印象, 它是『庄严的寺庙』、『美丽起伏的山脉』和『每件东西都放错了地方』的不可思议的合体。
洛阳 II :千年万岁阳春曲
洛阳是另一种『永恒之城』,它不完全靠营建自己,而是把自己和一种独特的风景拴在一起。这座城市是文明的肇始之地,也是它理想的『终结』,以变化寻求更多的变化,却又在变化中结束。
奈良:古都若只如初见
对于日新月异的公共界面而言,『古代』也许久已消失,但真正的奈良也许依然活在这种暧昧的深处,即使在那些外表很时髦的旅游街的后面。
长安II :最后的『物证』
掖庭美人的欢歌,李世民兄弟的冷箭,曾经依托在这不起眼的空间界标上。后来的人们,由于失去了这种具体的、有尺寸的依托,从此,或许将不能再想象这座城市的过去,永远。
马丘比丘:被重新『发现』的文明
有秩序的『干净』取消了考古现场的原初状态,使它越发显得神秘莫测。在如画的群山之间,这曾满载文明意义的宫殿,渐渐变得空空荡荡。

内容简介

访古寻城本书作者唐克扬带领读者探访世界12座名城古迹,包括:元上都:金色的荒城;琼佳臧比:天台之路;洛阳:三春流水;庞贝:幽晦的密室等,见证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城市沧桑,探求历史与现实之间更真实的联系。 

下载说明

1、访古寻城是作者唐克扬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木卫二的评论
    与目睹中国现代城市的千篇一律,确实沉浸在历史长河全靠想象更有意味。
  • 苏斯洛夫的评论
    想看古城今昔逸闻的怕是要大失所望,这是一本很随性的“旅行文集”,作者的思辨想法让所有文章都流于意识流,甚至不知所云。
  • 的评论
    你也是水的可以
  • 敬之的评论
    中信出版社推荐给我的。有点凌乱,但讲长安的两篇还算是别出心裁。
  • 寧靜的地平線的评论
    力度太弱。
  • 自然数的评论
    文笔真美
  • 海右风歌Simon的评论
    虽然有些史料细节,但行文太意识流了,看不到逻辑
  • not me的评论
    以今度古
  • Conan Xin的评论
    “一切自古就有,一切又将重复。”
  • 一阁的评论
    在游记里引用一部分史料,但感觉行文之间颇为随意,想要表达的内容不成体系。以为里面会有一些建筑学知识,白白期待了。
  • 小岚zi的评论
    2019年5月在中山接待了唐克扬,人如其书。
  • 卷笔张的评论
    也没啥可说的,差呗
  • 薛平贵的臻子的评论
    每个城市过短的篇幅是支撑不起过于意识流的表述的,哪怕这是本类似行记的书。或许需要类似上本书,<洛阳,在最后的尘埃里>,那样完整且有明显时间线索的文章,来单独讨论每个城市。
  • azul的评论
    10.4 中信书店
  • 李克的评论
    比起罗马庞贝这些古代物质文明仍在眼前的古城,中国的长安洛阳哪怕北京,其实更多停留在文人墨客凭古幽思的文字抒情,但这也并非毫无意义。这些消失但又事实上无处不在的印迹,如同软制度的幽灵,提醒着当代的人们,也许21世纪与两千年前,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夏都殷墟,连同三千年的文明史,既是华夏族的自豪,也是彼之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