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实证史学并未山穷水尽 ——代序
皇太极入关机缘与得失 ——明金己巳之役若干问题考辨
一 皇太极兴师“伐明”质疑
(一)初衷攻明?还是察哈尔?
(二)苏布地与皇太极关系之疑点
(三)皇太极入关后苏布地之表现
(四)入关“伐明”是否符合皇太极本意
二 明廷的失策——放弃抚赏朵颜三卫
(一)蒙古形势变化与抚御之分歧
(二)进取辽西与抚赏蒙古
(三)启祯之际抚赏之议
(四)崇祯举棋不定与本末倒置
(五)袁崇焕为苏布地“储粮”辨
三 金军顺利破关与蓟镇防御再检讨
(一)蓟镇三协分布失当
(二)蓟辽总督驻所东移与总督暂缺
(三)金军破关与蓟镇中东两协
四 明金两军蓟门对峙与至京时间
(一)袁崇焕“遣散援军”原委
(二)自通州入卫京师
五 北京城下三战
(一)德胜门之战
(二)广渠门之战
(三)左安门对峙
六 形势转折点——袁崇焕入狱
(一)再说皇太极反间计
(二)关宁兵东溃与重整
七 皇太极大军北返之再考察
(一)永定门之战与撤离北京
(二)东进山海关受阻及《老档》《清实录》之失载
(三)击败西线明军、仓皇出关
结语:皇太极如何看待入关得失
多尔衮与皇权政治
一 根基脆弱的崇德皇权
二 统治集团的矛盾与福临继位的实质
(一)八旗与崇德皇权之渊源
(二)“八王共治”之余绪
三 多尔衮与两黄旗的合作
(一)二王摄政出笼之经过
(二)豪格的异动与多尔衮独揽大权
四 清军入关与皇权政治的演变
(一)崇德政治遗轨
(二)清初专制皇权之根源
五 “皇父摄政王”与皇权的归一
(一)多尔衮篡夺皇位之步骤
(二)未行篡位是否因两黄旗大臣抵制
(三)太后“核心”说质疑与“皇父摄政王”之内涵
(四)多尔衮生前“归政”说难以成立
(五)专制皇权之下八旗关系的变化趋向
结语
评清世祖遗诏
一 遗诏与罪己诏的诠释
(一)遗诏的实质及世祖背离满洲的时间断限
(二)顺治十七年平反旧案之含义
(三)世祖坚持汉化改革的现实根源
二 八旗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国家机构的影响
(一)上三旗的组建过程及时间
(二)世祖亲政初期的所谓“率由旧典”
(三)专制皇权及满洲君臣的疏离
(四)满族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重组
(五)议政会议的权限及与皇权的关系
三 从内三院到内阁——行政中枢的建立
(一)徒有其名的文职衙门领袖
(二)亲政初年内院人事更替
(三)顺治十年票拟制度的改革
(四)学士批红
(五)世祖与汉大学士的冲突及陈名夏死因
(六)南北党论质疑
(七)内三院更名内阁的历史背景
赘言
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刍议
一 玄烨计擒鳌拜之原因
二 四大臣辅政之由来及其位序问题
三 辅政体制与所谓亲王贝勒监临
四 辅臣“公同奏事”和“太后裁决”辨析
赘言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关清初政治史研究的论文集,由四篇长文组成,分别关注皇太极入关、多尔衮摄政、福临亲政改革和玄烨结束四大臣辅政等满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历史片段。
四篇文章均是从个案入手讨论清初政局演变。历史上的疑案或具体的事件其价值如何,在史学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不可一概而论。同样一件疑案,研究者的需要和目的不同,其价值亦迥异。价值判断的前提是确认事实,后者必须建立在史料的鉴别和分析之上,即属于实证。清代历史上的许多疑案,原因不外是与统治者利害攸关,其原始过程和直接证据被当时的记录者或后来的编纂者有意湮灭。若能还其本来面目,不仅可以揭示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往往也是破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关键。
下载说明
1、定鼎中原之路是作者姚念慈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tradition的评论除了第一篇是新的外,其他都是老文章,第一篇彻底暴露姚念慈是个猪奴蝗虫嘴里的大满遗,竟然为它们心目中的大汉奸袁崇焕拼命辩护,其言辞结论和十恶不赦闫崇年一样,完了,姚念慈立马从它们嘴里的良心学者变为满遗汉奸了
-
姑苏有雪的评论不加考证地引余大成《剖肝录》,钱谦益《孙高阳行状》这类漏洞百出带有党争色彩的野史,去反驳奏疏、崇祯长编,真是笑话。
-
呵特雷钦自委托的评论旧文结集。考证式清史研究的最后著作之一,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评清世祖遗诏》非常精彩。明清战争的文章则未免过于书生气。
-
小猪的拉面的评论思路清晰,行文略冗杂。第一篇关乎行军,有几幅地图就比较好了
-
中世纪之王的评论虽是旧文,亦有新意。第一篇最差,显其于军事不甚在行。第三篇最好
-
参的评论多少了解了一些这段时间的东西,行文技法和思路跟作者的博士论文关系密切,一脉相承。不过有个疑惑,福临玄烨这么早熟?
-
学如不及的评论2019年1月14日读完。
-
中世与近世之间的评论本书最核心内容是清初皇权的强化过程,以定鼎中原为名,容易给人征服过程的误解。本书源于《清初政治史探微》,但又删去八旗制一章,十分不合理,此章恰恰是理解清初中央权力结构的核心所在,己巳之役皇太极最初目的实为察哈尔,而转为伐明乃是为了树立权威,以突破努尔哈赤所留下的“八王共治”,有关袁崇焕死因的考证颇为精彩。福临继位保证了正统也符合两黄旗的利益,但形成了藩王摄政的格局,则是八王共治的回归,鉴于此福临掌权后,排斥宗王议政,导致八旗军力下降,其试图建立满汉联合专政新型关系也最终失败。孝庄设立四大臣辅政制度是福临朝的逆转,也是康熙与鳌拜冲突的核心原因,而康熙日后对于孝庄的“过度”慈孝是对夺其权的弥补,这里且不说作者对于康熙孝庄传统形象的批判,仅就心理推测而言也颇为不合逻辑甚至陷入阴谋论,主观色彩过重了
-
银酒监武的评论看《多尔衮与皇权政治》一篇的时候极其佩服,于是就刷了手头有的姚先生两本大作。政治史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的程度,令人钦佩,也羡慕明清史材料之丰富
-
松亭一醉的评论泛读,姚先生功夫很扎实,但是就是文章读起来太累人了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按需。
-
巴金斯老爷的评论对清史有很多匡正之处,指出了哪怕是孟森等知名学者也存在的误断。
-
浮阳的评论大玉儿风评被害
-
寺牧的评论強以餖飣言經濟。
-
赛雅宋的评论推断盛于论证。
-
恶时辰的评论什么时候出
-
郑吉家的评论精读了中间两篇,有不少新论。
-
完蛋了的国王的评论行文啰嗦,不对胃口
-
江州穆瑾的评论实证史学仍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姚先生此书就是很好的一部考证史学作品,但并不限于考证。
-
高乔人的驴的评论考据着实细致入微,以至于看的时候都想快进,不论如何体现出作者扎实的历史学功底和缜密的思维。这本书是和《洪业》对照看的,姚念慈不论是对统治者心理的揣摩、对制度的评价还是对文化的理解都明显更胜一筹。清代较前朝更为专制,除了沿袭明制革除弊端外,更多是要从满汉民族矛盾的角度去理解,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改朝换代,这一点魏斐德似乎理解得过于简单和粗糙了。另,顺治遗诏一章分析得着实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