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内容简介
从1914年到1945年,世界经历两次大战的浩劫,人们从未如此渴望和平。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和平曙光初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带着精明的谈判代表,在雅尔塔举行秘密会议。短短八天里,三巨头手握大小不等的筹码,时而两两联手,时而互相背叛,时而强硬,时而妥协,在理念与现实、道义与利益、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之间摇摆权衡。他们想尽快结束战争,想维护战胜国的利益,还想遏制一切战争的根源,而这一切,都是以小国的利益为代价的。波兰、德国、中国……许多国家的战后轨迹就此改变。
会议结束时,与会者充满了乐观的希望,他们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也相信雅尔塔精神所代表的妥协和谅解,将成为战后盟国关系的基础。然而,1947年,铁幕降下,冷战开始。雅尔塔成了错失和平机会的象征。
哈佛大学东欧史专家沙希利•浦洛基则要为雅尔塔会议正名。他梳理苏联解密档案、各国政府文件、与会者回忆录和未发表日记,生动重现了这场争议极大、影响深远的会议。他重建当时的情势,从会议参与者的选择、计算、利益、理念出发,证明雅尔塔虽是通往分裂、危险的世界之路上的重要一步,却绝非冷战的肇因。实际上,与会者协助结束战争,建立了经由谈判得到的和平环境,尽管和平仍有缺憾,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恐怕不会有更好的结果了。当然,这场意在为和平铺路的会议,也为达成和平付出了代价。
下载说明
1、雅尔塔是作者[美] 沙希利·浦洛基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低端复合维生素的评论罗斯福的想不到:想不到两个月后自己死了,想不到原子弹威力巨大日本脆跪,想不到美国是动用否决权最多的常任理事国;丘吉尔的想不到:想不到四个月以后自己落选了,想不到战后的两极对抗英国不是主角,想不到法国不愿意当美英的枪手;斯大林的想不到:想不到联合国的席位助长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独立倾向最后埋葬了苏联,想不到东欧一直不服管最后拖垮苏联,想不到自己的历史地位比苏联更早崩塌。一个时代最顶尖的政治家,其实连半年以后的世界都预料不到。
-
ULYSSES的评论阿尔戈英雄前往黑海之滨,寻找巨龙看守下的金羊毛。力不从心的老牌帝国,一心创立新秩序的新兴大国,在战事里厥功至伟的社会主义老大哥。八天的事扎扎实实写了三十一章,还言犹未尽。想起当年在国关疗养院的日子,读点这类书倒好了。
-
δ的评论很好 翻译也很好
-
千无千的评论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在雅尔塔峰会上这种“人”的因素的存在,我们在理解国际政治时候,总是不自觉地会从地缘政治、结构格局的角度去思考,而雅尔塔告诉我们,当时的很多选择和妥协是因为面对面之后产生的信任感、熟悉感,这种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有确确实实存在的因素,使得峰会多边场合至今仍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发出光彩。
-
likeoutlook的评论我们这代人,生活在一个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人和人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像短兵相接。开会的时间、交谈的时间、发言的时间,一切人和人打交道的界面都在缩短、变快。 那变化仅止于此吗?不是。其实还伴随着另外一个维度的变化,那就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被大大强化了。现在的首脑会议,比当年的雅尔塔会议还要短,但是,准备工作的强度,专业化分工的深度,又是当年不可想象的。所以斯大林的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表现,其实是开了大国外交工作风格的一个先河。
-
雨墨的评论历史的切面 不忍细读,那么多的偶然因素,才导致了后来的世界?
-
Raindog的评论冷战的起源,对于诸多成见,如“罗斯福因为身体疾病原因而在雅尔塔会议上被斯大林完全操纵”、“西方国家因为被间谍渗透(这点倒是真的)而吃了大亏(这点不一定)”进行了有力的分析和驳斥。对于雅尔塔会议的评价,始终不应该忘记的一点——同时也是西方政治家们铭刻在心的一点是:苏联在对德作战中付出了无人能比拟的最大牺牲,而这样的牺牲(在预计即将发生的对日作战中)是任何一个西方政治家都绝对不能承担的。因此,从一开始,雅尔塔会议就必然是苏联占据优势的格局。本书对于几位领导人的生活、个性、轶事也很有趣。
-
凯特根斯坦的评论铁幕的降临,尾声写得好赞。历史纪录写得堪比小说,精彩。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二战失败的德国得到了自由,而胜利的中东欧地区却迎来了另一个铁腕统治。“革命虽已革除了沙皇,统治者的心态却没有因革命而有太大变化。子民虽已换上公民的名称,但犯了错却还是被视为叛逆。” 其实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民主信仰的两位领导已经输给了斯大林,后者当时手握王牌,控制了东欧。丘吉尔始终视斯大林为敌人,罗斯福甚至还心存希望;殊不知对斯大林来说,人民苦难在红色铁幕下只不过是苏联模式在全球胜利付出的一点点代价而已。斯大林确实是老狐狸,西方阵营的几乎无人能看透他,难怪作者说唯有戈培尔能读懂斯大林的心。
-
笑天不古的评论大人物们的心情,心态,价值观……转瞬之间的言语和想法,平衡博弈,就决定了这个世界格局,格局之下是数以百万千万计普罗大众们的命运、生死、国家形态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可以。
-
烟斗客甲的评论1945年2月3日,黑海之滨别墅八天,三巨头(斯大林67岁、丘吉尔71岁、罗斯福63岁)决定战后世界格局;本书重新建构会议内容,互相参照补充,讲述三巨头及其助理的动机思想和行动,主线罗斯福,7日和8日最关键;罗斯福把他与斯大林私人友情看得重当两国关系核心;红军提前8天在1945年1月12日顶着大雪发动攻势为缓解阿登战役失利的盟军压力,搞得罗斯福丘吉尔不得不感谢和解释;丘吉尔重要立场不希望欧洲有超强大国,他需要法国牵制德国,斯大林看不起戴高乐认为他笨;苏联打不下芬兰而放弃让希特勒轻视甚至认为可轻松拿下苏联;丘吉尔一揽子势力划分表给斯大林看,他说斯大林打勾全过,其实斯大林勾了罗马尼亚这一块;杜鲁门支持丘吉尔但不到位,他内心被斯大林带动了,认为他是聪明诚实的人,反过来苏方认可他的人品看不起他的智力
-
暮的评论这哥们的书有个通病:流水账写作法,臃肿琐碎,几无分析。
-
Cyborg.z的评论无论会议上的纵横捭阖针锋相对还是巨细靡遗的背景挖掘都足够精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对美英苏记录的分析比对,人们会读到,苏联的文件,美国的报刊,乃至英国首相的回忆录,都难免有美化、涂改、扭曲、选择性遗忘。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未免过于轻佻和虚无,但起码政治是能把她照出万千模样的魔镜。
-
PPPE的评论「一书一事」的范本
-
西布的评论2018-07-29:哈佛东欧史专家的历史佳作。雅尔塔会议设计了世界的秩序,目标是追求和平,代价是合理的妥协。但历史的走向诡秘与跌宕,转向了东西对立的冷战。
-
苏秦的评论历史类著作错误写法的范本之记流水账,仅剩的趣味性全靠大领导的八卦段子在撑场面。
-
ReaderGarden的评论大国之间的交换和妥协过程可以看到领导人们在输出价值观和维护本国利益上面的取舍和艰辛。
-
小七的评论the price of peace 和平的代价
-
小乔的评论巨人真实的一面
-
棋士的评论待到苏军在东线势如破竹而盟军在阿登遭遇反击时,斯大林认为与罗斯福与丘吉尔聊一聊的时机成熟了,尽管此前后两人几次要求三巨头碰面。 雅尔塔会议大体上是“成功”的。罗斯福最关心的苏联对日出兵问题,在牺牲中国利益的条件下得到了斯大林的承诺;斯大林对中东欧的绝对控制得到了保证;丘吉尔为法国争取到了大国地位。他们基本上得到了他们本想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