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知识帝国

知识帝国

作者:[美]范发迪 (Fan Fa-ti)

分类:历史

ISBN:9787300253701

出版时间:2018-1-1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标签: 历史 

章节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口岸
第一章中国商埠中的博物学
神秘花园
交叉的世界,异国的商品
贸易者兼博物学家
园艺师兼采集员
在市场上
在行商的花园里
植物的运输
第二章艺术、商贸和博物学
约翰•里夫斯
以图收集
洋画及视觉文化混合
绘制自然
博物学绘画成了文化遭遇的场所
视觉的权威性和知识的生产
第二部分地域
第三章科学与非正式帝国
香港植物园
亨利•弗莱彻•汉斯
非正式帝国的机构
科学网络
传教士与商业机构
科学帝国主义与事实型知识
知识与帝国
第四章汉学与博物学
初探
汉学兼博物学家
学术身份认同和科学论述
汉学探索与博物学的范畴
中国传统的“博物学”
文本实作
从土龙到扬子鳄
博物学与知识传译
第五章内地的旅行与实地考察
在华的科学探察
皇家植物园(邱园)的采集员
旅行、行猎与博物学
收集的模式
权力、扮演与文化遭遇
俗民知识
叙事、地图绘制和帝国空间
结语
附录:简要生平注释
缩略语
索引
新译后记

内容简介

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而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而来,东方古国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惊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近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记载比较具体、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的不足。

下载说明

1、知识帝国是作者[美]范发迪 (Fan Fa-ti)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陆钓雪杜诗镜铨的评论
    像采集标本一样,把动、植物运回英国也得仰赖当时对华贸易的人员、机制和设施。干燥的种子、球茎、活株植物、宠物和家禽统统被装上船,与茶叶、丝绸、瓷器、大黄、肉桂和其他中国商品堆放到一起。每年11月开始刮东北季风,于是有些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便在年底之前起程离开中国,船上满载着英国市场正在翘首企盼的珍贵的头春茶。大多数回英国的船只在航程中只在好望角稍事停留,后来也有的在位于大西洋的圣海伦娜岛暂停,之后继续朝英国海域航行。整个航程需要花费四个月或更长时间。 要让这些异国植物平安度过如此漫长的旅程,对那些晕船的园丁来说不是件小事,这在当时是让很多大博物学家头疼失眠的难题。
  • readamze的评论
    口岸——地域,随政治势力推进的博物空间。展示了清代在华博物学家如何收集、研究的生动画面,也提示我们博物学史研究的理路。博物是文本传统与田野考察的结合,异域他乡的博物学研究还涉及着与当地社会各色人群的交流。文化遭遇研究的好题材。书的脚注非常棒,很多拓展阅读。
  • 呵特雷钦自委托的评论
    主要用博物学者笔记信函和其他领域论著“比附”,明显受后殖民范式影响,具体观点和写法有小区别。立足点在于考察近代博物学的在地实践与文本传统,一方面强调与当代博物馆学与田野调查的差异性[弱],另一方面展现通过信息收集、意义赋予、旅行与绘图所构成的“非正式帝国”的结构[稍强]。时间上,18世纪依靠广州洋行附近商户和社交网络,19世纪逐渐进入中国内陆地区。实践手段包括旅行[没太展开]、采集、运输[这部分比较有趣]及阅读汉学文本[这部分比较粗率]。博物学者一面展现西方“优越性”如“信息准确性”与“权力”例如不坐轿子、贬斥当地人不会取名之类,一面又不得不与当地人合作以维持信息网,并不可避免受庶民知识[妈耶果然来了]影响,因此而不能逃离“凝视”和文化表演[幸好这几个词出现得很少]。论多于史,只能看个大概。
  • 东来的评论
    顺藤摸瓜…
  • 文在兹的评论
    没有看到大熊猫的故事,不幸福
  • PurpleLight的评论
    学舌式的后殖民研究,早期博物学研究是一个英国学者、持有与他们不同学术传统的其他国家学者、中国本土学者与民众以及清朝疆域内独特自然环境多方互动的场域,本书仅仅关注了英国学者一方,并忽视其内在差异性与对己不利的史料(持有不同态度的博物学家如威尔逊等、中国学者的博物学接受过程、法国等国的活动、中国在地博物学考察对英国学界及帝国行为的影响、发现中国自然界对既有认识的冲击等等)。这些缺陷使得他不断强调摹写的后殖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沦为空谈。
  • 轩羊羊的评论
    与其说博物,更多的是晚清风情史
  • 支离疏的评论
    这本书很有意思,讲述清朝(主要是中晚清)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这些博物学家有别于传教士群体更多地与商业、政治、军事行为牵连在一起,书里提出一个“科学帝国主义”的概念,还是很有见地的。里面关于广州画师绘制植物图的内容很有价值,堪称东西方美术技法民间沟通小史了。
  • 柚酱的评论
    2018204 诶怎么回事?已经晓得把Kheequa译成启官了,怎么转头又“同呱”“琳呱”的啦???️️️
  • 一一的评论
    展示了一定的复杂性,但是会有削足适履的感觉。书后居然没有注释没有参考文献啊!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沈一贯的评论
    旧书再版
  • 姽婳的评论
    长见识
  • 可以了吗的评论
    没买到第一版,这一版要拿下
  • 段段的评论
    幸好还有这群人在
  • y的评论
    材料扎实、娓娓道来。最后一章讲田野中的相遇。
  • Alba_W的评论
    第二章(博物学图画)还挺有意思的
  • 一念齋主人的评论
    現在看就會覺得很知識史的套路.博物學家的故事也很出彩.只是覺得註腳才是真正的乾貨.完全可以順藤摸瓜...
  • Sean S.的评论
    文化遭遇与科学帝国主义、“非正式帝国”的概念、汉学与博物学的交汇。
  • 韧勉的评论
    博物学在后殖民影响下在中国的发展,尤其讲博物学家在英国进军中国中的战略价值,还有一些动植物从中国传播到西方,途径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国的历程,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略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