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章 前言:寻求原则与模式
第二章 古代:“人文学”的发端
第一节 语言学:语法的诞生
第二节 历史编纂学·史料问题与历史的形式
第三节 语文学·文本修复问题
第四节 音乐学·和声与旋律法则
第五节 艺术理论·世界的视觉复制
第六节 逻辑学·推理规则
第七节 修辞学·演讲术作为一门学科
第八节 诗学·文学与戏剧研究
概要:古代世界人文学的共通模式
第三章 中世纪﹕普遍与特殊
第一节 语言学·从规则到范例
第二节 历史编纂学·通史与形式传述理论
第三节 语文学·缮写员、百科全书编纂者与译者
第四节 音乐学:音乐实践的形式化
第五节 艺术理论·遵循与打破规则
第六节 逻辑学·真实三段论的法则
第七节 修辞学与诗学·形形色色的规则
概要:中世纪人文学的创新
第四章 早期近代:人文学的统一
第一节 语文学·早期近代的学问女皇
第二节 历史编纂学·语文学传播:世界观的世俗化
第三节 语言学与逻辑学:在人文主义的束缚下
第四节 音乐学·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缺失一环
第五节 艺术理论·视觉世界表征的一个转折点
第六节 修辞学·包罗万象(抑或空空如也)的科学?
第七节 诗学·绝境中的古典主义
概要:早期近代人文学中有进步吗?
第五章 现代:复兴的人文学
第一节 历史编纂学·世界的历史化
第二节 语文学:一门完备的学科?
第三节 语言学与逻辑学·语言与意义的法则
第四节 音乐学·系统与历史
第五节 艺术史与考古学·走向视觉语文学
第六节 文学与戏剧研究·修辞学与诗学的神奇消失
第七节 媒体与文化研究·从电影研究到新媒体
概要:现代人文学中有断裂吗?
第六章 结论·改变世界的人文学洞见
附录:关于方法的说明
索引
内容简介
关于科学史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在本书作者以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一部相关的人文学史。作者将不同人文学科的学科历史资料加以梳理和汇聚,做了一次条理清晰的叙述。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文学科确实展示出了某种自身独有的模式,继托马斯库恩之后,人文学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某种意义上,人文学科一直在进步。尽管本书的涵盖面非常广,但论点和结论却丝毫未流于表面与肤浅,另外,其轻松活泼的行文风格使得本书也适合于大众读者。
【名人推荐】
“特别雄心勃勃的事业……任博德所撰写的并非是一部‘新的’历史,而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这类历史。”——诺埃尔﹒马尔科姆,《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任博德的著作旨在吹响启动一个大工程的号角,把人文学的历史发展为与科学史平行(完全可能密切合作)的一个亚领域,其目标是建构一种更加普遍的知识形成史……任博德的积极开拓很好地证明了研究范畴的变动不居。”——《美国历史评论》
“其著作的旨归不是为了编故事,而是要证明人文学科是关于进步的学科。”——赛斯﹒莱勒,《后中世纪:中世纪文化研究》期刊
“人文学者经常认为,当他们使用经验性的方法的时候,他们是在向科学看齐。任博德对此进行了反思,其结论是他们错了:人文学者使用经验性的方法是在回归他们在十五世纪人文学研究中的历史之根,当时经验性的方法刚刚被发明。”——迈克尔﹒谢尔默,《科学美国人》
“任博德的著作的确引起了轰动,不仅在学术界,而且也在荷兰、英国,以及更加广泛的西欧的主流大报。他不但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一部人文学的成文史,而且为此采取了这样一种视野,它特别参照自然科学重新界定了人文学的作用。”——奥利弗﹒格兰兹,《神学院研究》
“任博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与自然科学极为类似,自古以来就有人文考察的多种思路,它们探寻支配语言、文学经典或者历史等发挥作用的普遍法则。”——安德里亚﹒博纳科尔西,(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
“任博德恢复了人文学在科学系谱图中的应有地位。”——哥本哈根,《周末报》
“学界关于人文学研究及其支持的绝望和末世预言,尤其是在美国,使得任博德的著作不但读来有趣,而且及时和雄心勃勃。”——《文艺复兴季刊》
“以防阅读本书读者不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每一项下不但小心讨论了欧洲的发展,而且(适当)讨论了印度、中国和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其结果毋庸置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而且信息量非常大。”——约翰﹒亨利,国际科学史权威期刊《艾西斯》
下载说明
1、人文学的历史是作者(荷) 仁博德 (Rens Bod)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已注销]的评论书是好书,星星扣在翻译上。考据有一点多略盖过了作者的本意,对非西方的关注也稍有缺失,但其意义不言而喻(也着实佩服)。中译本和英译本似乎经常不对应呀…总少几句话少几个人名,没有能力对照荷兰语原文检验,但感觉译者应该也是据英译本译出的呀。而英译本的译者Lynn是懂荷兰语的,在英译本preface里Rens Bod也提到了他自己参与了英译及出版。
-
婴鸟武鸟的评论买回来还是迫不及待地立刻刷完了。一言以蔽之: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著作,而是一本站在21世纪的开头,以重新建立人文科学的ambition和语言学家的理性方法写成的书,不知道在未来它的地位会怎样,但许多处的确是在书中诸学科的前沿问题上作了推进思考。当然作为一本单人写成,旨在揭示可能而非写作通史(这一点上中文版宣传有一点偏差)的书,historically遗漏、偏颇、肤浅之处都有,但作者的目的我想是达到了。详见长评。另外,作者您跟哲学有仇吗??
-
春雪的评论低于预期,材料性的功夫下的比较多,但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的挖掘则显得不够深入,有一种几本普及读物混在一起的感觉。
-
远方一无所有的评论人文学科导览图。烂翻译,凑合读。
-
tradition的评论在黑非洲一地就保存有七十万卷的口述历史卷宗,以前都归家族保存,只是无人研究。
-
nothing传叔的评论感觉短评区把好话坏话都说完了,只能说,随手翻翻还是蛮好的一本书。。。
-
Pilier的评论记得某君和我提起这本书的时候说,如果流落荒岛要选择一本书带在身上,他会带上这本……不过从内容上看,还是浅了些,虽然很全,但几乎完全是平行的罗列,带这个不如带上一套随便什么的大百科全书。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按需。
-
杨世子的评论一本书都是重点(´・ω・`)
-
却不的评论作者思维开阔,不错。
-
慕士塔格的评论全书写作野心太大,几乎是想写一本人文学的“全球通史”,并试图概括各个时期的人文学的原则和模式,太泛就会不精,但作为背景材料还是很全面的,有助于清楚了解人文学的地图和谱系。
-
井上冰的评论2018#041 借于杨浦图书馆宝地网借点
-
浮阳的评论只仔细读了语文学语言学和历史编纂学的部分,不过这三门无疑是核心。我理解作者提炼原则模式的用意是强调人文学特定方法下的特定工作与其知识性的曲折关联,这一点在前述三门体现的最明显。不过本书完成度不高。
-
Shunkan的评论翻译看的令人头疼。别买!
-
ab ovo的评论确实较详密的梳理,读完有豁然开朗之感,特别是最后的结论,和各段的小结(如:人文学有进步吗、人文学对社会的推动之类)。但把明清中国人文之变大部归因于耶稣会等的西方文化传播,不免有西方中心论之嫌疑。
-
豌豆射手的评论读了绪论、每章节的历史编纂部分、以及结论。对人文学的发展历史做了比较好的梳理和展望,可是凡是想要抽象归纳出些什么,谬误就在所难免地出现。
-
Ip Man的评论知识体系庞杂包罗到让人无可把握,罗列分析的过程又略显机械让人痛苦。结论竟然如此简单乃至单薄了,所以,让人怀疑人森。
-
soloye的评论体系全新,蛮有意思的,但我不感冒
-
Noriega的评论不要在垃圾堆浪费时间。我是说原文。且不说翻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