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从大都到上都

从大都到上都

作者:  罗新

分类:历史

ISBN:9787513328999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标签: 历史 

章节目录

写在出发之前:金莲川在召唤
千里滦京第一程——从健德门到皂甲屯
龙虎台前暑气深——从昌平到居庸关
居庸关外看长城——从居庸关到延庆
黑谷深深十八盘——从延庆旧县镇到白河堡水库
无限青山锁大边——从白河堡水库到长伸地村
边关何处龙门所——从长伸地村到龙门所镇
白云依旧照黑河——从龙门所到白草镇
水远沟深山复山——从白草镇到老掌沟
北出沙岭见平川——从老掌沟到小厂镇
七月杨花满路飞——从小厂镇到五花草甸
梳妆楼下金莲肥——从五花草甸到沽源
察罕脑儿草萋萋——从沽源到塞北管理区
李陵台上野云低——从塞北管理区到黑城子
乌桓城下问白翎——从黑城子到四郎城
紫菊金莲绕滦京——从四郎城到上都遗址
写在一年以后

内容简介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下载说明

1、从大都到上都是作者  罗新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成知默的评论
    2018年已读005:虽然罗新老师在后记中称这次重走元朝大都与上都间的辇路路线并没有获得“任何可以算作科研成果的新发现”,而前往金莲川的朝圣意义更多地在于行走本身,但对我们读者来说,罗老师却同时呈现了一名学者的博识与一个普通人的通达。历史的尘烟与迷雾,旅途中的耳目所见、跋涉之苦,几十年的遭逢与回忆,这一场历史与当下交错的行旅,重构了元明清边塞风物、朝廷时局以及蒙汉人民的对抗、合作与互依共存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并不回避历史真相的不确定与开放性。这是一场无法用效率来衡量的行走,却有着比效率更丰富的内涵。
  • ·的评论
    http://www.thepaper.cn/searchResult.jsp?inpsearch=%E8%B5%B0%E5%90%91%E9%87%91%E8%8E%B2%E5%B7%9D 跟着看了前11篇,没有购买必要
  • 空空的评论
    有学问的历史学家不少,但有趣又有学问的历史学家并不多。罗新无疑是其中之一。徒步过程中的感想很能见到论文中所见不到的那一面,博学、有趣、见识通达。
  • 乔纳森的评论
    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的书。领略山川悠远还在其次,感受身体、情绪的微妙流转变化,才是此书最迷人的地方。罗新这样的年纪还有这等感受力,让人讶异、令人羡慕。
  • 阿谬的评论
    诗人写散文,历史学家写游记,真是两大佳品啊。一个在于词语的精确,一个在现实空间中挖掘历史空间。丨历史现实对照,徒步旅行者,动植物观察,算是三个视角吧。作者的现实观察能力,和路上遇到的人聊天的深入度,乃至思考力都有欠缺啊,可能毕竟象牙塔太久了吧,也许也与性格有关。还有结尾着实仓促啊。
  • 木卫二的评论
    挺神奇,应该是因为重温了《公民凯恩》,囚禁了主人公的巨大宫殿,名为上都(Xanadu)。说来不过15天的路程,居然码出来这么厚的一本书。路上风物,其实无甚稀奇,好比禁止种植罂粟的印象,会盖过未到花期的金莲花。抵达中国的历史过去,只有依赖想象力。随处可见穿插的史料与诗词,包括对徒步意义的反复论证。地理意义上的这段路其实很近,但因为翻越长城,涉及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多出来无尽的古今同慨。作者并不掩饰是“为了走而走”(走完一天会回城或借车代步去酒店休息再返回途中某点),后半段有追思故人等篇章,亦引发了我的触动。不过,脚上冒水泡之类的事情,似乎没必要反复提那么多次呀。最后,无论做什么,拉伸很重要,有身体好好很重要!
  • 安东妮的评论
    30岁后能打动你的人都是赤子
  • 熊阿姨的评论
    总是很难相信这是位五十多岁的人写的,行文没有讲古和任何试图证明自己的包袱,元代历史、欧美旅行文学的纵横延伸,读起来愉悦诚恳,可见作者自我的热烈丰富。(想起我以往的徒步,身体的负累只是一种,头脑空空更加苦恼。)
  • 楚囚的评论
    第100。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也何幸。
  • 万历1587的评论
    从写作上来说几乎是本完美的书,节奏与分寸,历史与现实,主题与细节,时代追问与自省反思都结合的很棒,总之是难得的好书
  • fateface的评论
    真的好好看啊,罗新老师学问好,文笔佳,胸怀广,趣味高。一看就停不下来。看得我都想带着孩子去走一遍这条路了,不过我们肯定是开车一路过去。
  • 57的评论
    如果我们的学者都能写出这样的随笔该有多好。不过是十五天的徒步笔记,生命体验却异常饱满。以至于历史学知识显得都只是一种暂时的局部的本领,而文字中展现的那种对于自我、自然和世界的细腻感受和宽广胸怀(毫不矫情地),才是一生的志业。仿佛刚来到这世上不久一样。
  • 安提戈涅的评论
    真是好啊!从大都到上都,从白翎雀到金莲花,一路走来,故人旧交、生者死者、前尘远景、速写考据一一闪现,书斋与抽象思维中的概念被一寸寸还原到人间的土地上,“研究”与“理解”中国从语言变成了脚步——但所谓“理解”,又何须什么学理性的增益呢?更重要的,恐怕是远行归来与打工仔心心相印的一刻吧,正如鲁迅感叹自己的皮袍下也被炸出了一个“小”来。衡量一个学者风度的尺标,技术与学术成就倒像是其次了,博雅的视野、思考力度、关怀感,如今看来倒更胜一筹。今年要督促自己不能偷懒:多出门、多读外文书。
  • 把噗的评论
    2018年第一本好书。
  • 慕明的评论
    黑马群, 白翎雀 ,金莲川。唉,我美丽的沙拉塔拉。得书如此,生也何幸。
  • 注注的评论
    罗新老师迄今篇幅最大的著作吧,这是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从元大都(北京)走到上都(金莲川)。沿途纷乱的现代风景,穿插丰富的古代文献,前人的诗赋,今人的足迹,旅途刺激出来的众多思绪和意象,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流畅而有条理。不愧为历史学家的游记作品,也是带给动荡的2017年岁尾最大的阅读惊喜之一。
  • 希夷子的评论
    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头脑可以让人在同样的风景中看到更多。
  • 虚弱橙的评论
    作者博闻强记,旁征博引,学生说“山川带字幕”也不全然是恭维,比一般旅行书有深度。但作为串连的徒步经历,也太不hardcore了吧?不沿途露营就罢了,经常走一段,然后打个车回头去住宾馆、第二天一早再打车回去继续走。作为通俗写作,文字又没啥魅力,比起他对标的比尔布莱森差远了。
  • 東郷天一的评论
    “我所研究的那个遥远迷蒙的中国,和眼下这个常常令我大惑不解的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 白水泥的评论
    水军太多了,打五星的都是作者学生吧。这是一本四不像的流水账,游记不是游记,历史不是历史,说元朝夹带着明朝,说行走夹带着打车,到处拿诗句掉书袋,自己的理解很肤浅,婆婆妈妈东拉西扯了一堆,光早上起来拉伸就说了四五遍。毫无营养,全靠出版商企划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