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总序
译者的话
致谢
相关用法解说
1860年的主要藩国
导论
第1章 德川的政治社会
第2章 内忧
第3章 外患
第4章 不平等条约
第5章 改革的大名
第6章 不满的武士
第7章 攘夷政治
第8章 攘外的失败
第9章 恐怖主义的失败
第10章 维新运动
第11章 维新
第12章 政府问题
第13章 新政体
第14章 财富与国力
第15章 财政与社会
第16章 结论
附录A:日文术语词汇
附录B:人名注释
注释性文献目录
译后记
内容简介
一部史论结合的历史著作,一个集四分之一多世纪的研究和反思成果。费正清东亚研究奖获奖书目。
明治维新的历史涉及到了许多不仅仅对日本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它部分是亚洲对19世纪西方扩张做出的回应。因此,研究明治维新就触及到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现代世界变动的关系的问题。同样地,维新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称之为革命。人们一定会问: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与其他时期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巨大的政治动荡相比又如何?另外,将它与其他地方的政治动荡区别开来的一系列特征,在本质上究竟是日本独有的?抑或是源于西方卷入的事实和性质?最后,既然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其进程对经济增长理论至关重要,这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在多大程度上,社会的激进重建是前现代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仅仅是其结果?
下载说明
1、明治维新是作者[英] 威廉·G.比斯利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Fan的评论翻译是机翻吗。。。
-
惠山老翁的评论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Beasley此书可谓相当之classical,无论是章节设置还是研究手法都极端老派,譬如开篇先要不厌其烦地交待一下德川幕府的情况,这一交待就花去了三章一百多页的篇幅,而之后讨论尊王攘夷、雄藩倒幕乃至明治政府的形成时,又每每要执着地进行阶层来源的数据统计,虽然这种统计即便不进行也丝毫不影响主体内容的表述。总之,放在眼下,Beasley这本枯燥无味的大部头若是作为维新史的入门读物一定是很不适合的。不过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Beasley在征韩论一事当中明显属于褒大久保而贬西乡的一派,足可见出西方人的价值认同了。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一部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研究的学术性专著,借助于扎实的史料档案和统计数据,为读者还原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同时深入探讨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及其对日本日后发展的诸多影响。尽管可能在部分学者看来,本书有以论带史、论大于史的嫌疑,但本书扎实的阐述分析与清晰的问题意识,仍然非常值得参考。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按需。
-
小绵羊花花的评论入门级五星读物~~
-
arieszy的评论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政治经济状况,分析了幕末时期改革派从大名到中下层武士对变革的需求与实践。一改往日认为就是一场有明确目的的“尊王攘夷”的倒幕运动。而是从一开始的要求更开明的,让更多大名参与决策的改良运动,到西方势力进入以后对社会各阶层秩序冲击后,中下层的尊王攘夷到上层大名的改革自强的分裂,再到中层武士掌握藩国政权才开始真正的将倒幕成为运动的目的,甚至在倒幕成功之后连新的建国纲领都没有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的确立以西方列强为蓝本的建国指南并在极具争议和对社会阶层产生极大冲击的状况下大体完成国家改造。该书将这个波澜壮阔又潜移默化的过程描述分析的精辟入里。
-
CEF94的评论如果不是翻译的问题,就是书名取大了,或者写作时离题了,书中真的没有很全面地论述明治维新这个题目。
-
XufengKou的评论诚然明治维新远不是我们历史书里简单总结的黑船开国-萨长倒幕-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文明开化这一“单线程”时间轴那么简单,相反在这一时期有大量的曲折反复,尤其是尊皇攘外和公武合体两种势力的相互竞争发展和角色转换(这也是我去年读史时滞留的重点问题)充分说明了明治维新背后日本社会政治变革的根源。当然,如同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概括的那样,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我们的洋务运动从表面政策纲领上来看有太多的相似,但我们缺乏的关键因素,其一是民族主义的形成,其二是一元中央集权的体制下“造反有理”的对象,禁锢了我们将洋务运动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富国强兵。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在维新过程中个人-从萨长的维新三杰到公家的岩仓具视到幕府的水户派、胜海舟乃至庆喜-所起到的核心作用。读史明鉴,本书深刻的分析真是给我们上了最好一课!
-
朱古力的评论比较枯燥,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可能是学术著作的原因
-
一桥阿尼玛的评论超越了时代
-
林擒枇杷的评论怪怪的。作者对东亚国家关系的解读真是有点乱七八糟~
-
晴天16的评论受教,对明治维新有了更多认识 (错别字很多哦)
-
KISUGI.的评论清晰明了的一本书,完整讲述了明治维新初期历史。 雄藩大名、幕府、朝廷三者之间的博弈,日本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武士阶级作为统治者等多重因素融合,使得日本与中国在面对19世纪的内忧外患时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但是本书翻译实在太糟糕了。
-
太平道法的评论虽然有的时候这书被认为是“入门的”,但是其史料之详实,论述之啰嗦,却绝不是“入门的”,没点耐心和功力真的不一定能有信心读完。 翻译有问题是真的。
-
[已注销]的评论一本关于明治维新研究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上个世纪70年代,研究手法和写作手法都很经典,也就意味着很老套。细细看下来会对这段历史脉络有很清晰的了解,但可惜翻译有点让人看不下去。日本古代的封建制度,总有人说它是仿效自中国,但本质上二者是不一样的。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类似于中国的西周,幕府声望的下降就好比是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威望不再,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那正是西乡隆盛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等人的所作所为。然而日本将军之上还有天皇,天皇代表天并且永远正确,所以就有了一个在人间去制约将军的力量,而中国天子之上就是天,如果人力不逮,就只有寄希望于虚无的天意。城乡关系也大有不同,至于文化,朱熹在日本国学者那里,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所以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命运的差异,并非仅仅是时代的关系,更有历史的渊源。
-
蓉言的评论一本关于明治维新研究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上个世纪70年代,研究手法和写作手法都很经典,也就意味着很老套。细细看下来会对这段历史脉络有很清晰的了解,但可惜翻译有点让人看不下去。日本古代的封建制度,总有人说它是仿效自中国,但本质上二者是不一样的。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类似于中国的西周,幕府声望的下降就好比是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威望不再,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那正是西乡隆盛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等人的所作所为。然而日本将军之上还有天皇,天皇代表天并且永远正确,所以就有了一个在人间去制约将军的力量,而中国天子之上就是天,如果人力不逮,就只有寄希望于虚无的天意。城乡关系也大有不同,至于文化,朱熹在日本国学者那里,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所以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命运的差异,并非仅仅是时代的关系,更有历史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