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译序
导言:意识形态与核武器
第一章通往冷战之路,1917—19450
一、东西之争:意识形态的百年对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希特勒同盟
三、战线初露:同盟的破裂,1944/1945
四、全球性地缘政治决断:争夺空间
五、为冷战而动员:争夺资源
第二章应对整体对峙的策略:1945—1947
一、美国对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
二、作为全球性阶级斗争的冷战
三、全球秩序之战
四、集体安全观
第三章世界的分裂,1948—19550
一、柏林、南斯拉夫与朝鲜的危机
二、阵营的形成
三、中国:第三支世界级力量的登台
四、不结盟主义与中立主义
第四章欧洲局势的升级与缓和,1953—1961
一、东方阵营中的暴动,1953—1956
二、 1956年匈牙利与苏伊士的双重危机
三、重大转折: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柏林墙修建,1958—1961
四、搁置
第五章一个全副武装的世界
一、核武器与军备竞赛
二、有关核战争的思考
三、间谍战
四、冷战的技术
第六章处于持续斗争中的社会
一、适应冷战
二、核时代的心态
三、对于冷战的抗议
四、冷酷的内战:敌人和朋友
五、革命运动、自由斗士、恐怖主义
第七章文化的战争
一、美国化—苏联化—民族主义
二、末日预言与讽刺:文学、连环画、电影
三、娱乐也是武器:广播、电视、音乐
四、橱窗还是魔鬼:艺术、建筑、体育
五、冷战中的宗教和政治伊斯兰的崛起
第八章制度竞争中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一、技术—经济竞争与合作
二、“拥有更好社会福利的阵营”
三、作为武器的发展援助
四、石油:第三世界的武器
第九章1961年,舞台的转换:第三世界的冷战
一、越南战争及其“次级战场”
二、中苏冲突
三、代理人冲突: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
四、不结盟国家之间的战争
五、在核战争的边缘:1962年古巴危机
第十章缓和与裁军,1953—1981
一、“日内瓦精神”
二、和平共处、和平战略和新东方政策
三、裁军会议
四、《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第十一章阿富汗与星球大战:1978年以来重返对立
一、苏联入侵阿富汗
二、里根与美国的保守主义转向
三、欧洲对峙的重现
四、公共意见与和平运动的新角色
第十二章“戈尔巴乔夫因素”:1985—1991年间东方阵营的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与“新思维”
二、围绕公民权利和民主的斗争
三、德国的统一
四、对手消逝了
结语:冷战之后附录缩略语说明
插图引用说明
人名索引
内容简介
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影响既深且久,对其解读也纷繁芜杂。这部专题史以二十世纪的特殊政治现象“冷战”为主题,以分析冷战发生的深层历史背景为开端,按时间线索,对二战后到九十年代初的政治局势与国际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分析,是一部有一定分量和深度的学术著作。作者基本保持历史研究的客观视角,也跳出了西方中心论的窠臼,较为公允地反思、记录了这段特殊的社会政治历史,在今天读来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载说明
1、冷战1947-1991是作者[德]贝恩德·施特弗尔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飞翔的雕雕的评论这本书与甲骨文早先出版的加迪斯那部《冷战》相比较,个人觉得此书内容更丰富,立场更客观,译文更流畅。如果给另一本冷战五星好评的话,这本也应该有更好的评价。同时,德国人与美国人的视角差别和不同的学术风格也使得这本书值得一读。
-
黄小楼的评论1.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对于冷战整体描述和解读的书,相较于加迪斯的胜利者姿态论述,身处冷战冲突最前线的德国视角可谓新鲜,而且本书从冷战所波及到的世界每一隅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全视角整体去观察,汇成一书。本书翻译流畅,视角全面,新鲜的观点过少。2.两本描述冷战的书读完感受是:持续45的冷战,终于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自此美国一家独大,形成了如今的世界秩序和格局。冷战结束的表象是东方阵营意识形态的溃败,实质却是东方阵营里人民对于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的参与感得不到满足的怨念和反抗。
-
tiiiiin的评论看过的第一部冷战题材历史作品。 战后的历史,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不光是整体还是国别,都是冷战阴影下的个别表现而已。甚至包括中国历史的发展,夜深受到冷战格局的影响。 除了政治军事之外,在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方面,冷战的影响同样巨大。在冷战结束快要三十年后的今天,已经难以想象当时的环境。不过如果要理解当时的各种文本,也无论如何不应该脱离冷战的框架。 冷战的作品还有很多,还是要多看几本再做比较。
-
爱电影爱生活的评论作为冷战最具标志性的柏林墙所在的德国,生于这片土地的作者带来了非常直观的感受,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并且对于双方态度还算公允,几十年里发生的各色事件会发现欧美把gcd最拿手的街头政治完美的还治其人之身,任何一次游行示威都掺杂着大量渗透分子和国贼,结果苏东阵营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妥协投降的双重打击下瞬间崩溃,虽苏东模式僵化坏死不值同情但也不免唏嘘,对于敌人软弱意味着加速死亡
-
吃橙子的包子的评论本书对我了解冷战历史全景帮助非常大,各个领域的社会概况都进行了梳理,是一本很好的冷战通史。
-
十一孩小的评论历史是谜,也给了我们解答。它自身清晰而过,我们却迷雾中只找来一条路。它是经验,是教训,是指导,甚至是预言。
-
完美的胖达的评论2019年12月12日于公司开始阅读。
-
月亮吃糖的评论本书将冷战锲进整体论的时空序列中考察,从两大国出发,以古老的东西方冲突为总领,将意识形态斗争贯穿始终,兼以特殊时期的地缘政治利益以及军备的此消彼长作为重点研究角度;另再起一行,转而换上德国人的身份证,将整个冷战时期两德的社会生活史娓娓道来。两线相互交织,在地理位置上,兼顾所涉的四大洲代理人冲突或是直接对峙。 结构清晰,数据史料丰富,翻译在同类书译文中也算得上流畅易懂。 另,结语部分适合反复阅读。
-
叶子虽然繁多的评论德国人的视角,有些新意。
-
lingyun129的评论20181012-1025,1103-1110,20190122-27接着读,一版二印。内容很详细,多史实。
-
kenny的评论主要是运用系统论方法,从整体角度描述了这场不止是军事的持久斗争。另外的特色是提供了德国视角,还有图片很赞。全景式的论述,细节无法深入可以谅解,但编辑错误还是多了些。
-
魔若子的评论2019年的第13本书。冷战全景,但更多的是从社会的层面而非政治的层面来着眼。
-
考崎千鸟的评论希望多讲些第三世界。
-
s氏的评论很有意思,类似由“事件的”史观走向“社会的”史观。20世纪离得太近反而不容易看得全面,稍不注意就会被情绪性和故事性的某一个点带跑,在这个意义上,此书虽然对很多事件一笔带过(因此需要大量延伸阅读或已具备知识基础)但恰恰显得处理得当。
-
豌豆射手的评论书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12807
-
鄢的评论在各个部分都有涉及的同时,维持了一定的故事性,观感比长和平更有趣一些
-
disguiser的评论梳理的还可以,但是鲜见新的结论,应该说是一部很有条理的老调重弹,大而泛泛,虽然有罕见的德国视角,但也不过就是在美国学者的肩膀上摘苹果而已。私以为不如拉菲波尔的政治为主的美国,俄国和冷战和文安立的全球冷战,还有视角狭窄,只写了西方世界,忽略了亚洲和非洲等广大地区,专业性较强,不是特别推荐
-
一介文人的评论非常好能了解冷战历史的一本书
-
颜丶曦的评论有删减,太可惜了。当然这不是作者和译者的锅。施特弗尔格局很大,注意到了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以及第三世界的巨大作用。是一本出色的冷战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