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本書背景說明
越南船民主要援助和管理機構
本書主要難民家庭
自序 不漏洞拉與我
第一部 逃難
第一章 電燈柱會走的話都會走掉了
第二章 千帆並舉
第三章 退役貨船的最後任務——官方高調組織千人大型偷渡
第二部 難民營
第四章 靈魂倉庫——難民第一收容所
第五章 飄浪兩國難民營:從馬來西亞到印尼
第三部 香港與北越船民
第六章 阮三武夫妻的故事:從北啟德到銀禧難民營
第七章 阿青的故事:啟德難民營
第八章 不漏洞拉:執行大行動
第四部 離散的越南華人
第九章 消失了的華文學校
第十章 越南華人的認同
第十一章 成為海外越南人
結語 回首歷史航道
後記 不漏洞拉──從今以後
聯合國難民公署統計數字
表一:第一收容國╱地區
表二:永久收容國
章注
内容简介
不漏洞拉是越南話「從今以後」的音譯
是難民潮的標記,也象徵越南船民渡海的絕望、希望與聚散飄零……
「從今以後,香港已對越南船民實施新政策。從此,凡因經濟問題以船民身分設法進入香港者,將被視為非法入境。非法入境者不可能移居第三國,他們將被監禁並等待遣返回越南。」——一九八八年,香港政府向越南船民解釋新的難民政策的廣播文
上個世紀七〇年代,基於對共產黨統治的恐懼,以及政治與經濟上受到的種種壓迫,大批越南人逃出家鄉,跨越海洋,試圖尋求新生活。這樣的一群人,被稱為越南船民(the Vietnamese Boat People)。七○年代至今,世界仍不斷發生一波波令人震撼心痛的難民潮,成為國際必須共同合作面對的人道問題,而從援救、難民營到收容國的機制,就是從越南船民開始的。
在海上沉浮的船民們,據聯合國統計,大約有二十萬到四十萬船民死在海上,獲得救援者,往往也在各難民營與收容國間輾轉,希望獲得西方國家的移民資格,不幸的遭遇讓馬來西亞比東島被稱為父老悲痛島。當時,被指定為第一收容港的香港湧入大量船民,讓原本人口密度就已吃緊的香港更顯逼仄;船民與香港人之間,固然有摩擦與扞格,但收容越南船民的義舉,卻也成為香港史上最大的人道救援行動。
本書作者黃雋慧是香港出生的七〇後,在一九九七年政權移交前移民加拿大,認識了幾位同樣移民當地的越南船民。同為離散的移民者,卻曾是收容者與被收容者的不同命運,喜歡歷史的她因此展開對船民記憶的考察之旅,以七個越南家庭第一手的訪談資料,保存一段在世代交替間記憶逐漸滑脫的歷史。
本書特色
@越南船民的第一手口述歷史
有關於越南在國際出版上的呈現,多半以越戰為主,難民潮至今只是印象式的記憶,以及當時國際會議的處理,本書作者深入採訪越南難民網絡,呈現當時船民搭船的逃難細節,以及各國難民營情況。本書呈現真正的第一手資料,甚至超越目前國際版權市場所能提供的出版品。
@不間斷的難民潮及衍生的思考
二〇一三年開始,大量的難民從敘利亞逃出湧向歐陸與土耳其等國,三歲男孩趴在沙灘上的屍體,以及美麗月光下漂浮的難民船震撼了全世界。其實,自聯合國難民公約擬定六十六年來,難民浪潮從未停止,一場戰爭或是局勢改變,就會讓原本安居的人們在一夕間失去根底,而在無須流亡的國度中,接納難民以及給予身分,也是不斷在擴大中的問題。越南船民的那一段過往,除了是必須被記載的歷史外,移民的安置與融入,對於面臨難民問題的各個國家來說,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官方的詮釋以及生命史的對照
越南船民的故事,曾經在上個世紀六七〇年代,因為符合臺灣當時的政治需求,在島內以「南海血書」喧騰一時,但後來「血書」被疑為偽作,人們的記憶則在世代間隱去。由中我們也可看見歷史的荒謬性:因為合於政治環境所以被大肆宣揚,因為不再合用就棄置不顧,但是難民們個人的生命史並沒有因此就不值得被閱讀,人性的醜惡與無私,往往在極端狀態下更被彰顯。史觀轉換的荒謬本質以及人抵抗橫逆奮鬥的過程,構成了本書不一樣的閱讀魅力。
@東南亞二十世紀延續至今的問題
經過二十世紀的分裂與殖民動盪,東南亞各國在歷經發展與倒退之後,在二十一世紀重新回到全球化的舞臺,成為經濟大國眼中的發展應許之地,臺灣政府在面對中國與國際市場的困境時,也把前進東南亞市場做為重點項目。然而我們並不曾建立對東南亞脈絡的立體認知,甚至因為移工引進,造成偏頗的刻板印象,因此,如何從出版的角度,逐步建立對東南亞的深刻理解,以及與臺灣的關係,這本書會是其中一個入口。
名人推薦
廖雲章(曾創辦四方報,現為獨立評論@天下主編)
劉致昕(商周、報導者特約記者)
劉吉雄(紀錄片導演)
黃宗鼎(天下雜誌獨立評論、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下载说明
1、不漏洞拉是作者黃雋慧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闻夕felicity的评论比较完整地示范了oral history project成果;可读性高,读起来很快;适合给学生当范本用,了解oral history最终成型方式,尤其是如何梳理材料里的矛盾点和提出critical thinking问题。
-
周宗澍的评论越南華僑船民口述史。讀一半,因爲作者並非文字工作者專業,筆法的確不好,所以擱置了。好在即使在如此缺乏生機的轉述下,故事本身還是很吸引人和令人感慨的,在本書介紹下對越南船民的認識也有部分更新。背景補充非常全面,部分段落,如越南華人(粵籍)稱呼尼克森爲諧音「你黑心」的梗令人啞然失笑,但是這個梗並沒有充足的標註,想來會給其他國語讀者帶來不便(因爲在香港購買所以無需考慮這點也有可能)。書名本應起名爲更廣爲流傳的「北漏洞拉」,但不bat確實比北bak更符合原文。
-
尼米兹的小企业的评论白左记者没有给越南船民道歉,所以白左全家必须开小船游大海去喂鱼。
-
妖刀的评论写的非常的好,作者把越战的历史梳理的很清楚。在政治下,无人能幸免,也无人能躲避。
-
Fan的评论洪水学教材
-
伊夏的评论大国博弈,小民受苦。尽管此书基本是采访当年的难民家族整理成的材料,没有太独到的分析和延展,但也形成了应当被重视被反思的东南亚动荡史板块。
-
星小兔的评论非常震撼的一本书,我对邻国的历史太无知了
-
疏桐的评论口述史的经典佳作,文学性和可信程度远胜于《逃出14号劳改营》,作者的立场还算客观。个人在国际争端和战争面前何其渺小,个人在战乱和压迫下如何奋力挣扎,为了生存投身深海怒涛。越南华人自清末民国开始陆续迁居异国他乡,又因为西贡政权倒台后越共对有产阶级(尤其是华商)的迫害和排挤、中越交战等因素的影响,越南华人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不得不乘船去乡,走上了晦暗不明的船民之旅。一个又一个家庭赴身大海,由货船或是渔船漂洋过海,在香港或是东南亚的难民营中等待第三国筛选、接收。从船民的角度来说南越垮台是件好事,若是越南如朝鲜半岛那般南北对峙,只怕北越华人就要忍受强权统治,求做脱北者而不得了。现在的世界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叙利亚难民的遭遇广为人知,可四十年前越南华人投身怒海惊涛的往事更是可怜可叹。
-
的评论历史不重复,但是押韵。
-
张东大的评论不知道是不是文字习惯的原因,总觉得这么严肃又深刻的题材应该更精彩一些,不管是语言还是结构编排上——深海中的逃难故事,起源于人类的迫害,听起来要么是深度特稿,要么是宏大的历史书写。
-
[已注销]的评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可看动荡政局如何左右普通人的命运。“电灯柱会走的话,都会走掉了。”“逃亡时,黄金不如一杯水。“或者也暗暗忧虑未来的命运,与序者有着同样的困惑:生活在淡水河边的贫穷自己,会是留下来还是逃出去的人? 书名「不漏洞拉」乍看不明所以,实际上是粤语音译,是作者小时候在港源源不断听到的广播的开头,越南语「从今往后」的意思。这里的“船民”指的是经由海路出逃的越南难民。
-
Giraffe的评论看了一半,没时间看了… 哭哭
-
月見里的评论越南难民投身怒海的回忆录。“电灯柱能走的话都走掉了。”
-
苏斯洛夫的评论口述历史,一面之词,而且对越南船民在滞留国家地区和移民国家的后续影响只有寥寥数语,要知道,内地人对滞留香港的越南人第一印象就是老港片里的大贼悍匪,还有闹港独最欢的那些越猴崽子,作者在越南官方是“排华”还是“反华”的字眼上都要好顿解释,作为亲历那个时代的港人难道印象中的船民都是可怜之人?别忘了,可怜必有可恨之处。
-
池的评论“当年的越南难民基本就是今天的叙利亚难民,那个年代人们对红色的恐惧跟今天对绿色的恐惧也差不多。历史总是再重演,不知道下次轮到谁而已”(霍炬)。不漏洞拉,但愿世界我更加美好。强烈推荐。
-
韭默的评论先说缺点:对历史背景交代分散、简略。 投奔怒海,栖身异域,同为苏俄之「代价」、本国的弃儿,北国的邻居还有寸土落脚,他们已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比龙的江海更加惨酷,可惜文笔稍逊。 所以,还是那句歌词吗:我们不做反斗士,必将沦为海上难民。 当然,这两部书并不是这样强硬的战斗檄文,而是试图对悲剧加以人性的记录;可是有的地方人性恰恰是最不容许的。
-
俏皮猫的评论之前读过阮越清的The Sympathizer 结尾主角投身怒海成为船民。所以在诚品看到这本写船民的书就很有兴趣。书里汇集了7个难民家庭的故事却是数十万难民越南船民的缩影。
-
Renaissance的评论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与族裔认同撕扯下的一代人,现今难民危机的一个参照原点。
-
PriscillaFan的评论題材對我而言是新穎的,以往並未過多關注,但現今社會難民只增不減,值得深思。可惜文字功底並非太好,但作為想了解這段過往的書,仍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