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宾礼的政治基础及其“去政治化”嬗变
第二章 宾礼的主要环节
(一)唐代宾礼探源
(二)“迎劳”:首都郊外的欢迎仪式
(三)“赐舍”:外国使团在京城的住宿安排
(四)食料:唐廷对外国使团的膳食供应
(五)“蕃主奉见”:朝见皇帝之礼
(六)元日(及冬至)朝贺仪式
(七)皇帝宴蕃国主、蕃国使
第三章 唐廷外交礼仪的特质
(一)严格与灵活兼而有之的宾礼
(二)“抗礼”与“争长”
(三)753年日本使“争长”事件考辨
(四)作为亚洲外交“公共产品”的唐代宾礼
第四章 宾礼中的口头信息传递
(一)口头信息传递的历史渊源
(二)隋末、唐初重大对外交涉中的口头信息沟通
(三)唐王朝外交活动中“译语”的职能
(四)日本、朝鲜三国与中国交往中的“译语”
(五)隋唐地方、朝廷官员与外国访客间的口头信息沟通
(六)唐使在外国的口头信息传递活动
(七)日本、朝鲜半岛诸国及渤海之间的口头信息沟通与情报搜集
(八)外交沟通中的“不以实对”
第五章 宾礼“去政治化”与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
(一)亚洲各国“权利中心论”的形成
(二)对“同心圆文化发散论”的再思考
(三)多元时空中的亚洲国际格局
(四)外交中软、硬实力的运用与宾礼
(五)唐“实用多元主义” 对外策略的形成
第六章 从宾礼“去政治化”看“朝贡体制论”
(一)“册封/朝贡体制论”概要
(二)“册封”、“朝贡”的古典含义及演变
(三)“朝贡体制”中接待礼仪与交往内容的分离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大唐开元礼·蕃主来朝遣使迎劳》
附录二:《大唐开元礼·蕃主奉见》
附录三:《大唐开元礼·皇帝宴蕃国主》
附录四:《旄人奏散判》(一)
附录五:《旄人奏散判》(二)
附录六:《率木修防判》
附录七:《續日本後紀》所载纪三津“自失使旨”事件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宾礼所体现的“中国世界秩序”大都只限于礼仪场合,与国际关系的现实并不总是有对偶关系。唐廷并不以任何特定的抽象道德理念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它的外交政策是以道德理想主义为表,实用功利主义为里,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唐廷常常根据具体情势,以渐进、实用的方式改变、调整其对外政策,使唐王朝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处理与邻国的双边及多边关系。因此,本书不以相对固化的“册封体制论”观察古代亚洲这个多元世界,而是从“多节点(多元)”的视角出发,充分注意中、小国家之间以及与大国的互动;把它们之间时而相互依赖,时而相互排斥的动态关系视为一张开放、多元、形态不断演变的“国际网络”,以期从“多元开放网络”的理论视角,对古代亚洲国际关系的演变提出更为妥当的解释,进而重新认识唐代宾礼。
本书由六章组成,分别是宾礼的政治基础及其“去政治化”嬗变、宾礼的主要环节、唐廷外交礼仪的特质、宾礼中的口头信息传递、宾礼“去政治化”与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从宾礼“去政治化”看“册封/朝贡体制论”。从微观、宏观,狭义、广义,中外比较的不同角度对唐代宾礼加以考察。认为唐代宾礼嬗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断变化的国际关系中相关各方权力关系的演变。
下载说明
1、唐代宾礼研究是作者王贞平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新橋的评论除了宾礼,其他内容都非常精彩。
-
夜的评论第一章、第二章(一)、第四章(四)(七)、第五章、第六章、结语。虽然用中文出版,从行文来看却像是为西方读者而写。水分略多。作者指出,“古代亚洲外交的常态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差异,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分离。”“朝贡体制”成为各国加以利用的“公益”(public good)。有启发
-
流惜子的评论对于重新理解东亚国际秩序很有启发
-
關關雎鳩的评论很有启发
-
惟文字间的评论宾礼如何能够去政治化?
-
Whatever的评论确实会感觉到序言及后续延伸的论述更精彩一些,像是从另一种路径反思册封体制论。宾礼“去政治化”后成为唐代多极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外交“公器”,在以往只是论述朝贡体系名实不符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此外各政权对宾礼的灵活解释与运用(包括口头信息传递)也佐证当时已经出现一个较成熟的多元国际格局,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政权的情况又有所发展。以及在提供西文研究成果上很有用。
-
中世与近世之间的评论书名改成唐代的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以宾礼“去政治化”为例,估计能卖的更好。本书在汉唐中日关系那本基础上做了推进,部分内容略重合,实际还是想对唐代东亚关系进行理论性的梳理与总结,周代诸侯争霸导致礼制名不副实的影响对作者颇有启发,故本书从此视角出发认为唐代的亚洲国际关系格局为多元,其为“权力中心论”在亚洲各国独立发展的结果,此深深影响了东亚的国际行为模式,那就是各国对唐廷实用性的外交政策,本书以宾礼的考察为中心,发觉外国使节在此过程中力图去除其君臣关系,其目的仅在于获得实质的经济文化利益,唐廷则以种种冠冕堂皇理由默认其非礼之举,淡化其政治含义以维护中华的世界秩序,此即本书所谓“去政治化”,各国均以自身的“软实力”为本国谋求最大利益,进而形成了“多元动态网络”的亚洲国际格局,比前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
樱雪羽晗灵公瑾的评论一部很好的概论性书籍,对初次接触此领域的读者友好。外文史料的加入补充了中文史料语焉不详或是缺失的部分,论述则稍微欠缺了一点新意。
-
微笑的鱼说的评论此书很好读,不难懂。运用史料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本书第二章重点分析《大唐开元礼》中宾礼朝见部分的内容,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外交礼仪细则和双方关系很有帮助。作者视域宽广,于新旧唐书,类书,日本书记,行僧游记等史实内容采撷颇多,使得文章铺展丰富有趣。于古代中国与外国之见交往关系之实质也一针见血,并不是传统理解上的单向输出和中国中心,而是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双赢的模式,在政治力量流动平衡的东亚格局中,而去政治化的礼仪是他们交往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行文措辞中重复的论述还是很多的,感觉作者是在说了又说,有些赘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