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在生态的边缘
从西到东:黄河的变革力量
从南向北:气候在华北平原形成中的作用
洪涝和干旱
第二章中华帝国时代的治河经验与教训
水和中华文明的起源:guo家政权的形成
中国传统中的自然
中华帝国时代的环境变化模式
中华帝国时期的水利管理
中华帝国晚期的环境崩溃(1500~1911)
中华帝国晚期影响生态变化的力量
1855年的黄河改道
第三章改变饥荒的土地
中国的苦难和饥荒之地
现代科学和技术
集中治理: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综合治理
黄河治理的全球化论争
guo家建设中的黄河和华北平原
洪水泛滥和花园口悲剧
华北平原上的共产党和日本侵略者
华北平原上的日本战时计划
战后重建: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人
美国在二战结束以后的工程建议
第四章让河水变清流
淮河治理工程
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胜利渠
苏联和综合技术治理方案的提出
1954年至1955年的黄河治理计划
水利“高潮”
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争论
大跃进的前奏:农田水利建设运动(1957~1958)
第五章在华北平原上建设花园
大跃进,1958~1960
大跃进运动中的自然面貌和文化
人民公社生活和大跃进水利运动
三门峡和大跃进
大跃进成果:群众水利运动
大跃进后果:三门峡
历史背景下的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70年代的地下水开发
三门峡和黄河长篇治水故事的延续
灌溉华北平原
红旗渠和黄河
改革时代的结束
第六章管理遗产和管理发展
改革时代的挑战
脱缰的水需求
地表水的污染
黄河断流
环境意识的增强
党和政府的困境
中国水问题的争论
解决华北的水制约问题
中国水危机的国内外影响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雅理译丛》编后记
内容简介
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以至于千百年来,人们以歌咏之,以文颂之,以绘画表现之,以影像记录之,而记载、研究黄河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车载斗量。本书《黄河之水:蜿蜒中的现代中国》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考察了黄河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整个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乃至其对于国际社会的意义;剖析了黄河的流经之地——华北平原上的水治理及其对于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大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分析华北平原水资源状况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迁时,将中国治理黄河的复杂历史遗产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中国历代政权的合法性联系起来,不仅细描了黄河治理的不同阶段和策略,而且深剖了黄河的象征意义、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展现出一面别样的学术景致。
下载说明
1、黄河之水是作者戴维•艾伦•佩兹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含竹飘荡的评论对于我而言,98年朱镕基在长江大提上骂娘是最为直接的冲击,这个国家的水利状况并非我等所等想象。日后了解了黄万里的跌宕人生,也知道了三门峡这个鸡肋的案例,更是疑惑于三峡大坝宏伟的工程叙述。这本书单看序言绝对是五星神作,但是之后的叙述按照时间的展开中缺乏翔实的内容却过分沉迷于政治意义的解读上。华北和中原的黄河流域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这一区域以满足国内的粮食需要是现实需要面对的问题。这部书里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相对于能源而言,水资源真的不是可以由技术进步而迅速弥补资源鸿沟的一种资源。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必将成为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解决方案的构成还是世界混乱的中心。由此,我想起了王力雄那本被各种封禁的书《X祸》...
-
Marlais的评论自始至终地强调黄河宏大的象征意义和治水与政权合法性之间的政治符号建构(圣人出,黄河清),问题意识有趣。然而作为一部历史研究著作其所提供的细节和事实,无论是自然的还是史实的都太少了,只描绘了一副概况而缺少深入挖掘。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符号分析,有过度解读自说自话之感…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按需。
-
Ryan的评论很好的一本书,从国外视角介绍了中国治理黄河的路径和背后的文化背景。可惜还差最后一章没看完,落在从成都回北京的飞机上了,希望有缘再续。
-
人间猫头鹰的评论明确指出治水与统治合法性之间的关联,并贯穿全书,挺好,但写得有点没劲,是框架问题还是叙事方式的问题暂时不知
-
Rommel的评论治水背后的政治。
-
优雅骑士的评论黄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华帝国时期,历代王朝为了解决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华北平原生态问题,不断地建设水利设施治理黄河,不仅改变了华北平原的环境面貌,同时也使“治水”也成为其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20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技术、综合治理以及组织机构等传入中国,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与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民族主义的传入则使得华北平原成为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无论是中华帝国时期的治水模式还是现代技术理念的传入都影响了1949年以后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共一方面借鉴苏联模式实施大规模的、技术复杂的、由中央集权控制的、资本密集型项目,一面采用强调小型的、技术简单的、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群众参与的自力更生的项目,并与这一时期的群众运动相结合,对华北平原的生态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公子sattva的评论潘季驯 群众小水利 黄万里 三门峡 人民胜利渠 地下水
-
脂麻醬的评论问题意识有趣,但是作为一部专著其所描述的细节和事实,无论是自然层面的还是史实的都太少了,只构建了一个考察框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政治文化符号分析。作者利用中文史料的能力恐怕非常有限(是中文水平不好还是?)黄河之水的问题是一个能做大题目的问题,作者为这个问题开了个好头!
-
进击的奶茶仙人的评论第一次读这个类型的书 好新鲜哇 作者是位外国人 对黄河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和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 令人眼前一亮的点是还伴随着介绍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从帝国时代到解放时期到21世纪 看完之后一股“一定要好好保护水资源”的使命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为了人类的繁衍 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
倒淌水的评论特意再度翻阅作者《工程国家》一书,可作对比阅读。从黄河治理角度窥探国家传统的承继、民族国家的建立,以至于国运之系,民族大一统和民族共和观念的形成与塑造,未免让人感到有些夸大,部分章节对黄河与民族性的联结颇为生硬,也有些地方让人不自觉想到了曾经的《河殇》。关于民国时黄河治理的国际争论,可参考国内历史学者周蓓的《近代黄河治理科学化考略》一文,写得相较此书更为精当,但因材料来源问题,无有附图。
-
谁的风雨阁的评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作为老外,能将黄河的政治意义、政治话语与生态后果联系起来已经很不易了,如果是有学贯中西之人来写的话,这本书的叙事可以更加宏大与深刻。缺憾在于存在一些错字和常识性错误。
-
青云幻想的评论从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黄河治理中的历史发展历程,虽然有点专业术语稍稍拗口难懂,但是认真读懂并不困难,对于黄河的历史很透彻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