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技术、性别、历史

技术、性别、历史

作者:[英] 白馥兰

分类:历史

ISBN:9787214200952

出版时间:2017-3-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标签: 历史 

章节目录

插图列表 1
致谢 1
版权许可说明 1
导论:技术的权与力 1
第一部分 道德秩序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 生活机器:中国晚期帝制时代的居家建筑与社会秩序的打造 49
生活机器 50
在晚期帝制中国打造新型社会秩序 54
物质上与道德上的模糊性 64
技术作为文化 68
第二章 教化与养民的景观:晚期帝制中国的自然资源、人与国家 69
后稷之国 72
鱼米之乡 78
农业国家的天命授权 85
养民与教化的景观 88
一半满、一半空的杯子 101
第二部分 女子之术:锻造女性的美德懿行
第三章 女性的工作与女性的位置:纺织物与社会性别 109
女德与社会秩序 117
妇女的劳作与家庭地位 127
关联与隔离:织物与域界隔离 133
女性工作与男权制 139
第四章 支撑感觉的构架:礼教、愿望以及一个自己的地方 143
房屋与现代存在:意义并行的构筑学 145
对现代空间的理论阐释 153
中国式“在房屋中存在”的构筑学 157
礼教空间与展示正统的建筑 159
风水空间:自私的愿望?164
审美的空间:与道德无关的美与慧 167
家庭和顺的空间 172
居家空间与通往现代性之路 179
第五章 生育力的故事::医案中的生殖叙事 184
晚期帝制中国的医案 187
女性的健康 190
结语 200
第三部分 男子之术:毛笔、耕犁以及技术知识的本质
第六章 科学·技能·技术——物事与知识之间的通道:以帝制中国的农业为例 205
科学、技能和技术 209
晚期帝制中国:农学作为国家的科学 216
结语 228
第七章 君子之务:精熟地驾驭耕作知识 233
私修农书 235
徐光启:脚踏两种传统 245
治家的才德 253
第八章 农事图像:是技术蓝图,还是顶礼的圣像? 255
《耕织图》及其传统:帝国秩序的标记 258
王祯的《农器图谱》:木版印刷与诗画相配 272
再迈出一步? 282
结语 288
参考文献 291
译后记 321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性别、技术、历史的角度,重新对帝制中国的大转型这一宏阔主题进行了细微的探索,独具慧眼,分析透彻,给人启发。书中提供了关于晚期帝制中国的个案研究,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背景、思路梳理,有分析方法的引入,也有极为开阔宏大的视野。

在技术方面,中国曾经有过创造力丰富的繁荣阶段,中国文明有着世界上*精湛的技术。然而,在1400年前后,中国却开始步入到一个技术上止步不前并日趋衰落的时代。在另外一种历史叙事中我们却能看到,明、清帝国这位技术上萎靡不振的巨人却生气勃勃,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华帝国的富裕、强盛至少持续到18世纪末。这两种表面上互为矛盾的历史叙事,到底说明了什么?本书让我们矛盾性之下的相容性。

本书关注了从耕织到绘图、建房、开药方或者写文章等不同技术,对于日常生活中宏观与微观政治之间的交互作用、晚期帝制中的治理手段都提供非常丰富的深刻见解。这些研究让我们看到,性别原则被编织进整个帝国的经纬脉络当中:上至宇宙观以及统治理念,下至国家建制的物质基础以及家庭环境中的日常实践。

下载说明

1、技术、性别、历史是作者[英] 白馥兰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晓林子悦的评论
    作者与李约瑟合著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卷。此书扣紧技术结构中的性别之分。把性和性别化的身体作为文化产物加以解析,在这个层面,知识和权力的关系通过日常技术对物质世界的塑造得到具体表达。至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在房屋建筑、纺织和生育等方面,对于赋予妇女生活以形态和意义尤其重要。
  • 深湛的评论
    最头疼的就是这种零散论文整合成的书,杂乱无章,摸不到头绪,当然也有亮点,只是看300页收集到3个零碎的亮点,效率也太低了。
  • 劈头士》睁木的评论
    已购。尤为重视纺织业,女子之术这部分也有特色~~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苏瓦林的评论
    导论部分真漂亮,理论进路可说是走针绵密,研究经纬堪称勾连新巧,由此滤出“何为真问题”也施展得花团锦簇,然而一到实战就显得夹生,露了点怯
  • 吴 刚的评论
    我是不太能读这种“象牙塔”之作,还是敬而远之吧。堆砌了大量符号学解构学等等专业术语,此外看不到像样的结论,所谓“废话数吨,微言几克”,翻来覆去技术的背后是政治、社会、道德教化……这当然不错,然而用这么大篇幅,有意思吗?
  • softnan的评论
    又见福科。
  • 桑林间的评论
    材料组织过分琐碎了。和“妇术”有关的部分值得一观
  • Mr.Light的评论
    在李约瑟的问题脉络里思考,很多技术是真的令人隔膜。。。对祖祠沟通私域和公域的考察是亮点
  • 瑜声余韵的评论
    对科技史本就不太熟悉,所以虽然译者表示导论是一张导游图,还是觉得全书云山雾绕。好容易越过理论的群山,看到的又只有琐碎而分散的数点景致,辛苦而无甚收获。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比较喜欢也有所收获思考。
  • [已注销]的评论
    很服气
  • 南栀的评论
    作者对福柯是真爱,“女子之术”的分析有点隔靴搔痒。 通过这本书,终于学会速读,精炼出想要的观点,写短篇书评。
  • 的评论
    比上一本好
  • 焼きたてパン的评论
    运用空间 性别 技术知识论分析农史(没有做笔记
  • y的评论
    值得大致翻翻,人类学家写历史,择取材料总是有巧妙的问题感。从作者写作的出发点来讲,也把看待中国历史中的技术/空间/性别问题与所谓现代工业化、资本化进程中的技术/空间做了很好的勾连。但是由于是论文合集,从叙述的角度来讲,并不是很完善。不过在出现能中国历史脉络中把宏观和微观的空间/秩序的生成整合起来的大手笔之作之前,有很多技术上的细节问题都只能这样零零散散的澄清的。像农书什么的,其实很重要,但也很难啃。副标题的追求好像还没实现。
  • Derridager的评论
    技术的文化面向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其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又该如何被考察。祠堂(神龛)供奉先祖,成为家宅房屋布局的中心,其中印刻的伦理道德编织出经纬两个面向的关系网:私人住宅与公共仪式空间的连接、儒家伦理的代际传承。女性工作(womanly work)和妇女劳作(women’s work)有着不同的意涵,前者可以参加商品经济的流通,借助编织物沟通天南海北,与男人工作互惠互补,参与了更为广泛的网络建构,同时发生着道德品质的涵化;后者则意味着妇女被吸纳进父权制家庭结构中,成为男性劳作的依附,女性劳作的价值若式微,她的作用就会局限于生殖/育力中。对空间表征的研究发现,不仅出于压抑女性的目的而被隔绝的空间,还有为了保护她们不受侵扰的、纯审美意义上的空间建构。科学、技能和技术的重新区分。
  • 弃号了的评论
    作者是马克思主义者吗?
  • 清晨日暮的评论
    对技术的理解很有意思——没有中性的技术,尤其对男耕女织的探讨。
  • 韧勉的评论
    白馥兰的观点其实与潘绥铭的观点差不多,推动近代历史进程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另外还有妇女地位的提升,妇女参与纺织业的经济活动,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故而造成了社会的变革。
  • soloye的评论
    可以叫做古代中国的物质世界吧,并且帝制中国的物质向来和伦理衔接。最后画图不认真这点导致技术推广受限?那农学的传播可以依靠这样不精确的绘图么?或者只是作为文人自我安慰的一种把玩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