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PART 1与受伤的内心小孩对话
婴儿期的失控
孩子失控时,他都要归罪于外部世界
我们为什么怕黑
怎样和不会说话的婴儿互动
婴儿需要的是活生生的妈妈
母子的亲密关系来自丰富的互动
妈妈,请看着我,和我说
生命的根本动力,是离开妈妈
如何与孩子实现平等对话
父母对孩子是恨,还是不会爱?
爱需要走出自恋
PART 2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完美的人背后常藏有超常的痛苦
超常的痛苦催生超常能力
疾病的初衷是保护自己
车人合一感: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分析
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愤怒,因为世界没有按我的设想运转
暴怒,多是因为全能自恋
暴烈脾气,大都因为自恋
任何不如意,都有主观恶意动机在
“我行,你也行”是唯一健康的人际模式
“没有人能让我爱上,我也绝对不会去爱别人”
爱情一开始都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
父母不要我,一定是我不好
无条件地爱自己,也无条件地爱别人
网络匿名性让人丢失“超我”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
我们是否具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高成就触发了内心强烈的愧疚感
请接受自己优秀的事实
男性也有成功恐惧
拓展阅读
情爱关系中的珍惜原则
别在私人关系中做太绝
让带着本心的我和你的本真相遇
PART 3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消失的边界
界限意识是关键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走出共生,开启独自探索之路
孩子渴求拥有独立空间
如何摆脱病态的纠缠关系
比纠缠更可怕的是对孤独的恐惧
仅仅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做强人父母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
强势父母的孩子容易制造麻烦
每个人都想在关系中寻找价值感
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
你的个人意志是否存在
没有个人空间的生命为何脆弱
溺爱的心理真相
爱主要是从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学来
父母溺爱孩子,或许是因为自己渴望爱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做看客
与自己的感觉保持链接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是为了什么
被时宜淹没也就丧失了自我
你是否有你自己鲜明的立场
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分裂
逃避挑剔的“内在爸爸”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撕裂
失恋等于又一次失去“妈妈”
告别痛苦的唯一方法是直面痛苦
生活太苦,我们就有可能为“甜”发愁
逃避真实的心理感受
病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有一个安全基地
大学生的自杀之痛
冲动型自杀最为常见
抑郁型自杀难被现场制止
“精神上的意外”
大学生的自杀倾向多数是在以前形成的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
可怕的童年,恐怖的父母
孤独的青春,致命的幻想
表达爱的方式并不是绝对的“占有”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如果你有一个被忽视、苛责甚至被暴力对待的童年;
如果你和自己的父母熟悉却陌生,缺乏依恋与沟通;
如果你总是很软弱,遭遇一点挫折就很痛苦,甚至愤怒和绝望;
如果你在爱情中屡战屡败,无法获得稳定而亲密的关系;
如果你总觉得别人对你不感兴趣,自卑、孤独,缺乏存在感、归属感;
如果你不知怎样陪伴自己的孩子,给他(她)无条件的爱;
如果你总是感觉被剥夺、被侵犯边界,甚至正滑向抑郁的边缘;
那么,我建议你打开这本书,跟随武志红老师,去“看见”那个 “受伤”的自己。
善良的背后,总有一颗受伤的心。
一个不被看见的小孩,长大后就成了软弱的大人。
《为何家会伤人》作者、资深心理学家、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
集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深入分析当事人的童年家庭关系,
全面梳理边界、共生、全能自恋等心理领域热点关键词,
帮你认识真正的自我,建立爱的链接,活出内在生命力!
看见,就是爱。而爱,可以如此有力量。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请你一定好好爱自己!
我们需要被看见,而那得是带着理解、爱和接纳的眼睛。——武志红
本书特色:
1本书选取武志红从业25年来心理写作zui有感觉的文字,集结成册,让读者畅快阅读;
2武志红亲笔作序,详细阐述本书主旨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疗愈作用;
3金句迭出,每篇文章都有直击心灵的经典文字,犹如武志红为你做现场心理咨询;
4封面选用170克高阶细格特种纸,内文采用80克纯质胶,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观感!
精选金句:
●我们的确应该感谢自己的心理疾病,感谢它们最初对自己的保护作用。真正健康的心态是坦然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
●真实的世界,本身就是有疗愈性的。唯有表达真实的情感,才有机会成为自己!
●无条件的爱既是可以照亮我们自己的灯塔,也是可以照亮别人的烛光。
●你将生命的活力活出来,不再那么容易让步,但你也更精彩、更有魅力。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关系中最重要的是链接,能量由此得以流动,彼此都被滋养。
●妈妈、爸爸与孩子丰富的互动,胜过一切教育。孩子越小,这一点就越是重要。
●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他的整个世界就是家,他除了渴望爱家人和被家人所爱之外,并没有其他选择。假若家庭环境比较恶劣,孩子会不惜一切赢得父母哪怕再可怜不过的关注与认可,但让一个孩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不是爱,而是恐惧。
内容简介
武志红老师从事心理学事业25年来,一直都非常关注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与变化,并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心理学微观角度,从当事人的童年家庭关系中找到深层答案:一个人之所以出现会绝望、愤怒,多数都是因为他受伤太重。而心理治疗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爱的力量。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人生的答案,我们首先要将自己当成一个人,也要将别人当成一个人。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依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能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比以前更能感觉到生命活力与人格完整,觉得活得更有意义。
下载说明
1、为何你总是会受伤是作者武志红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Amigo野孩子的评论3.5星。沿袭了一贯的克制笔触,但有些太克制了,很多文章有戛然而止的感觉,而且转折也很突然,还有新瓶装旧酒之嫌。anyway,值得highlight的地方也很多,一些新的观点很有道理,且案例+分析的模式非常建议作为心理知识普及读物一读。
-
Sha的评论老文章的集合
-
涂山川川的评论因为最近的一些情绪难控,和亲密关系的难控,所以想在一些心理书籍里找答案。有收获,一些行为不是无迹可寻,一些暴烈的情绪不是全无道理。武志红超棒!
-
布克多拉玛的评论经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医生。共生关系的挣脱需要温和而坚定,我做不到坚定。原来目标强迫症是“内在的父母”在指挥“内在的孩子”
-
李厂长的评论爱主要是从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学来,童年也太重要了吧!
-
安果果的评论为何我总是会受伤,恐怕是无法面对过去吧!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告白痛苦的唯一方法是直面痛苦”。对于以前的失败,总是会念念不忘、后悔,却不敢直接面对这样的结果——没错,我就是没过。接下来的二月,我不会再去逃避了,该是怎样就是怎样,我会更好。
-
素年的评论虽不是一本与自己经历有所共鸣的书,却看到了太多破碎心灵背后的无奈故事。生活中的现实其实都来源于人对自己的感受,而左右感受的又来自于我们的经历。好在后天的天分里还有理智可以作为修正我们感受的力量,用理智去理解,慢慢瓦解自己内心中的感受,也许感受其实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细小原则,理智可用于松动和修改我们内心的原则。
-
XXXX观察一下的评论感觉武志红的书大多都是在重复同一个观点,初看有点被触动、之后就会觉得都是在看同一本书。
-
漂流在外的蘑菇的评论悲剧无时无刻在身边上演着,以旁观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判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看了武老师的书后,越发觉得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苦痛,一个个案例的背后又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哀。“内在的小孩”“内在的父母”,如何接纳调整好这一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每日一省:如何在孩子早起给予他更好的成长环境并帮助他形成“你行,我也行”的健康人格,关键还在于对自身的了解和调整。加油!
-
布兰登君的评论这本书说得有点杂,所以也有点浅,但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
不打伞的评论一点都不鸡汤
-
野蔡菜籽的评论前两天陷入情绪起起伏伏不稳定的状态中,一边看一边调整自己,恢复心情,非常有帮助~
-
仙人掌饭团的评论每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幼年时期,父母的影响就已经形成,并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长大后出现各种病态的,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大部分都能从童年经历中找到根源。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抛开社会对一个人道德的约束和约定俗成的偏见,分析了不同类型“容易受伤”的人群的心理状态和形成机制,结合实际案例,其中一些是众所周知的新闻,让读者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总而言之,一个人的成长逃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球儿的评论每个人都该读点心理学,不是为了拿去应付别人,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自己。
-
安的评论被忽视、被苛责的孩子,自我拯救。
-
园子君。的评论三星半,知道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尤其是六岁之前母亲的陪伴与教育非常非常重要。可是,过去的已经发生了,怎么努力改变那些过往造成的不良影响,却不是很清晰。有一些建议,可都是给极端病患说的,很少有给存在困惑但还没发病的人说的。看完明白了一些性格缺陷的原因,该怎么办却更不明白了,此刻只是深深地觉得我有毛病...
-
小白的评论所有人都需要心理学。
-
弦知的评论写得真的好克制啊。
-
chenan的评论看见就是爱,陆陆续续读了几本心理书籍,读着某些案例也是很有共鸣的感觉,看着作者的分析有种被深深理解的感动,被理解和认同多么温暖,不管一件事情看上去多么不好,理解它都至关重要,理解黑暗之事,就是把光带入黑暗,这些人性中的黑,也因此被照亮。
-
津岛的评论简介说的完完全全就是我自己,然而在书中没有找到答案,内容太浅显了,点到为止就戛然而止了,对保姆的界线意识不太理解和赞同里面的观点,杀人犯的那几篇还可以,三星不能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