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前言
阿洛瓦·里格尔,丰碑式的废墟
——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视觉艺术的历史语法》/本杰明·宾斯托克
第一版
1897—1898手稿
卷首语
第一部分 世界观
第一章 第一时期 以形体之美改进自然的艺术
发展
高峰
衰落
第二章 第二时期 通过精神之美改进自然的艺术
改进物质自然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拜占庭艺术
伊斯兰艺术
第二时期在西方的实际进程
意大利
自然精神化艺术在意大利的发展
十四世纪意大利的自然精神化艺术的高峰
自然精神化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衰落
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之中的自然精神化艺术的发展
罗马帝国后期(及拜占庭)艺术对日耳曼民族的最初影响
加洛林王朝与奥托王朝的艺术
罗马化艺术的阶段
日耳曼基督教艺术在十三和十四世纪的高峰
日耳曼基督教艺术的衰落
第三章 第三时期 艺术作为短暂自然的再现
第二部分 艺术作品的要素
第四章 目的
第一时期: 艺术完美自然
古埃及艺术
亚历山大大帝前的希腊艺术
亚历山大至君士坦丁大帝的古代时期
第二时期: 艺术将自然精神化
第三时期: 艺术为了自身而与自然竞争
第五章 图像
美化自然时期
古埃及艺术
亚历山大大帝前的希腊艺术
亚历山大大帝后的古代时期
自然精神化时期
意大利艺术
早期基督教时期
乔托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
日耳曼基督教艺术
直到十二世纪的发展期
从公元476到768年的早期起源
加洛林—奥托王朝时期
罗马式时期
日耳曼基督教艺术的高峰
日耳曼基督教艺术的衰落
自1520年以来的时期
意大利
日耳曼根源的民族
第六章 形式和表面
第一时期: 改进自然的艺术
埃及
亚历山大大帝前的希腊艺术
有机图像
无机图像
亚历山大大帝后的古代时期
线性透视
光和影
空间透视
第二时期: 自然精神化的艺术
晚期罗马艺术的革命
有机图像
无机图像
拜占庭艺术
伊斯兰艺术
意大利艺术
罗马式阶段
乔托式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
缺失结论的草稿
哥特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巴洛克建筑
第二版
1899年的讲义
导言
第一部分 世界观
第一章 第一时期 三世纪前的古代神人同形多神教
古代近东的多神教
从古典多神论到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期
第二章 第二时期 基督教一神论,313—1520
东罗马的基督教世界观
西罗马基督教世界观及其与艺术的关系
第三章 第三时期 自然科学世界观
第二部分 要素
第四章 图像和目的
多神论世界观下的古代图像
古代近东艺术
希腊人取得的古代艺术的高峰
早期的希腊艺术
古典艺术
晚期古代艺术
晚期罗马艺术
第五章 形式和表面
起源
雕像
浮雕
二维艺术(绘画,镶嵌)
建筑
希腊人的形式和表面
迈锡尼艺术
华菲奥金杯
底庇隆花瓶
古典时代
希腊化时期艺术
晚期罗马艺术
注释
插图
索引
内容简介
藝術史研究名著。本書收入奧地利藝術史家裡格爾的兩部身後出版的手稿。在這些手稿中,作者的研究重點在於揭示藝術風格的發展與文化史之間的深刻關係,試圖將整部藝術史歸結為人類“與自然競爭”的歷史,而基於人類對於自然的觀念的改變,這種“競爭”的形式亦隨之改變,從而形成藝術發展的歷史。
下载说明
1、视觉艺术的历史语法是作者[奥] 阿洛瓦·里格尔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按需。
-
淪漪的评论从这本书就能看出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里的方法和观点在本书写作时都基本成型了,但荷兰团体肖像画里有关注意力的部分在这一点都没出现。不过这本书里文艺复兴之后几乎没什么内容,所以当时李格尔估计没考虑太多。这样看荷兰肖像画就算是他向近代探索的一个开头,只可惜也就只有这么个开头了。
-
Dtsemeplz的评论比想象中好读很多,接下来能开始读《风格问题》了。其所谓的“艺术意志”并非我一开始想象的高度精神化、世界观化的哲学泛谈,而是在“观念目的”和“艺术目的”二者之间的拉扯与平衡。读罢此书大概可以理解里格尔为何被美术史学者们称作“废墟式的丰碑”,他的确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诸多学术上的可能性,就我所读过的书来说,沃尔夫林的巴洛克与古典之二元、沃林格的抽象冲动与移情冲动、贡布里希的视错觉(里格尔处的将其以“观看距离”的形式进行探讨,很新颖)以及帕赫特的“风格”大观都能从里格尔的治学中找到线索。另,第二部分的序言,关于美术史学科之科学化的部分读来真的让我心潮澎湃,深受感动,希望我能够参与并见到中国美术史真正学科化的那一天。
-
Giovanni的评论9.28想读。细微处洞见繁多,这段时间读的不在心思,要再读一遍的。
-
学跑步的小馄饨的评论Will of art,艺术意志。作者把艺术当作一种当代生物,或者说生态系统下的物种,它不只是一种表达形式,会因为春夏秋冬,经纬度的差异,呈现出它本来有的模样。所以艺术会不会也是自然现象的一个U盘,记录不了所有,但记录了美。原本想进行艺术知识普及,没想到看了一本极简历史哲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