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目录
致谢
1 《千高原》的来龙去脉
2 主题概述
3 文本阅读
4 接受与影响
5 进阶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简介
《千高原》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的作品,也是二位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即是对此一经典著作的导读。
在书中,尤金·W. 霍兰德首先概述了《千高原》的成书背景,并对《千高原》的主题作了深入浅出地介绍;在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文 本阅读”中,作者将《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分解为五类,并逐一对之进行了详细阐述,书中不时穿插对原书段落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此的独到解读。
德勒兹与加塔利声称,构成《千高原》的诸多高原可依任意顺序阅读。任何一次对全书的阅读都可能产生某种线性阅读,正如每一次依和弦表所做的即兴演奏都会带来诸多可能的演绎中的一个线性的演绎。因此,让我们跟随本书作者的指引,开始即兴阅读《千高原》。请记住,这一阅读只是众多可能的阅读中的“一种”,不是意在提炼出《千高原》的意义,而是要表现并阐明它的某些潜质。
《千高原》是一部非凡之作。按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话说,它是如根茎般写就的。《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五类:
1 认识论问题。思想该如何运作才能与宇宙共思,而不是去思考宇宙,因而就能加速我们栖居之所的相对解域,有时足够幸运的话,甚至达到绝对解域的无限速率,或者“纯粹的内在性”?“根茎”高原、“ 平滑与纹理”高原最直接地处理这一“问题”,“游牧学”高原的一些部分处理皇家科学与游牧科学以及公理体系和问题体系之间的差异。其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最适合通过生成来把握存在,通过潜在来把握现实的思想图像。
2 本体论问题。宇宙以及其中的生命如何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它们既是变化的结果,同时又总是对未来的变化敞开怀抱。 我们怎样才能依据生成来理解存在,依据差异而不是同一,来将存在理解为开放系统的一个动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如此这般地理解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处?它怎样给我们的社会变化带来更好的前景?最直接而又全方位地处理这个“问题”的是“道德地质学”高原与“迭奏”高原——前者主要处理无机层的问题,而后者则主要处理异质成形层的问题。
3 人类学问题。第三类问题可以被称作人类学问题,但仅仅在结构主义(反人文主义)的意义上关涉“ 象征秩序”:人类的生命形式是怎样以象征的方式占据异质成形层的;人类的社会自我组织是如何通过符号来实现并在符号中获得反映——怎样通过语言、货币与图像来实现的? 在此,相关的高原是“ 语言学公设”、“符号的机制”、“颜貌”和“捕获装置”高原。
4 伦理问题。人类个体要如何自我组织,才能与他人一道尽可能地实现既有成效又愉悦的去层化? 这里最切题的显然是“怎样使自己成为无器官的身体?”高原; 但“一匹狼还是一些狼”、“三则短篇小说”和“生成”高原也同样处理伦理“问题”。
5 政治问题。我们要如何把人类生命形态理解为社会性的自我组织,才能使它既能解释畜群行为又能解释集群(猎群)行为,既能解释压抑的专制暴政又能解释外向扩张的经济帝国主义,既能解释严苛层化的约束又能解释去层化的逃逸?“游牧学”、“微观政治与节段性”高原最为直接地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其他许多高原也会处理这个“ 问题”,只是不那么显而易见罢了。
下载说明
1、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是作者[美] 尤金·W.霍兰德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Eco的评论用一百页篇幅给700页的“根茎之书”做导读,怎么想都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五章按价值来排序:54213,进阶阅读跟一些写作中的八卦有意思,第三章(导读中的重点)文本阅读基本上可以不看了,总体知识点不够密集,像是诸概念辞典,但文本压缩后解读的干涩感却很强烈。总之,值得买一本,但也别抱太大期望。(另外译者跟作者一样尽量严谨的遵从原著,概念翻译是准确的,但译笔还是稍显青涩,很多语法句式值得推敲)
-
血源2出了吗?的评论读了一半,太难了……不知道是该先读这个还是先过一遍千高原本身……
-
梦魇马戏团的评论能概括为认识论,本体美学,人类行为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这五大「山脉」,已经是作为一本福音书的最大慰藉。有关时间的网格状,本体的被取消,外部的生成(生成-女人的部分有大争议啊),微观与游牧主义的逃逸,根本上我真的想说千高原简直可以作为一种天启宗教,文明却又野蛮,反「现代」的存在于世。入教吗?
-
Saltimbanques的评论导读看着都费劲…
-
项平的评论高二读,带去了广西六十大庆预演现场。
-
茄子南瓜妖怪.的评论同德勒兹的导读比起来,写得太粘稠与含混,重构的野心驱使他不中断地去写:高速写作意味着阅读疲劳,作者的稠密决计要窒息读者。我们该说,无节制的丰饶或许只是为了掩饰无生命的贫乏。
-
嘚嘚嘚嘚嘚的评论提供解读思路。
-
畸人忘八端的评论这本书写的真的超好~翻译也还可以,文从字顺。 如果觉得太难了一时看不懂也是正常现象,因为理论难度本身就在那里。
-
Bamboo的评论德勒兹继承和完善康德的批判哲学,如同康德的批判体系一样,德勒兹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一个体系哲学,其中创制和阐用了一系列的概念,应接不暇。而这种概念体系哲学拥有了整体的解释力,但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其局部的具体的差异的实用的志趣和精神。如同作者所说,德勒兹的哲学是一种经验原则和实用主义,而符合这原则和主义的实践不是创制总体化的概念体系,而是直接参与具体的问题,具体的事件。在事件实践中,问题目标和表达达成统一。阅读是视域融合的过程,绍介著作更甚。当作者说德勒兹从现实经验的实在发生出发,以及运用了大量的数理逻辑和集合论名词时,我不知道这些论断是德勒兹的原生思想,还是作为美国学者的作者加之其上的。
-
WINJENT的评论神经官能症就是一种或多或少不受我们控制的空洞的重复,一种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来中断的尤其糟糕的习惯。在哲学中,将同一凌驾于差异之上,将不变的存在凌驾于流变的生成之上,就可以被看作是某种形态的神经官能症,因为存在迫使重复尽可能少地引发差异,并使已经产生的差异或可能产生的差异从属于不变的同一。相反,创造性的重复则将差异置于同一之上,重复中差异的程度越高,人的行为就越是自由——精神分裂所指的就是自由的绝对上限。重复中差异的比率成指数增长,创造性的重复于是取代了空洞的重复。保持或创造坚实性而不将一致性、统一性和组织强加其上也即不诉诸同一的空洞的重复,是德勒兹和加塔利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伦理、政治还是美学。他们承认习惯的好处和体制的重要性,尽管两者都束缚了重复中的差异,他们的理想则是将差异最大化。
-
张亦霆的评论游牧之思逐四方。
-
米缸的评论不知道是因为千高原本身的结构还是这本导读的问题,读下来只记得一些零散的观点和几个大概念,其他的边读边忘,心好累!就不能弄点diagram吗?
-
寒枝雀静的评论B+/ 哪怕只是已然非常线性的导读就已经是曼妙的颅内爆炸式体验了......比较惊讶的是才意识到德勒兹和阿尔都塞的相似性比想象中丰富得多。
-
Mona的评论读着读着就失控了,刚开始还能读懂,后来就和读千高原一样了!
-
[已注销]的评论“国家科学建基于复制原则:缺乏活性的物质自身什么也不生产,而只是去复制形式法则分配于它的属性和行为…游牧科学则不受国家科学的自治与理论确定性的影响…它在‘敞开的户外’进行试验…流体的动态是无法被预测或复制的——它们只能被追踪。”
-
哭之笑之的评论懵
-
后飞雁的评论即兴地融入世界
-
momo5269的评论很羞愧,只断断续续看了一些,现在仅仅在需要的时候查阅(3/4)
-
知玄的评论还可以吧 没读完 《千高原》的十五座高原可以分为五类 分别讨论了知识论、存在论、人类学、伦理以及政治方面的问题 问题比较具体 如果是想要从总体上概观德勒兹的思想或许从《何谓哲学》开始比较好
-
五点钟去天光墟的评论这一系列导读值得赞赏的地方是后面的进阶阅读书目以及参考文献。不过封皮不用MarcNgui的画或者《千高原》里的插图真是可惜(可能因为版权?)用一张中国水墨山的形象反而曲解了“高原”的内涵……霍兰德能做出尽量有条理的分析真的很厉害,毕竟《千高原》的块茎风格呈现出巴洛克式的繁复华丽,从而反对树形系统,不过好在霍德金也只是提出五种并置的“问题”的方式来分类以及解读十五座“高原”,而且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解读”只是解读《千高原》的其中一种方式,但这本书还是可以为初次阅读《千高原》的人提供一种很好的认识基础,或者思路整理模式。《千高原》涉及的范围太广了,思路也很跳跃,其实我读得很吃力,尤其是涉及音乐、物理、生物学等纯理科理论的部分QAQ恨不得自学理科sigh。两本书都需要重读、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