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目录
译序:《下流社会》日本中产阶级的分崩离析
前言
第一章 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
40%的人群将沦为下流阶层?
进行式中的年轻人群“下流化”
从中流化的“1955年体制”到阶层化的“2005年体制”
“中流化”模式面临失效
针对上流阶层的销售需运用“上流化”的策略
从1955年的“皇冠”到2005年的“雷克萨斯”
第二章 阶层分化导致消费人群的分化
阶层化社会的价值观
女性的分化
(1)专职家庭主妇型
(2)“富婆”型
(3)“自然派女性”型
(4)“太妹型”
(5)普通的职业女性型
女性间的差别在不断扩大
女性也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时代
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跨入“胜组”?
男性的分化
(1)白领精英族
(2)“乐活族”
(3)“SPA!族”
(4)自由打工族
第三章 团块次代的“下流化”方兴未艾
团块次代男性中48%是“下流”!
团块次代的阶层意识正在不断“下流化”
真性团块次代同样“下流”人数激增
沉醉于疯狂消费的真性团块次代
今后只会越来越糟糕——普通人群的不安
团块世代和新人类世代是稳定的中流
期望差歧
容忍收入差距扩大?
正式雇员与非正式雇员的差距
第四章 年收入300万日元的人结不了婚?
过去10年间“胜”“败”分明?
储蓄额分化为500万日元以上和150万日元以下两极
未婚者的生活满意度低下
女性学历低就跨不过上流的门槛?
结婚是成为中流的先决条件吗?
年入500万日元是结婚的一道门槛
传统的家庭意识依然根深蒂固
是要700万日元还是要孩子?
女性把握住幸福的模式
“啃老”女性年龄愈大愈“下流”
年入400万日元是女性脱离“下流”的必需条件
企业高管的妻子最幸福吗?
研究生造就“上流”,自由打工族造就“下流”
派遣雇员、自由打工者不利于结婚和生育
家庭形态多样化了幸福却未必多样化
第五章 追求自己的个性是“下流”?
越是“下流阶层”越追求自己的个性
团块世代与团块次代的差异
“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是一道人生咒语
“尊重个性的家庭”也是下流阶层居多
越是低阶层的年轻人自我感觉越强
无法从自我主张的梦中走出
自我主张派的阶层意识和生活满意度双双低下
自我主张派大多未婚、无小孩、非正规就业
过于追求自我主张带来的问题
第六章 “下流”男性自我封闭,“下流”女性自我展现
“下流”男性的三种“神器”:3P
“下流”女性喜欢唱唱跳跳
“嘉年华会式”的现代社会
“下流”阶层偏好自民党和富士电视台
感到幸福的时刻
团块次代的上流阶层也喜欢廉价服饰
喜欢购物的“下流”与无暇购物的“上流”
团块世代是下向渗透式消费的主要市场
第七章 下流阶层的性格、饮食与教育观
性格决定阶层吗?
“上流”女性味十足,“下流”喜欢颠覆
“上流”善交际,“下流”不标显
不善推销自己的“下流”势将出局
恋爱难的时代
“下流”不随时尚而逐流
不同阶层的饮食生活
“下流专用拉面”的时代
“郊外下流阶层女性”的生活
阶层化社会取决于团块次代女性的下一代
上流阶层拒绝放任式的教育
团块次代“上流”女性期望孩子既高雅又国际化
孩子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阶层分化导致了居住地的固定化?
东京的地形——山手圈和“下只角”
住在山手圈内的中流阶层
东急田园都市线沿线的“上流化”
东京本地以外的人难以进入上流阶层
回归都市中心与“郊外定居时代”的开始
团块次代中八成人口今后仍将居住原地
郊外社区化、“只在当地的年轻人”与互联网
取代地球村的“村子”
西武池袋线的学生不去池袋
在“缩小的世界”里不经意间筑起“傻瓜的围墙”
结束语——防止下流社会化的“机会恶平等”
“工作上流”与“悠闲下流”的分裂
多样化的国家还是四分五裂的国家?
为了防止阶层的固定化?
研析“下流社会”的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曾经令日本骄傲的一亿中流阶层,越来越多跌入下流
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是主动抗争还是被动接受?
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
完整剖析日本社会各阶层价值观、消费模式和思维差异
--------
▲ 日本书界销量逼近100万册的话题之王!
--------
本书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这个词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
1.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2.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3.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
现在的社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上下流分层的趋势,十年前写出来的可能性已变成现实浮出水面。——三浦展
下载说明
1、下流社会是作者[日]三浦展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特别笨的评论这书就留着前言和第一章就行了,其余越看越不知道作者想表达啥。作者说“只要年收入超过400万,无论男女都倾向于单身”,前一章刚写完“男性收入越高结婚率越高”,作者是想说明男性都心口不一?
-
天灰的评论书里的问卷调查数据没有仔细看,跳过直接读了结论。作者多次将这些结论应用于上流、下流分开的市场需求,号召按需生产,是对社会阶级论比较正面的应用之一。 多说一点个人感想。我第一次听说“下流社会”这个说法是在高中。当时觉得作者定义的这种“下流”处处有我的影子,非常焦虑。现在五六年过去了,我终于真正读到了这本书。那些“下流”的影子依然都在,但我已经不在紧张和焦虑了。不是因为我甘于下流,而是真正明白了社会不是这样二分的。所以,我觉得虽然下流是每个产业化社会都会面对的问题,但是“下流一代”也自然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上一代不用过分操心,有下流特征的人也不是非得要有“上流”的特征才能跻身上流。
-
有时海零的评论强调低欲望而不是单纯的低收入,“下流”更多是意识上的,有一段采访对团块世代,新生,团块词代的调研数据让我觉得很像国内以前的“你幸福吗”的采访。全文主要是分析现象。有许多值得警醒的地方,例如沉迷舒适区无法意识到围墙和墙外的世界;消费中毒;没有能力的空想做梦;过度沉迷自我主张。“居住地固定化,接触的人也固定化,加之团块次代中越是下流阶层的人群越是依赖手机和互联网等助长自闭的“现代玩具”,这与其说是麦克卢汉所提倡的地球村时代,还不如说是退回到了以往的村子里。”不能忽视健康饮食,有贡献社会的意识。 对于女性单独列出来的分析很有意思。
-
茜茜在路上的评论看完其实有点失望。作者罗列了大量的调研数据,却基本没有很详实的分析和扎实的结论,而调研数据所选取的样本量又太少。所以如果试图以本书去揭开日本社会的全貌很难。按照本书的观点,中国有大量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属于这种下流社会,在阶层固化的过程中可能本就如此。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太过简单。
-
yonedemon的评论低欲望,低学历,低能力,高表达欲望,自由是人生的咒语。
-
金风细雨的评论对于翻译持保留意见,中文译名难免给读者一些色情方面的联想,觉得“逐流”或者“下沉”更为准确。作者认为,下层中产朝着贫困滑落,封闭的生活让他们在“傻瓜的围墙"里自娱自乐,醉生梦死,我本人不以为然。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是开放,即突破宅邸的封锁,将各阶层的现状公开展览,将贫富的差异放大。在便利店里匆匆果腹的打工者,并非不知晓社会的层级化,他们丧失的是希望,是信心,是对于苦干精神的推崇。他们真的算是中产阶级么?这点依旧存疑。自由职业中收入稳定的少之又少,朝不保夕的当属大多数。作者提供的数据里稍稍涉及两代人的职业现状,”下流“的年轻人里,父母要么是平凡上班族,要么也在打零工。”中流“既无法指称原生家庭,又难以为这些学历、收入平平的下一代冠名。因此,本书的立论依据十分可疑,可以说是故作惊慌。
-
赫恩曼尼的评论书中几个结论还是非常非常戳心的:1.女性年轻时和父母生活,婚后怀孕生子,再和父母同住,是最不易产生下流阶级意识的生活方式,作者称之为“女性把握住幸福的模式”;2.并没有多样化的幸福模式,无论已婚未婚、独身或与父母同住,只要是富裕,阶层意识和生活满意度都相对高;3. “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的人多半处于社会的低阶层;4.“内在不幸的人自己没有消除不幸的能力,只能依赖于各种大型娱乐活动,使自己越来越陷入被动状态”;5.日本到目前为止仍是“结果恶平等”的社会,不管努力与否,也不管有没有能力,在薪水方面几乎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努力生活的结果和意义是……?So sad.
-
马大象的评论相比《低欲望社会》而言,这本书更加枯燥一些,因为它就是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没有社会调查知识基础的读者可能会被书中罗列的大大小小的图表所打消掉了阅读的兴趣。作者用这样一份研究报告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正在发生着分化,少数人能跻身上流,但有一批中间偏下的阶层被作者定义为“下流阶层”。这群人已经失去了向上进阶的动力,在安于现状的过程中逐渐滑向底层社会,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缺乏多元的社交环境,没有名校出身的背景,因此人生的“选择权”被大大地框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之中。作者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这个界限内外的区别,但是没有给出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和《低欲望社会》放在一起读会更完整一些吧。
-
饱肚师叔的评论样本小归小,但是不能说人家完全没道理。尤其书里有一段:“并没有出现人们所预计的那种多样化的幸福模式”,振聋发聩了。虽说人和人之间有个体差异,但把人类作为一个群体看,或许人生“幸福安乐”的道路,真的也就那么几条了。
-
柚木烟的评论前面的25%还行,通过一些数据推断出共性,所以即使你想通过是否喜欢独处等等处世态度来定义一个人是否“下流”,我也愿意陪你玩。可后面越看越觉得,嗯?作者一副以精英自居瞧不起“下流”人是怎么回事?并不觉得“下流”就需要被瞧不起,社会参与度低,做事不从社会贡献考虑,希望活得轻松自在怎么了?这只是人和人之间生活观念正常的不同而已,“下流社会”这种标签词,得了吧
-
Tired Hippo的评论本质和贩卖焦虑的公众号爆款无异,能卖一百万册也不是意外。前面还会比照表格数据,后面就只看小标题了,三浦展在开篇推出几个概念之后就再没什么可说的,几乎全在靠诱导性很强的调研问题得来的数据,以及一些很跳跃的臆断来支撑(当他发现一些样本数据没有鲜明共同点时,他觉得这说明他们“没有清晰明确的价值观”)。这两年读过的最糟糕的书
-
阿梦的评论可怕的是目前社会经济在退步并且没有回暖的趋势,大多数的人再无机会单凭努力就可以提升所处阶级。人们失去了向上的通道、信仰乃至努力行为本身。人们在不可得的境遇下在小确幸与断舍离里寻找着生活的乐趣与意义。看似普通又稳定的家庭生活,无暴力,不背叛,彼此扶持,无大意外,其实是最难达成的幸福。跨越阶级需要几代人持续无误的努力,摔下来却只要一瞬。当我们谈论现实时无法避而不谈利益,婚育不一定与爱情挂钩,但必定与经济挂钩。那些享受良好教育,获得优秀工作的人,往往早早就与同阶级结了婚,过着样板似的现充生活;那些处在下风的人已经无力幻想婚育,只能投身亚文化的兴趣方面标榜自己的独特以此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
-
郝院长的评论略失望。样本量小,成书时间早,而且学术性不强,社会学硕士论文的量,博士稍欠。但优点也是明显的,开宗明义,观点公允,发人深省,分析也比较有启发性,而且短小精悍,易于理解。总之就是浅,而应该可以写得更深。这种屌丝全球化的问题,欧美中日几个大国都该好好分析分析。以及,豆瓣青年确实应该看看。
-
苏比的评论虽然浅显,但是目光还是挺准的,也是自己很早就总结出来的一些结论,中国也正在走在这条路上
-
海带岛的评论我跟这人的价值观简直处于同一轴线的两极吧。通篇充斥社会达尔文主义结论和语气,论据和推论都不严谨,动不动就“随便在xxx街抓一个人来问问就会知道”。狂销100万册真的是和贩卖焦虑的网文点击较高一个道理吧。借用小吉高的一句话“你们那么努力工作,泡沫还不是破了”。摊手
-
魏小河的评论主要是数据。
-
Morning的评论社会中的个性没有被完全写出来,老旧枯燥。
-
7744的评论结论太多反而记不得几个。。就是挤破头往上流走的那个过程被作者描述的太云淡风轻 其结果似乎又过度美化 整体不太赞成吧 | 2018版为啥比2007版整整低了0.6分 是我们这些新读者都不接受吗哈哈哈
-
C-Lovers的评论翻完书,想再刷日剧龙樱给自己打打鸡血。
-
祁十一的评论写于2005年的书,关于197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竟然如此像今日中国城市的85后90后。日本果然是东亚社会先驱,里面有太多描述都可以作为今日中国年轻人的借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