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回乡记

回乡记

作者:贺雪峰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分类:文化

ISBN:9787508675282

出版时间:2018-2-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标签: 社会学 

章节目录

序 关于乡村社会的基本想象
回乡纪程:已是他者的乡愁
陈光林丨故园,渐行渐远
易卓丨没有“乡愁”是一种病吗
刘成良丨乡行散记:故乡的他者
杜姣丨到外公家过年
张雪霖丨人在囧途:这个春节你“被堵车”了吗
舒丽瑰丨难过的年
演进中的熟人社会
雷望红丨阿周叔的甘苦人生
陈光林丨胡同里的恩怨
李丹丨人情异化下熟悉又陌生的村庄
石梦婷丨酒宴上的农村人情
刘升丨为什么拜年成了一种负担
吴欢欢丨“无故事”的村庄
宗法情结与乡村文化的重塑
黄丽芬丨祠堂落成记
赵祥云丨拜的不是神,是“熟人”
张帆丨家乡时变·宗法传统的衰微
杨华丨竞争与归属:宗族里的年轻人与年轻人的宗族
夏冬丨在宗族中,农民有强烈的公共精神
二胎放开后的婚育选择
王黎丨老王催婚记
仇叶丨父母把关下的爱情
张丹丹丨近几年,家乡婚嫁观的演变
董帅鹏丨消费竞争下的生育选择
陈锋丨从“偷生”到“逼生”:两个农村媳妇的二胎生育故事
高万芹丨二胎又是一个男孩
乡村公共服务:困境与突围
夏柱智丨十字路口的农村青年教师
田志达丨最后一个“五保户”
夏柱智丨乡村医生是如何成为高危职业的
肖琳丨如何保障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
王梦莹丨年老何所依
追问乡村新秩序
王文杰丨乡村秩序何处寻
李宽丨无论我如何努力,都阻挡不了你离去的脚步
杨华丨回乡观察片段:除了愤怒你还想到了什么
杨华丨农民工与地沟油
杨春滋丨“少安”扎根农村好难
卢青青丨常年打工成了边缘人
张雪霖丨农民建房的痛
刘成良丨读书:农村阶层上升的动力与希望

内容简介

乡土性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植根千年,“回乡”也早已成为每个个体寄托乡愁,寻找记忆的自觉行为。在今天涉及近十亿人口的城市化浪潮中,“回乡”更是这个巨变时代的一个缩影。

贺雪峰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共同编著的《回乡记》,汇编了36 篇返乡见闻笔记,呈现了全国不同地区乡村的熟人社会、宗法秩序、婚育选择、公共服务、村庄秩序出现的巨大变迁和面临的新问题,为关心自己家乡、热爱这个国家的人们提供了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真实状况的一幅画卷。

下载说明

1、回乡记是作者贺雪峰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已注销]的评论
    从费孝通《乡土中国》开始,到这些年梁鸿《中国在梁庄》,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等一系列乡土题材,关注中国农村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中国农村变得太快,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记录这个巨变时代的中国。
  • 一笺心絮的评论
    读了不错的大学,可惜仍然是个打工的
  • 言羽的评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点儿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离乡意味着村落渐渐衰败,宗族与传统悄然倒塌,人的内心空虚得飘渺不定,融不进的城市里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只好一年又一年盼望年关。留下却是斩不断理还乱的鸡毛蒜皮琐碎小事虚荣攀比,生活如同冷却的沸水索然无味,更重要的事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源,单身汉们更是找不到伴侣。 Leave or not leave, this is a question.
  • dust的评论
    既有微观细节描写,又有中观归纳总结,是一本认识对中国当下农村现状的好书。 缺乏对留守儿童的描述。
  • 长木的评论
    有几篇还是蛮不错的
  • 带电作业的评论
    老贺36个徒弟每人一篇。过年了,又到了文科博士回乡并发表大演说的时候。 特色中国表演:朋友圈,过年,互助婚姻。
  • 芒果的评论
    学生论文集。有深有浅,农村问题真的是阶段性的么……
  • 榴莲煎大饼的评论
    没来得及看完。有很多瑕疵。但这类图书应该多多出版
  • 郭留白的评论
    学生们写些的回乡见闻合集,应该都是贺雪峰老师带的研究生。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但还是有几篇不错的,比如讲湘南地区祠堂建设的那篇,以及讲宅基地流转的那篇。后续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的逐步深入,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加码推进,10后恐怕是最后一代能留有城乡鸿沟记忆的一代人了。真的是,深处时代中往往意识不到时代的巨变。
  • gui的评论
    陆陆续续看了两遍。记忆深刻的是,离开故乡的青年春节回家议事,会规定40岁(还是50岁)以上的不准参加,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恩怨情仇了。那些在外的人,因为利益关系在外,反而能团结起来推动村里事务的进行,比如建祠堂。而且文中也提到,这些老人家会阻止扩大祠堂因为祠堂占用其地(即使有另外的补偿),所以委员会里要有黑手段,进行强拆。就是一个相对民主的氛围下,其采用的手段其实和政府没什么区别,说明什么呢?
  • Amo的评论
    一篇篇小短文,学生写的,学术性有限,但可以看到现代中国农村的一幅幅画片。书的编排有点零散,篇与篇之间的逻辑线不是特别清晰,短篇质量层次不齐。
  • huanbaojieneng的评论
    人生中最长的套路,是回家的路。
  • peter的评论
    很多也是自己的经历吧。。。。 传统思想的改变不是马上就有的
  • 丹阳的评论
    研究生作业集。这帮学生脑子也不是很灵光。
  • Andy GUO的评论
    本身不值5星,但还是希望有人来看,所以给了5星。 农村怎么改善,是个大问题。
  • 白描小稿的评论
    村里人少了,草多了,给人满目荒凉的感觉。可现在政府又是给免费刷墙,又是给办理劳保,可照顾农民了。有时我也想给村里做点子啥贡献,毕竟生于斯长于斯嘛。
  • LOKMAN的评论
    今年三月在成都方所看到这本书,因为自身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所以有很大的兴趣,一直到暑假才买来阅读。之前并没有注意到书的类型以为是一本学术性质的 买来发现是纪实文学。学术性不强,而且由于作者描绘的乡土五湖四海,所以显得有些凌乱。
  • JUN的评论
    书中的文字大都比较青涩,这多少也可以看出当前语文教育的失败。作为一本社会实践报告来看,文章中的资料又显得不扎实,多都是浮光掠影,轻轻带过。甚至在不多的和调查对象直接沟通的情况下,都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 钱塘散人的评论
    我们这一代正经历着乡村的衰落与凋零,但在衰落与凋零之中也看到了新农村的生长,依托市场,搭上城镇化的列车,我们农村不在是农村,而是城市的农村或者说是资本的农村!阶层不断分化,熟人社会不断割列,新秩序未完全建立,资本的力量冲撞其中,农村已经不在是记忆中的模样!
  • 东方的评论
    就像书里讲到的,我们就像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候鸟,回乡也成了从一个陌生人社会回到另一个陌生人社会,故乡变得太快太大,熟悉的故乡好像已经成了陌生的异土。我们需要重新发现故乡,重新贴近故土,以慰藉内心深处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