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意愿的冲撞

意愿的冲撞

作者:[美] 罗杰·古尔德

分类:文化

ISBN:9787567568044

出版时间:2017-1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社会学  社会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冲突、荣誉与等级
第二章 支配关系
第三章 对称性冲突
第四章 团结与群体冲突
第五章 冲突与社会结构
第六章 荣誉与个体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内容简介

小额债务、冷嘲热讽、争抢车位、超市插队……社会上绝大多数暴力冲突都源于这类区区小事。但为何如此?本书探讨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认为除了个人品性与文化背景,暴力行为还与人际关系的结构类型有关。具体而言,暴力冲突更有可能发生在朋友之间或社会地位大体平等者之间,也就是对等关系中,而非领导与下属这类社会等级高低差异明显的层级关系中;最典型的暴力冲突发生在某个人意欲取得相对于他人的优势或统治地位时,即使这种意图缺乏足够的理由;由于对社会等级的不同理解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在传统社会等级秩序遭受破坏或挑战之时,尤其在政治变革期,人际冲突和群体间暴力将变得更为频繁和激烈。本书以谋杀、宿怨、复仇、革命以及日常纠纷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为例,对上述原创性思想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将冲突重新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下载说明

1、意愿的冲撞是作者[美] 罗杰·古尔德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伯樵·阿苏勒的评论
    天马行空~想了想,哦,Gould的第二本书,已经拿到tenure了~期待Gould第一本书的出版,应该就在今年啦~
  • Blade King的评论
    比起实质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分析(当然也比较有洞见),更欣赏作者书中对一般方法论的讨论
  • 豆列专家的评论
    脑洞大开。在分析人际关系中,不对称关系产生双方对对方的等级的认知不明确:缺乏共同的语言、遵从的规则等,进而引起支配对方的冲动,进而导致冲突。在群体中,当不确定哪一方的团结会更牢固,群体之间往往会爆发战争。从社会结构的解释让人耳目一新。最喜欢的还是其对方法论的讨论。
  • Sola gratia的评论
    其实古尔德的书是第一次读,不过他研究的问题很有意思,尤其是将从个人和团体的角度研究冲突问题,冲突更容易起源于非等级制中的个人与凝聚力弱的群体之中,尤其是他者对我方的认知。这一切的根源似乎起源于黑格尔所说的为了承认而获得的斗争,古尔德的研究更像是从结构的视角来研究,似乎想为冲突找到一个一般化的解读。
  • 阿科的评论
    太牛了...第一章的方法论(跟zdx蛮像,果然好基友)和研究取向很合意,第二章关于支配关系和冲突的推理漂亮得不行,第三章资料分析部分有点难get逻辑,到第五章讲社会结构变迁和冲突接着高能。“金句满篇”毫无尬感,令人重新相信智商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美国学者古尔德的一本小书,着重探讨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通过信手拈来的各种生活案例和丰富的社会学想象力,给出暴力行为跟人际关系的结构类型之间的渊源关系。全书最精彩之处,并不在于这一主题论证本身,而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对于社会学研究当中一些常见的归因谬误的辨析与指正,这一点实在让人很受启发。本书的翻译也颇为值得称道,或许无甚文采,但绝对足够用心,对于作者正文和引文一些微小错误的改正,让人对译者和校者的认真心生敬意。
  • 自娱者小五的评论
    又一本突破想象的书,看副标题以为是讲阶级固化的,实则围绕“支配”展开,而且语言偏学术,但读起来没什么困难,甚至还颇有乐趣,书的着眼点相对微观,关注点不是社会,更像个体心理学,前半部分尤其如此,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掩卷反思日常人与人的平等关系原来如此之少,大多数的交互都是在潜在威胁语境下、以彼此认同“平等”的模式进行着,似乎很不近人情,但这种被习以为常的策略好像非常适应当前的社会和家庭关系,是一种动力。再怎么谈尊重,人和人对事物估值的不一致是事实,当然这也引向书里另一个结论,即人类甘于甚至乐于为之付出生命的,远远超越想象。虽然是本严肃的社会科学书籍,竟然有了个人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启发,综合来讲不错。
  • -灵魂健康的评论
    标准的论文:从分析方法,社会学所进行的实验利弊,到作者对试验方法的看法,以及主题的论证。整套流程读下来像回到学生时代,教授最喜欢此类文章了吧。至于主题,从“支配”切入,蛮有趣。
  • Titanium的评论
    作者提出了非常新颖的观点:一些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流血冲突是由于对称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分歧(ambiguous),双方类似于经历一场胆小鬼博弈,之所以两美元引发的危机不亚于两千美元,正是因为很多冲突是象征性的而非实质性的。最后将个人层面的冲突拓展到群体层面,但不是平滑地过渡,而注意到了后者的突变性。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反思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如何利用个案研究,论述清晰细腻。又是一本好书!
  • 圆手的评论
    从结构视角来研究承认。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令人惊艳!
  • quatremer的评论
    把这么多想法串起来乍一看无懈可击,回过神来还是惊艳。
  • Gin Cafe的评论
    整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其对人文学科的反思,以及最后一章节对信守承诺、自我的人进行的剖析,社会化是试图将自己熔铸于一个网络,这个网络随着时间而延伸,通常会偏向于某个方向。
  • Mitsuo的评论
    18-01-31标记 180307日语课冲突后下单 180518读罢 写了书评发给了家人 190725叔本华简介后再来重温
  • 掉渣王的评论
    听书
  • 不知道啊的评论
    ok 竟然听不懂
  • 蟥阿螞的评论
    章2主张把(权力)支配的概念尺度取在行为科学和文化批评之间,为“关系中的双⽅对将要做什么的决定权的不对称性”,区分支配与优势即控制中的与福利中的不对称性,认为“⼈际冲突⼤多源于社会关系中⽀配程度的分歧”、冲突的causes可看作是权力竞争的occasions;章6从人格同一性提出:“荣誉社会欣赏冲动的⾏为及复仇,现代城市社会则倡导谨慎和谅解,”主要模式差异为“个体应该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坚持连贯性。复仇以及冲动⽽又暴⼒地回应冒犯要求个体回头看(尤其是过去的错误),[…]谨慎与和解则要求犯错的个⼈抛却过去,拥抱未来”,“这些是把连续的经验时刻集结为⼀个个体的另⼀种社会指⽰。”“平等以及⽆等级社会的理念更像一种折衷的解决⽅案[(我当不了国王那别⼈也不⾏)]⽽⾮实现什么高贵梦想。”
  • 撑伞仍是雨中人的评论
    每天听本书
  • 蜢蚂的评论
    感觉是个老右派 但摆事实讲道理 喜欢古尔德的方法论吐槽 翻译其实没啥问题 但其实可以翻得更舒服的
  • 深情的艾老师的评论
    冲突应该被理解为关系建立的过程,是人们界定彼此支配关系的一种手段。当纠纷双方不清楚各自的地位高低和权力边界时,就容易发生暴力冲突。
  • Sra. Elisa的评论
    愚就是心陷入到一个角落里头,没办法出来。愚上面是一个禺,下面是一个心,所谓愚就是心陷入到一个角落里头而无法抽身出来。如果我们自己在迷宫里头走,另外一个我能够站在迷宫外头给自己指点该怎么走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很容易走出迷宫的。但问题是,我们常常没有这样一种抽身的能力。 这周关于操作系统的话题其实也是提醒大家和提醒我自己,我们常常是身不由己的,我们常常是自己以为自己很主动,很积极,在左右着一切。实际上我们是在被左右,被操纵,被操作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