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绪论 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民间宗教:渊源与反省
全球—地方化时代的信仰
世俗化与都市宗教
金泽古镇:现代的边缘,信仰的中心
江南、上海和世界
上篇 金泽的祭祀生活
第一章 市镇祭祀:地方性知识
江南宗教
金泽的祠庙
市镇信仰:空间的发现
回归,抑或内部转换?
第二章 众教之渊:金泽镇诸神祠
东岳大帝:从朝廷到地方
杨震庙:江南草根信仰
刘王庙:蝗神、水神和文神
二王庙:礼失求诸野
五路神:秩祀,淫祀?
城隍神:城市型地方认同
关帝庙:官民共奉的信仰
第三章 祀典:民间宗教与儒教
周孔之教与孔孟之道
祀典与淫祀
洪武改制:汉人信仰的重建
官民合作模式
方志中的祠祀改革
第四章 私祀:民间宗教的秩序化
中国宗教体系
县、镇、乡宗教生活的秩序
中国神祇的分类学
下篇 江南祭祀之源
第五章 佛道兼容:合一的基层信仰
颐浩寺模式:现代性问题
三种佛教:士绅的力量
民众佛教:基层的活力
佛教复兴:都市化革命
第六章 三教通体:士大夫的态度
三教通体
“鬼神之为德”
三教一源
合于民间宗教
第七章 社、会:民间祭祀的结构
市场圈:“施坚雅模式”的修正
祭祀圈:市镇祭祀共同体
庙会与方域认同
香汛:庙会、性别与组织
第八章 汉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汉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魂魄:儒学本体论
鬼祟:民间祭祀之源
血食:祈、报及“祭如在”
焚香:人神沟通之具
设像:非儒教主张
总论 中国的宗教与宗教学
“中国根柢”:江南祭祀的底色
宗教普遍性:傩、巫觋、萨满教
儒家宗教性:中国有宗教
宗教对话:中西会通之具
都市化:宗教的基本与变革
新路径: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主张
后记
参考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文化人类学专著。选取上海青浦金泽镇作为最主要的研究个案,作者李天纲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府、州、县、乡、镇等地方志,探究了江南地区官方儒学经典、祭典和民间地方祭祀系统之间的密切关联。〈金泽》主要观察关注和研究江南地区以祠祀为特征“民间宗教”的历史、发展和演化,作者经过细致的历时性考察,从中提炼出江南地区祭祀及民间信仰的共性,由此提出“从儒教祠祀系统演变出来的民间宗教,才是中国现代宗教的信仰之源”。书中还着重考察了中国民间祭祀和信仰系统的当代转型和改造进程,并探讨了这转型和改造与现代化、现代性的关系等问题。另外,在全书结尾处,作者简要探讨了研究民间祭祀、神衹和信仰的新方法与新路径等问题。
下载说明
1、金泽是作者李天纲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本书堪称是近年来中国原创性宗教研究最有份量的一部作品,以上海远郊的金泽镇作为考察个案,详细分析和论述金泽的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千年演化变迁,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中国宗教与信仰的特点,以及中国文化的宗教属性。其田野调查之深入,征引中外文献之广博,以及分析视角之敏锐,在国内人文社科的原创性论著当中,都是非常罕见的。本书不只适合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对于江南地区古今之变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感兴趣的朋友,同样可以找来细读。
-
劳尔冈萨雷斯的评论正祀与淫祀,中央与地方,传统与现代,儒教与佛道。切入点很小,萦怀的目标很大。但是,田野呢?仪式呢?
-
玛乃的评论读了一半,实在是读不下去了。个人认为前面的反思部分是值得今后努力的方向的。作者本人可能想写成巴厘岛或者蒙塔尤式的作品,但关于金泽的史料和作者的田野工作支撑不起作者如此做。另外参考的研究成果未免薄弱了些。
-
米色努斯的评论这书说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知识,但引用很少,强调仪式过程,一本研究仪式过程的书没有信用,考古学方面几乎没有。纸面东西,三礼引用了一大堆。这种演绎归纳氏的写法,提到中国祠祭的几个特征,但对这几个特征的阐释十分薄弱。
-
素心人语-天涯的评论作者有着清晰的问题意识,也做了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地方志)爬梳和田野调查工作,应该说整本书的立论是比较有依据的。当然由于《金泽》关注的民间祭祀是一个有着巨大空间的理论域,作者李天纲所做的工作就格外具有意义,也不乏创见。 书中各部分的关系其实是可以再做些调整的,比如上编的第三章和下编的第七章的位置。
-
弦歌的评论缺少对仪式本身的叙述,以自我哲学表达为主,读起来比较枯燥
-
不足方丈的评论近年中国本土宗教研究领域最有分量的作品。
-
間もなく的评论9.3分绝对虚高。(1)题曰“金泽”,但只是用金泽作引子。(2)讨论中国宗教传统、民间宗教部分较为薄弱,对现有研究,特别是历史学界的研究不甚熟悉。(3)人类学、田野也太少了(金泽在书里仅仅作为附带提及、最后举例),毋宁说全书的“田野”仍是文献。(4)引用史籍阐述、逻辑有误。(5)“民间宗教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明清以前并不存在”,我完全不同意。(6)还是得到了一些当代宗教的情形,三星。
-
叙拉古之惑的评论李老师惠赠。天纲师此书是试图挖掘江南传统中的契合现代性的资源,来回应江南特殊文化政治秩序对于民主政治的适应问题。可能是我不太了解宗教社会学的学术问题,感觉关联有点弱。
-
幕霖的评论近二十年最好的一本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研究的著作,没有之一。
-
coldfish的评论作为一个福建人,大概对民间宗教再熟悉不过,读完这本书才慢慢建构起自己所认识的宗教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
-
LTX的评论2018已读45。确实堪称近年来研究中国宗教最为重磅的专著~全书上篇对西方宗教学学科之发展、西方学者对中国宗教之研究、江南地区近现代之发展、江南民间信仰之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式的详尽梳理;下篇以金泽镇的田野考察为基础,结合历史文本确立了民间信仰在整个中国宗教传统中的位置:民间祭祀礼仪是中国宗教的基底,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黏合剂,还是外来宗教借以创造性转化的依据,因而民间信仰实属理解中国宗教的钥匙。在全书结尾,作者对中国宗教之研究与宗教学之发展均给予展望,显示出该领域一线学人的文化责任感。就阅读体验而言,此书字里行间深情满满,对江南人物传统饱含赞誉,简直是对江南文化的一曲深情颂歌了~哈哈~
-
筱麻迦的评论在上海这样现代化的大都市一隅,居然葆藏民间信仰和祭祀的完整形态。太令人惊异了! 有点啃不动了,5.14补记:一个是作者的论述体系,一直没有找到那根最根本的红线;材料涉及从儒典到地方志,很纷繁;从小又生活在很淡漠的信仰环境中,可能对这些民间性的祭祀仪式什么的特别不了解,也没有伴随儿时记忆的亲切感。没看完。也许需要隔一阵子
-
优雅骑士的评论本书试图以金泽为例探讨江南民间祭祀的渊源乃至中国民间民间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与特点。但作者从金泽获取的材料根本无法支撑全书的框架和要解决的问题,结果以小见大的设想变成了作者的自说自话,学术对话的对象也主要是国内外关于宗教研究的一些基本著作,历史学者的研究被严重忽略,有着研究民间信仰传统的华南学派的作品更是集体缺席。显然,作者作为宗教学出身的学者缺少足够的历史学功底,没有能够很好地将金泽乃至江南的民间宗教与信仰同地域社会的发展变迁结合起来,更没有能够很好地把握宗教与信仰背后的人与组织的活动,而过于强调信仰本身,仅仅满足于套用国家与地方、正祀与淫祀、传统与现代、儒释道三家合一等大框架去解读民间宗教与信仰,完全没有体现江南地区的特殊性。作者的论证与材料几乎是完全脱节的,基本就是坐在书斋中闭门造车的产物
-
湮没人群的评论虽然把荤庙给素斋的和尚托管这个楔子很好,儒到底是学还是教的困境也展示了,但还是有不少地方跳跃或脑洞甚大
-
三清喵的评论近年来对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力作,对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的功力较深,对历史学的视野略显单薄。不过,李先生对以侯外庐为代表的夸大儒家意识形态的历史学者的批评,倒是振聋发聩。
-
丛林宜歌的评论1.强调民间信仰的广泛存在,中国宗教并不只有制度性的儒释道三家,高层学理之外尚有大量被视为蒙昧或者迷信的民间宗教实践,和儒释道共同构成中国的宗教。2.儒家不只有强调理性的孔孟之道,亦有周孔之教的祠祀传统,各种被官方认可的神灵体系,不输释道。3.美中不足在于,全程说宗教研究不能做成历时性的文献整理,要坚持田野调查,但事实上这本书还是历时性的文献整理比较多,后面也有提及《金枝》《哈利波特》以求进行横比,较肤浅地点到为止。4.对荷兰学者高延的频频引用让人对高延的著作长草,被安利了一套《中国的宗教系统》。
-
多余的猫的评论以小见大。从金泽一地入手,折射出的却是千百年来的关于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大讨论。对于杨庆堃、欧大年、张光直以降的理论是有推展和延伸的,甚至不与人类学和宗教学的学科体系有对话,还对施坚雅的城市史理论有所补充松动。而且对于经学和民间宗教的讨论也可以称得上透辟(毕竟朱维铮学生)。田野的确看上去是被淹没了的,但是从开头和脚注来看,作者的用意似乎还是希望把田野作为语境,这样也好。
-
睡美的评论最想看对江南好婆宗教体验的研究可是并没有,但还是感谢看了这书,汉人没有宗教性这种鬼话听了太久,差点都信了。刚意识到自己喜欢的很多江南说法都是萨满基底(我妈)
-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的评论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