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书写同性恋:历史与研究综述
中西同性恋现象:一个简史
后“石墙骚乱”时代的同性恋研究
国内同性恋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 同性恋理论:争论与发展
同性恋研究的范式之争: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
同性恋理论研究:从标签一互动论、建构主义到酷儿理论
第三章 同性恋话语与经验
现代中国同性恋话语之发朝:嵌入性抑或本土性?
背叛与救赎:男同性恋者的同直婚
文化缺失、代际差异与同性恋认同模式
第四章 家庭出柜的文化阐释
家庭出柜的影响因素及其文化阐释
仪式隐喻、社会拟剧与家庭出柜
第五章 同性恋政治学之反思
同性恋身份、“橱柜”政治与消费主义
同性恋研究中的身份政治、亚文化及话语之争
红色酷儿理论:同性恋政治学的批判性反思
内容简介
同性恋研究本书分为同性恋的历史叙述、经验调查和理论阐释三部分。作者在梳理中西同性恋史的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同性恋理论,即标签-互动论、社会建构主义和酷儿理论等。民国时期同性恋话语的演变很终诞生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身份与人格,它涉及同性恋身份和主体的本土性与植入性之争。经验研究部分主要探讨同性恋个体的生存现状、择友偏好、性角色与性别角色、代际差异与同性恋...
下载说明
1、同性恋研究是作者王晴锋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HicSuntLeones的评论目前将中国同性恋研究的理论疏浚做到本土化、全面化与反思性极致的一本学术书籍,选取的话题论点也十分有争议性与探讨意义。3.1、5.1与5.3应作为所谓中产酷儿们的硬核教科书:对于同性恋身份的话语意义争夺是性少数人群落实“必要性”生存途径的理论前提,但总体来看却陷入内部分裂的窘境——一方面是对采取“策略性本质主义”以达成社会革命动员的批判,同时批评新确立的性少数身份等级制度的重建和对异性恋文化的遵从式效仿;另一方面是酷儿左派将性身份与性实践化约为“欲望问题”,在肯定身份复杂性与流动性的同时,重返亲密关系私领域的“去政治化”做法视根本性的压迫制度为无物。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理清历史脉络、梳理各派思想并提供一些可供具体研究的实践领域,其中最可贵的是作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反思的严谨学术态度。
-
チャーハン的评论两大理论范式:本质主义视性态为自然范畴,建构主义则认为同性恋是历史进程和社会建构的产物。但我更好奇的是中国的同性恋话语实践与经验。按作者的观点,民国以前的所谓“男风”、“磨镜”并不构成特殊的身份类别,前者甚至不以同性爱欲为显著特征,而是一种权力支配、阶级次序的彰显。到了民国,受西方性科学话语的影响,同性恋活动被边缘化和病理化。但是中国的同性恋“有历史无文化”,这点从大部分女性反向书写的耽美小说中就能看出,它们把男男的爱与欲以异性恋性实践的形式呈现出来,本质上还是父权制下不平等的支配—顺从性别模式。其实对于现阶段中国同性恋群体的文化和自我意识是什么,我也不甚了解。另,提到身份政治和酷儿理论,规范化的抵抗也好,反规范化的抵抗也罢,我总觉得行政治是幻象。
-
单丛的评论粗读一遍,稍微感受到老师一直强调的那些学术理论和概念,另找时间精读。
-
MrCondom的评论从社会学理论阐述的层面看梳理的非常棒!不过从人类学田野进入的角度就有种“你说的都对,可用的确实不是人家那套话语体系”的感觉……跟魏伟的那本比起来真的是一下就明白谁是“圈内人”谁不是……但没办法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嗯,都挺好。
-
乌糸的评论生草论文的集合,这就造成了前后不一和互相矛盾。卷首语很草……经验研究实在太少,而且拿人类学仪式研究套出柜活动怎么看怎么牵强,作者的论证仅仅是仪式可以从人类学的神圣空间走出成为有利的,分析工具。还行的部分,应该是民国同性爱话语的历程。其他的理论简介,纯粹是简介…………好歹有点自己的立场好不好
-
带电作业的评论中国三个字史。
-
Printemps的评论这本书挺好使,把历史与理论争论粗略地梳理了一遍,不过因为没有从这些争论中提取出几个基本范畴去串起这些争论所以有些可惜。我粗读下来大概有这么几个范畴: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行为与身份,否定与承认(其中包含仪式的分析,对出柜的象征意义讨论得很有趣——我以后要补点社会学,人类学知识),主流与边缘,话语的策略性使用(其中包含污名与正名),东方与西方,生成(becoming)与固化(being)......其实行为与身份也算是生成与固化这个部分下的。 不过要反思的是性的研究用范畴去加以理解合适么?会不会不用范畴去进行理解会揭示出更多细节?反正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
电胆马的评论在梳理同性恋历史的基础上,对同性恋社群进行经验调查和理论阐。经验方面,主要关注同性恋社群的同直婚、认同模式及“家庭出柜”。理论研究方面,梳理、探讨并反思了关系同性恋的各种理论。
-
鸷群的评论本书对于某主题的研究还是颇为全面的,“第一章历史和研究综述”“第三章话语与经验”及“第四章家庭出柜的文化阐释”结合到了国内的本土现实当中,对于梳理与反馈的内容很好;作者的态度也是十分地中正,客观看待这一群体、并且做出研究。期待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多研究而来,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对过往历史、经验与理论的梳理阶段而已。评四星。
-
夏夜寂寞轻注销的评论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话题的争议性,对全球化与本土化、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的解读和反思很全面。 对同性恋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探讨值得思考:全球化有西方化的涵义,二者并不是取代的关系。对全球普遍主义的诉求并非不证自明,新加坡与亚洲内部其他文化显示了实用主义取向的同性爱欲实践,当非西方社会遭遇西方新近发展的性话语时产生的发展无法通过西方的经验来预见。 对酷儿理论及其他形态理论的批判也对中产阶级酷儿颇有警示意义:沉浸于“无需通过生产方式便可以自由选择商品和享受愉悦”的幻觉,无视根本性的压迫制度,无助于走向真正的同性恋解放。 这本书的内容对意图思考同性恋群体的理论及境况的人很有意义,其中拒绝立场先行、见到现象追寻原因的反思态度尤为可贵。
-
天宝著作郎的评论应该是国内最学术的了
-
云何不乐的评论差强人意。最后一章“同性恋政治学之反思”文献梳理不错,恰好全球酷儿政治、红色酷儿理论的主题也是我目前关注的,帮助蛮大。但总体说来,现实上很疏离,理论上几无创新,而且运用呆板(MB一处罔顾无1无靠的现实,拿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来将0与1的性角色说成是社会经济权力的产物,认为许多同志倾向于做1,但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使他们成为被插入方)。在将同志历史化、社会化、脉络化的同时,又把与之密切相关的单偶制、爱情、文化给本质化了,直接导致对同志的田野调查不仅是描述性的,同时更是规范性的(比如,认为HIV促使男同洁身自好,“浴火重生”)。虽有亮点,但硬伤太多,算不得佳作,但比方钢之流还是要强得太多……
-
巨斡耳朵的评论官哲话术写作的《女巫甄别狩猎指南》
-
Teddy0704的评论一句话结论,这本集子,作为普及图书,还可以;但按照学术著作要求,可以说,难以及格。 很认真的读了全书,想来是有资格评价的。从形式逻辑角度谈一谈。 这本书本质上是论文集,主体部分基本从知网上都能找到。至于绪论和第一章,无非是社科基金申请书上粘贴过来的。七拼八凑的集子本来就没什么整体逻辑可言,书后没有参考文献也是醉了,版本也没有说明白。 第二章和第五章所谓“历史与理论”基本是文献综述,作为“中国经验”部分的第三章第四章基本是访谈得出的内容。学问这么做,读读文献,做做访谈,发几篇C刊,未免太轻松了。 作者不断强调,要进行本土化研究,可惜,自己做的不过是聊聊天,然后总结一下。和论文里引述的那些文献作者潜心研究美拉尼西亚作为成年仪式的同性行为,或者马尼拉的gay host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
[已注销]的评论非常学究的一本书,从理论到实践总结得很全面,推荐作为专业读物。
-
jok的评论2017年10月出版,内容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