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推薦序
如何讓沉重的愛得到喘息? ──彭菊仙
承認對父母的殺意,擁抱已然崩壞的家庭 ──Miyako
導言
第一章 為什麼因父母所苦的人愈來愈多?
半數以上的殺人案發生在家人之間
家庭問題比工作更容易導致憂鬱
來自母親的壓力導致女兒罹患「婚活官能症」
將近七成的人覺得父母給自己壓力
不要被媒體上的「理想家庭」給騙了!
醫師才看得到的家庭真實狀況與陰影
造成殺意的三大主因──「父母過度干涉」「自卑感」「老人照護」
這樣的人要小心罹患「疲於父母症候群」!
第二章 苦於受過度干涉,而想殺死母親的女兒
母女問題比婆媳問題更嚴重
如今,「有毒母親」為何受矚目?
二十多年前的一句話,種下爭執的種子
母性沉重得不合理
怨恨母親,就是在浪費時間精力
不是「原諒」,而是「放棄」
脫離母親控制的獨立作戰
「外公養孫子」能有效處理以孫子為中心形成的對立
拓展自己的世界,斬斷共依存關係!
重新審視與母親間的關係
第三章 苦於自卑感,而想殺死父親的兒子
嚴格的家庭或世代相傳的名門,煩惱多多
考試、學習、工作……面對父親的挫折感
容易讓孩子產生殺意的不只是嚴父而已
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在精神上「殺死父親」
不能選擇父母,卻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意識到「父親終究只是個凡人」
重新審視與父親間的關係
第四章 因照護問題,而想殺死父母的兒女
照護父母,真的是孩子的責任嗎?
照護期間平均五年,最長可達十年以上
失智症照護對親子關係來說尤其辛苦
「兒子照顧者」容易導致虐待
照護父母三個月,很夠了!
不要被親戚「冷血無情」的指責給迷惑了
父母年老之前,先體驗一下照護的實況
解決父母照護問題
第五章 雙重殺──同時期降臨老人照護的問題與養育子女的煩惱
人不只會想殺父母,還會想殺子女
養起來輕鬆的「好孩子」行使家庭暴力
蝸居在家或拒絕上學都是理所當然的
在家失控的小孩跟成熟的小孩有什麼不同?
無法脫離父母控制的中年單身寄生族
待得舒服的家庭才最危險!
孩子養到十八歲,父母的任務就結束了
防止自己變成「有毒父親」
防止自己變成「有毒母親」
第六章 治療「家人這種病」的方法
世界上根本沒有理想的家庭!
家庭只有「孽緣」與「束縛」而已
兄弟姊妹間感情本來就不會好
就算不給父母送終也無所謂
防止家人間的金錢難題
活到七十五歲,剛剛好
做了父母,才體會到的事……
一輩子都得「家人這種病」也不壞
遠離「家人這種病」的七條守則
補章 給想殺父母的人的處方箋
開給患者處方箋的藥,只有兩種
結語
内容简介
「爸媽,對不起,我已經撐不下去了……」
現代人的最新名詞──「疲於父母症候群」!
‧殺人案中,有一半以上都發生在家人之間
‧近七人的人覺得父母是「壓力」
‧近五成的人曾經有過「要是父母死了就好了」的念頭
‧產生殺意的三大主因是「過度干涉」「自卑感」「老人長照」
女兒想殺死母親、兒子想殺死父親、媳婦想殺死公公,再加上照護殺人、老老雙殺……家庭這種東西,已經開始全面性地崩壞。
然而……
有想殺死父母的念頭,很不應該嗎?
又有誰想過,這些悲劇的背後是什麼?
夫妻這種病,離婚就好;家人這種病,卻是一輩子的孽緣!
母親把女兒視為分身,女兒受不了控制而想殺死母親;兒子怎麼做都無法超越父親這堵高牆,自卑到想殺死父親。
現在,殺意最濃厚的,集中在四到六字頭的中老年世代──他們的父母開始衰老病弱。
但,你敢把他們丟著,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嗎?
「照護年老的父母是孩子的責任!」
「照護父母是孩子盡孝道的最後機會!」
結果照護者憂鬱症和虐待問題暴增!
尤其是當父母有失智症……
照顧失智症的父母,就是親眼目睹父母的人格逐漸崩壞的樣子……
甚至有人不惜離職,最後面臨「是要餓死自己、還是殺死父母」的絕境。
同時,這群父母照顧者的小孩,正好從青春期轉為大人──假設小孩問題多多,拒絕上學、失控家暴、足不出戶至中年呢?
那就變成……
雙重殺──想殺死父母,又想殺死兒女!
「請珍惜父母。」
「請多愛孩子。」
無論說再多的好聽話,也無法拯救苦於家庭問題的人。作者送給這些人以下最好的藥方──
‧承認對父母的殺意,家庭本來就是會生病的!
‧與家人保持距離往來,尤其是孩子養到十八歲,父母的任務就結束了!
‧不要為了家人而犧牲!把自己擺在最優先,沒有什麼不對──你過得好,父母才會好!
‧照護交給專業人員,去做只有家人才能做的事──關懷父母!
該反抗就反抗,該放手就放手!
家人相處起來不舒服,只是剛好而已!
下载说明
1、好想殺死父母……是作者石藏文信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日出勉力爬開中的评论大致讀了一遍,但這書,父母是不會看的也不願意看的,尤其是"盡孝道"觀念盛行的文化下。既然不看,這書最需要被重視的"教育意義",大概也有限。
-
蜘蛛君的评论这个名字估计会赶走一大批目标读者
-
huogedi2的评论没看过的就别评分了。这本书给了很多使用建议,让人重新审视家庭关系,难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