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放任自流的时光

放任自流的时光

作者:(美) 苏西·罗托洛

分类:传记

ISBN:9787519432423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标签: 传记  文化  人物传记 

章节目录

圣物匣(自序)
第一章
鲍比画像
格迪斯民歌城
红色家庭
父亲之死
红尿布婴儿
红色迷惘
美国往事
逃过了死神,逃不掉那爱
争取种族平等大会
河滨教堂
以爱之名
珍贵时光
布里克街
村民
采集火种的人
词与曲
挚友
LSD初体验
酗酒的男人.蹭书的女孩
几乎成名
你想要的是什么?
处女唱片
南方之旅
第二章
答案在风中飘
天各一方
鲍勃的信
毕加索启示录
伊特鲁里亚拱门
暴雨将至
久别重逢
艺术 戏剧 电影
时代在变
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
罢唱埃德.沙利文秀
哈蒙德的蠢货
温暖的日子
山雨欲来
布莱希特
白色恐怖
民谣的叛徒
一切不过是命运
捉迷藏
女人的烦恼
被遗忘的时光
左翼的希望
天还未暗
盛名之下
她们恨他
曲终人散
重返61号公路
再回首
尽在歌中
烟瘾
第三章
从头再来
古巴之旅
剑桥时光
远离新左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贫民窟女神
夏天
别回首
尾声
后记
译后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获奖无数的文艺经典,鲍勃·迪伦女友苏西·罗托洛回忆录。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写的是1920年代的巴黎左岸,苏西·罗托洛《放任自流的时光》写的则是1960年代的纽约格林威治村。这是20世纪两段耀眼的黄金年代。

◆国内著名翻译家陈震全新增补修订版本。

◆精装,草絮封面,浓浓复古怀旧感;内文采用60g瑞典轻型纸,轻盈柔和。

【内容简介】

20世纪六十年代前期,苏西和男友鲍勃.迪伦一起居住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那是特别的年代和特别的地点。冷战阴影、核危机下,作为反文化运动的东海岸诞生地和大本营,格林威治村汇聚了时代的精神。民谣复兴运动,民权、女权、同性恋权益等各种运动在格林威治村风起云涌,激情澎湃的反叛时代和置身其中的绚烂人物互相塑造,创造着历史。

与其说本书娓娓道来的是苏西和迪伦共度的时光,不如说它是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艺术的全记录。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悉数登场,一件件生动活泼的轶事跃然纸上。

"我讲述的是自己的20世纪60年代,以及当时的格林威治村--我在那个大时代从皇后区移居到格林威治村,村里的那段经历塑造了我,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是个令人惊叹的时代,一个充满了抗议和反叛的多事之秋。整整一代人在18岁时被允许喝酒、战死,却要等到21岁才能拥有选举权。动乱在所难免。言论制造了音乐,音乐又制造了言论,鼓舞着我们走上街头,要民权、反核弹、反越战。与此同时,1950年代保守僵化的道德观也在1960年代黯然退场。'垮掉的一代'已经砸破了它虚伪的外表,而他们的下一代--我们,将它彻底冲破。"

下载说明

1、放任自流的时光是作者(美) 苏西·罗托洛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bookbug的评论
    纵然是迪伦的首位真爱,是迪伦第一张大获成功的唱片《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封面女郎,是迪伦数十首经典歌曲的吟咏对象,苏西的这本回忆录却并没有把自己和迪伦的爱情往事当做卖点,至少不是唯一亮点。因为个性独立的她,从来就没把自己当做迪伦的附庸,不论是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还是分手后几十年来直到当下,拒绝谈论迪伦被她身体力行着。她淡然和坦然回忆的,其实是自己放任自流的一生,是50年代麦卡锡主义阴云下美共和工人阶级家庭的成长纪录,是独立文艺女性的艺术自觉和情感自白,更是60年代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民谣艺术群像。那个让迪伦如痴如醉的文艺女生,那段令人怀念的如水岁月,那些令人向往的艺术人生
  • 安非我名的评论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书店里,第一眼就喜欢,因为书名,因为鲍勃迪伦,一看要58,转身就去网上订了。到手的时候是星期四,翻看第一页就离不开了,甘之如饴,以至于今天早上六点酒醒来,就一定要把它看完,原以为是垮掉派的作品,我以为我会看到一个在格林威治村颓靡的迪伦,实际上这个由迪伦初恋女友写的作品远不是这样,这本书根植于时代,其中作者对于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看法与独立思考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更不用说她对待艺术的态度了。这本美国六十年代的非典型青春回忆录推荐给大家,译者陈震很不错,翻译得很有味道,既没有刻板翻译,显得假模假式,也没有丢失那种独特的美国文化韵味。以后要多读。 题外话,这本书及前一本,让我看到了不同于古典派的长篇写作方式,值得学习。
  • nothing传叔的评论
    抱抱涤纶的部分无抱可言,不抱抱涤纶的部分太小确幸,强调红色家庭出身,但阶级认知不及格,左派幼稚病典型,情史避重就轻(也可能不想写,那为啥写这书),记事有头没尾。果麦生怕料不够,特意要加上“草絮封面、瑞典轻纸”的噱头,真是low穿地心。。。
  • 冷山的评论
    她和迪伦相互依偎地走在积雪的琼斯街头,迪伦冻得缩着肩膀,苏西紧挽着他的手臂,一脸的幸福洋溢。甜美的爱情足以温暖人心,仿佛融化了那个寒冷的时代。ctmd为什么美好的时光总在过去。
  • 把噗的评论
    搭配《鲍勃·迪伦在纽约》一起阅读。
  • 琼林的评论
    不知道编辑怎么选的封面照片,印刷质量加黑白处理,使Suze看起来像Dylan的妈!哎,两人这么多好照片。
  • 鲁闽的评论
    虽然分为三章,但并非严格的时间顺序,有些段落前后重复,更像是随手写下的一些记忆碎片的汇编。这种文章,年轻时读会认为是流水账,年老再读可能就是吉光片羽,给一滴水就可以折射出彩虹,无需多言,这样恰好。中文封面不仅像英文封面那样有苏西和迪伦的合照,还为书名冠以“鲍勃·迪伦和我的故事”这样的解释,这其实违背了苏西的初衷,她是她,他是他。49页Old Spice译为“老香料”不如译为“欧仕派”,人名乐队名恐怕还是都保留英文比较好,译成中文又不都保留因英文反而不方便读者回头去找。反过来讲,中文注释不够,很多人名和乐队应该有更详细的注释。有一处把“公众”敲成了“全众”,还有一处文字错误(忘了具体位置)。最大的收获是,洗发露和沐浴露用完了,想去买欧仕派试一试。
  • Y.的评论
    读到苏西说自己在涤纶老师歌里扮演的角色的时候很感动,轻描淡写、不愿提及、但也并不介意自己扮演了缪斯女神的角色。她更愿意把自己从那些歌里抽离出来,否则的话,她说会亵渎了他的创作,使它们变得狭隘,而他的歌曲本是他献给世界的礼物,它们属于那些被打动、被认同、被找到精神契合点的听众。说出这样的话的苏西本身也已经很伟大呀。 还有六十年代真好……为自己的思想而活,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为自己的信仰而活。想要的就去争取,活得深刻而且给后来的时代留下了太多。那群年轻人想要改变世界,并且真的做到了。
  • 鸭梨山大榴莲的评论
    过剩的创作歌手扼杀了民谣,使得民谣慢慢死于厌倦。
  • rock3的评论
    非常好看的一本回忆录,关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那些事儿。
  • [已注销]的评论
    新版,增补完整
  • nrty的评论
    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精彩的60年代,17-23岁的黄金岁月。苏西对诗歌、喜剧、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热情和投入,对迪伦的影响可见一般。“我很高兴我登上了那班地铁,并在正确的一站下了车。”
  • 果冻儿的评论
    设计太好了,无奈翻译(或者本来苏西的文笔就不太行)生硬,看了五分之四吧
  • 大米荣荣的评论
    是写给自己的格林威治回忆录。你们都喜欢Beaz,其实苏西小姐姐才是那个时代的真女神呀。她承认迪伦是天才,但“天才不是有道德的天才”。强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到成就都独立于“情人”光环外的这一点,比迪伦更“60年代”。太喜欢太喜欢她了。
  • 长安居大不易的评论
    虽然写的比较杂,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风情是很好的近身展示。让我感动的是,虽然有感情和利益的纠缠,他们两个没有说过对方一句坏话,能感受到爱和欣赏,而这爱和欣赏竟然是双方的,苏西果然不是也不满足于做一个名人身旁的小女友。她很有头脑,参与政治运动,自身也很有才华,更难得的是头脑清晰,对万事展现了一种淡然的态度。她在Bob身边不卑不亢,就像那张专辑封面一样,从来都是平等地并肩行走的。
  • 的评论
    非常好读的一口气读完。像一本记录了三年的日记,爱情是其中的亮点但不是卖点。算是了解到一些60年代的那个鲍勃迪伦,更多了解他第一任女友的 Suze.
  • 刘小流的评论
    发自内心的觉得可以影响世界。
  • 雁渡寒潭的评论
    增补版。苏西太多方面比迪伦更出色。
  • asuka的评论
    苏西真好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真好啊。
  • Demi Shaw的评论
    珍贵的记忆,经典的翻译…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