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思想产业

思想产业

作者:[美]丹尼尔·W.德雷兹内

分类:文化

ISBN:9787305210594

出版时间:2018-12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标签: 文化  政治学  思想 

章节目录

致谢 / 001
第一篇
引 言 思想市场的变形 / 003
第一章 思想重要吗? / 023
第二章 悲观主义者、党派分子及财阀如何改变思想市场 / 049
第二篇
第三章 对学术研究机构的常规批判 / 087
第四章 为什么经济学繁荣发展,而政治学只能勉强生存 / 120
第五章 时移世易:这已经不是父辈时代的智库了 / 146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公共思想私募市场 / 173
第三篇
第七章 知识分子“品牌”的希望与危机 / 207
第八章 思想产业在正常运转吗? / 234
第九章 推特传播思想:不可不说的思想社交媒体 / 258
结 论 思想产业的黑暗骑士理论 / 281
参考文献 / 301
索 引 / 327

内容简介

★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图书

★2019南大出版社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好书

★一本料多、劲爆、老练的美国思想产业实录。公共知识分子跌下神坛,思想领袖居于社科金字塔顶端。

“我们致敬《思想产业》……对美国思想市场历史脉络的细致梳理,它揭示了传统权威公信力下降、政治极化和经济不平等加剧,是造成美国思想市场权势转移的深层动因,为我们观察当下的文化状况提供了有效入口。

我们也致敬作者德雷兹内,他从思想产业内部出发,颇具勇气地批判了思想领袖为得到富人赏识而丧失信仰和原则的犬儒行为,并重申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与道德底线。”

——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致敬词

内容简介

公共知识分子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总是在一些拥有极高话语权的政治评论杂志上,围绕各种类型的话题发表意见。但近年来,公共知识分子却被另一类思想家所取代,这一新晋群体被称为思想领袖。与公共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思想领袖通常在那些与公众联系较为紧密的机构工作,而较少在高端杂志上进行辩论,他们的想法总是雄心勃勃且备受称赞。

当代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已经按照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模式来组织与运营。这些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丹尼尔•W.德雷兹内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向我们展现了当代美国乃至西方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活。德雷兹内认为,尽管当今的思想产业存在一些负面的内容,但它非常擅长广泛地传播思想,并吸引着大量渴望新想法的人。

下载说明

1、思想产业是作者[美]丹尼尔·W.德雷兹内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malingcat的评论
    自《最后的知识分子》以后,经眼的又一部敢言之作。料多,易读,火辣,正是“思想领袖”范儿。虽是以智库和外交为核心,却切中了当下普遍的“思想市场”的病脉。大学里的知识分子,在故步自封的象牙塔里老去。而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要么作为英雄死去,要么苟且活着,直到目睹自己被逼成为恶棍”,这是思想产业的“黑暗骑士”理论。第一章提纲挈领,最值得赞美。最后一章用了很多笔墨以作者亲身经历举例,是自夸也是自嘲,相当矛盾,相当有趣。另外,作者全程吐槽TED,有同感。
  • 大脸的评论
    力荐。作者以知识分子主导的思想市场为讨论主题,认为“公众对主流思想的不信任、政治极化加剧、贫富差距加大”三个力量,将创造观点的思想领袖推上了舞台中央,而观点批评者和戳穿者的知识分子黯然落幕。作者驳斥了看衰思想市场的四种观点,一是在物质和财富支配世界的情境下,思想没毛用;二是网络与媒体淹没了所有声音,有价值的观点也无法被聆听;三是宏大而抽象的观点在民粹主义者眼里,空无无物,注定失败;四是怀旧主义思想,即思想是统治者积累财富的合理化说辞或者是维持统治的工具。把持权力是政客们的零和博弈,作为重要斗争工具的智库,影响力式微,源于资金支持变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极端分化。作者还探讨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冷热境遇、智库的1.0到3.0的变革、经济学家的写作模式等诸多方面。语言幽默犀利,推演引经据典,清晰爽快!
  • 千无千的评论
    政治极化、社交媒体兴起、智库市场化带来的传统智库、学者权威的消解,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如何认识政治学者距离外交决策越来越远的问题?长期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秉持着结构主义分析视角,认为国际关系下的大格局问题完全都是有结构性的力量决定,个人的短期的因素无足轻重,但对于政治决策者而言我只需要知道在如此情景下我该如何决策,你严密论证结构性因素反而缺乏解释力和实用性。这也许就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间的差异吧!
  • 昊天幽幽的评论
    当下是意见领袖而非知识分子的时代。同感。作者剖析了现象与成因,跳出悲观或怀旧的调性,展望未来——他多少把希望寄予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精神。最后一章即是作者自我审视的产物。知识分子要么感叹自己与名利无缘,要么名利双收后满怀愧疚。后者有意义些。
  • 黄克思的评论
    公共知识分子,舶来品在美国的境况。停留在十年前的微博博客上的公知印象要改观了。明星知识分子,那边是明星,这边是国师。美国杂志期刊是真的牛逼。
  • 尤里的评论
    对某些所谓的“跨年演讲”的认识有帮助。
  • Kelvin[未注销]的评论
    自问手汗不算严重,然额看完封皮字花了,难不成书也有趁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