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未知的语言
无言
汤水与薄片
筷子
无中心的膳食
空隙
柏青哥
城市中心,空无中心
无地址
车站
包装
三种书写
有生命与无生命
内在与外在
鞠躬
破门而入的意义
免除意义
小事
如此
文具店
写出来的面孔
百万身躯
眼皮
暴力的书写
符号之屋
内容简介
1966年,罗兰·巴尔访问日本。此后,他又两次到访东京。对巴尔特而言,日本之旅充满想象、体验以及愉悦。“我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强烈的、既深沉又微妙的快乐。”在1970年成书的《符号帝国》中,巴尔特把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语言、膳食、游戏(柏青哥 )、城市、文具店、诗歌(俳句),甚至眼皮,这些“能指符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在巴尔特看来,日本文化现象的精髓便是具有禅宗意味的空无性。追随巴尔特独特的思想脉络,在全书26篇随笔式的叙述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巴尔特作品中鲜有的文学格调,体会苏珊·桑塔格所说的“巴尔特也是位唯美主义理想者”,也可以对日本社会及其背后的文化本质有崭新的认识。
下载说明
1、符号帝国是作者[法] 罗兰·巴尔特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已注销]的评论最有趣的是将日本料理当作一种“可写性文本”//对于巴特的“日本”或许不太应该去强调一种所谓“禅宗”的精髓-空无,这仍然是逻格斯中心主义式的。另一些肤浅的评论认为此书都是巴特一厢情愿的意淫,但他并非阐释现实日本的文化符号抑或描绘现实日本,而是自己对于那些(他认为的)空指进行意义生成(纯粹的书写乐趣?),和展示一种不同于西方逻格斯中心主义的符号体系。但,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即使是单纯的)“空无”会造成一种以缺席为在场的新的中心吗?在后殖民视角下,巴特会遭到攻击否:过多地强调西方-日本的对立,主体性也太强了吧、日本或许成为了批评西方的“工具”?最好还是应该仅仅将其视作“文本”,改个名字吧,就叫Garabagne好了(博尔赫斯感?)(p1-3 在那遥远的地方)//果然是结构-后结构的转折时期的作品
-
Liew Enomis的评论“空泛连接着确切……”熙熙攘攘的世界中,唯一向我们显影的便是凸显出符号的痕迹的种种物与面孔。它背后是什么呢?有即是无,多即是少,盈即是空,一切符号的意义都是挂悬着的轻柔的趣味,私隐私现。不必思虑味是何入,色是何形,只需要躺卧和走动,就能体验符号的组图与羹。宁静、爆裂,共同止步。
-
艾克君的评论巴特将日本解读为一个文本,而不是一种对东方的西方式诊断。更重要的是,他将日本解读为一个最终不可读的,超越于传统解读试图达到的恢复稳定、有限意义之外的文本——没有至高无上的所指固定住符号的链条,没有根本性基础——这使得符号极其微妙、自由地绽放。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法国学者罗兰.巴特一本非常精彩的小书,借助于他在日本的实地生活经历和田野调查素材,将日本文化中的诸多重要符号,一一给予准确而精妙的阐释。既是一本西方关于日本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又能够管窥巴特的符号学研究方法与思想心得。值得推荐。
-
Ssseol的评论阅读此书需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已经被逻各斯中心主义荼毒致死的老外 如果视角没有及时转换过来可能就会像我一样觉得这书从头到尾都在鬼扯
-
ハム的评论巴特对日本文化中各种符号之意义的阐释,最终都归于具有禅宗意味的“空无”。其中对俳句的分析尤为有趣,俳句的特质在于其“不在场”,明白易懂但无所意味。它既不描述也不定义,它的作者只是记录一些琐碎平常的简短事件,花费最小的力气给出象征、隐喻和忠告,从而达到写作的深刻和完满。而对于俳句的阅读,就不应该是引进意义、煽动语言,而是悬搁语言,只需反复思索而无需解答。巴特将俳句比作回音,“回音的方式表达了两遍:只读一遍这精美的言语,就会使意义囿于完美之物所带来的惊讶、囿于完美之物的锋芒和猝然;多读几遍,这就预设着意义有待发现,就会伪造出某种深刻性。间于两者,既不特殊化亦不深刻化,回音只不过是在对意义的无力之下抽取了一个表达方式。”意义则是“一道闪光”,只是“光影的一个抓痕”。
-
Sumeili的评论???书写。空无。西方的野蛮与暴力。闪光的分析是有的,但阅读的大部分时候都不知所云。太晦涩了觉得。还有些故弄玄虚和神化。
-
绝缘儿的评论9.24 挺薄,《包装》和《内在与外在》两篇最惊喜。用一套在巴特心中即将崩塌的符号和意义体系,来诠释日本,有趣且过瘾。核心是“空”,体系是“禅”。执拗于框限、过程、动作、工作,于是产生匠人。空无中心的城市,分成无数的丁目、番地,块状街区,是活生生的另一种系统性。万物被“空”的框限所框限,被“空”的符号所承载和传送。木偶戏打破二元关系,消灭内在与外在的传递。禅宗式地只抽取一种表达方式,执着于(框限的、空的)符号和形式,放弃意义。描述和定义都在俳句中消失。盘绕自身,优雅的环路,即为日式的自身与自我。想起那句“人即信息”。「毗邻奇遇的灰暗之地」
-
kylegun的评论70年的日本符号远没当今那么光怪离奇,所以整本书就像过时的东方幻想,把料理俳句能剧柏青哥扯出个中禅意能指也就罢了,连丹凤眼都拿来文化符号分析就有点种族歧视了……当随笔散文看看倒也不坏吧
-
微笑迦朵的评论2018年读书006。作为重译,这本小册子称得上罗兰的“菊与刀”——几条注释陈述了一些翻译的意见。在P16页的"曼谷“水上市场,是不是个错误,还是日本有个叫曼谷的水上上市场?虽然只是随笔,真感觉罗兰对日本以及文化的理解,算得上入里。对日禅宗、日料、文乐木偶戏(连续多篇P53-69)、俳句(同样多篇P75-94)、文具、柏青哥、面孔,加之罗兰特有的表达——法哲这方面是真能唬住人。比如下面这句——反正,我是信服的。他说在日本,宗教只是一种礼仪,进一步说,礼仪取代了宗教;他说西方男扮女装是为了变成女人,而东方,不模仿女人,而是意味着女人——这会通往对一种纯粹的美的热衷吧。另外,我一直记得有人说“在日本,性只存在于性欲中,而不在别处;美国则相反,性欲无处不在,就是不在性中”,这回算是找到出处了。
-
亜空的评论蛮喜欢他对俳句的冷峻态度:无起源的光芒游戏、没有起源的复制、没有起因的事件、没有本人的记忆、没有维系的言说、一个让人放心的谓词游戏。(虽然说这么多不如周作人一句翻多就没味了,不论内容,法国黑话就是很带劲)
-
Kidult的评论抽象的洞悉,锋利又细腻
-
黑心橘的评论从巴特的眼光看来,俳句(以及类似事物)的存在是制造空无、消解意义的明证。
-
女宛心兑的评论文笔太好,写的也还蛮有新视角的。
-
feeling的评论我期待一种新颖的解读日本的视角 结果读到一种故作高深的无聊 高度抽象的描述一种日常就失去了这个日常的特性 就说米那点事儿 不是只有日本料理有 全世界吃大米饭的都这样 可聚可散 程度主要看你吃的是东北大米还是泰国香米 总序中说萨特是雅俗共赏的社会名流 巴尔特则仅能享誉学界 看完这书我就呵呵了 这句黑学界黑得挺隐晦啊 翻译也很影响阅读品质 我再读一本试试 先不妄下定论
-
佳木斯的菠萝的评论巴特默认东方禅宗是贯穿于日本文化并独立于西方思想的核心知识型,并在此基础上默认“空”这一概念为禅宗的核心概念,然后以此为分析的切入点去解构出日本文化生活中的美感与独特之处。在每一案例中,巴特都尽可能抓住与西方文明相左的异己特征,并以此为论据来说明一个现代化国家可以在西方中心的文化之外自足的生活,证明异质的文化力量也可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说明,人们可以以一种不同的话语交流,不同的工具思考,不同的方式生活,文本可以以不同的模型解读。但是若非要说巴特在这本书中的解读多么的出色,未免也有些“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
OGU的评论为了理解筱原和坂本的言说而读
-
天空的评论罗兰巴特写日本
-
误道人的评论符号学分析示例。符号帝国,符号是空的,帝国的仪式亦无神灵。
-
ben afrant的评论西方的目光,朝向东方的异景。感动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