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人类的印迹与城市的表情—李新
请先阅读
二十世纪上海中文铅活字字体设计、铸制简表
二十世纪上海十款经典中文铅活字字样
1843—1861
1868—1899(图001—008)
1900—1909(图009—030)
晚清上海印刷业的变迁
——印刷教育工作者郭宝宏口述
1910—1919(图031—048)
1920—1929(图049—071)
1930—1939(图072—117)
我们字体设计最辉煌的时间段是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表现内容、变化最多
——工商美术收藏家左旭初口述
1940—1949(图118—156)
“姚体”我刻了一千三百多个字,那个时候我只想怎么样为自己报社做一些贡献
——刻字工姚志良口述
1950—1959(图157—187)
我们成立字体室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整理和统一新旧笔画的字形
——字体设计师陈其瑞口述
1960—1969(图188—230)
二十一岁的时候,我设计了“留兰香牙膏”包装
——包装设计师赵佐良口述
1970—1979(图231—272)
宣传画的特性决定了标题字体的变化不宜多,要求规范、大气、醒目、具有号召力
——美术编辑林伟光口述
1980—1989(图273—332)
画插图、写字,以前动手对做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书籍设计师袁银昌口述
1990—1999(图333—352)
美工老早(以前)叫“万金油”,百搭呀,样样要做的
——美工陈立建口述
黑板报是居委会的一个窗口,主题要明确,版面要清爽
——美术爱好者乔照华口述
2000—2014(图353—400)
字体对我来讲是画面的一部分,是当作图形去写、去设计的
——插画师薛颖峰口述
最后,封面上“繁花”两个字是我自己写的
——作家金宇澄口述
希望“新人文宋”能给当下的中文正文字体的设计、排版带来新的思考
——设计教育工作者陈嵘口述
参考资料、后记、鸣谢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4年初版之修订版。 除修订了几处谬误及添补参考资料外,增加了一页内容:“二十世纪上海十款经典铅活字体”,并赠送一张8开海报(海报图案随机)。
100多年
400多幅图例
12位口述者
呈现上海汉字书写和设计的脉络
本书以上海一百年间的印刷品实物组成视觉线索,为传统 书法之后汉字书写和设计的痕迹、脉络,构建了一份系统的、客观的、清晰的基础档案。这些图例通过手写、设计及石印、铅印、胶印等近现代印刷工艺的再现,为我们保存了20世纪上海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种种记忆。同时,也为近年来国内外掀起的字体设计热潮提供了一册可交流的读物。本书获2014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下载说明
1、上海字记:修订版是作者姜庆共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老姜的评论本书为2014年初版之修订版。 除修订了几处谬误及添补参考资料外,增加了一页内容:“二十世纪上海十款经典铅活字体”,并赠送一张8开海报(海报图案随机)。
-
BetterMe的评论非常好
-
Lithium的评论很多附图都是原样大小,印刷质量很高,看起来略震撼。
-
☆ω☆的评论错了买的是这个,送的是棒冰小海豹,图不错,字体设计美
-
Casino的评论这书我给六星,做的太漂亮了,时间仿佛凝固在了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是留在我们每个老上海人的记忆之中。
-
圆脸儿拒宅的评论20191219,重庆来福士言几又。站着翻看完,脚底疼。每一页都很有看头。一比一翻印色彩还原得超好。
-
水音的评论虽然我字写得很烂,但是还蛮喜欢看说字体的书的?
-
深藍的评论粗略翻看
-
Madeline的评论项目调研借阅。这本单讲百年上海字体发展史,是很独到和刁钻的方向。十年一章。通过采访百年上海字体设计师/美工们并收集展示其作品,展现百年上海字体发展和沿革。 最后雅昌印刷真的精品。
-
昊子的评论正是这些old fashion的这些字体,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印刷版是从哪里来的。从中国的书法,到雕版印刷,到民国的石印本,残存的大招贴,现在街头的门面。这种相当于素材的图录或者说剪贴簿,有翻阅的价值。印刷的清楚啊。 45页的广告:“宝号欲推广营业乎?欲登有效力之广告乎?”
-
游福的评论从印刷的兴起、美术字体的演变、广告设计的进步至后来的电脑影印技术的不断提升、老设计的衰败没落后又被人记起,都告诉我们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过去了,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这也是历史,更是一种视觉资产。 我的是上海中国国货公司的广告海报哦
-
曼哈顿不倒翁的评论不错不错!
-
天鹏的评论值得收藏的一书,大量的老字体。其中,金宇澄谈字体设计最好,总感觉他没讲完。好吧,我去读《繁花》……
-
胝耑闪倍小久王的评论《上海装帧艺术作品选》里面有“汤世良”老师,这是汤老师用的第几个别字了?
-
木少眠的评论史料
-
静川的评论这里讲的汉字 主要是印刷体 更多的是美术字这种变体 在上海这个的大背景下 书籍商品方面的应用 既有史料的运用又有人物的访谈 内容详实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
惜曦夕的评论以前的印刷字体、美术字体、标语字体、民间字体,都好好看。那些报刊书籍包装设计电影海报演出宣传的字体都好美,还有颜色搭配的也超好看。现在的人也不能说审美退化了,只能说大家都变懒了,能简就简。
-
pamelalala的评论视觉性动物
-
Eva Chen的评论问老板借的2个小时快速浏览了一下,内容挺充实的,从繁体到简体的包装海报设计字体的演变,加上采访了一些字体设计的前辈们,感慨了一下上海设计字体的历史进程。内容多以鉴赏字体设计为主,感觉里面的字体可以选几个有趣的临摹一下。
-
太没溜了的评论不同读者有着不同的感受。作为非印刷业、视觉传达行业的从业者,我从本书种更多感到了文化社会的变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风东渐,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中英双语日历、儿童读本、股份公司招股书都已经出现,当时的家庭打扫卫生也是使用笤帚、簸箕、抹布种种,民国时期的娱乐方式戏曲、电影、演出丰富多彩,内容丰富性、艺术性也不逊于当下。因为人非生而知之,知识文化的传承也存在着损耗,遑论继承发展?所以我们的社会文化就像向上爬行的蜗牛,日上一尺,夜落五寸。现代人不要过多的对当下的先进性沾沾自喜,面对矛盾问题应该求诸于先人,如果真的能少走一些之前跳过的坑,就是真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