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绪论
上篇 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
一 游方弘法
二 传教利器:“释氏辅教之书”
1“小说”还是“传闻”?
2“释氏辅教之书”的性质
3传播渠道
三 神奇灵验与皈依佛教
四 冥间的恫吓:古人如何接受天堂地狱说
1天堂地狱说与弘法
2游冥间
3信徒心中的天堂地狱
五 战乱相寻催生朝野佞佛?
中篇 造像记所见民众信仰
一 引子
1解析造像记
2造像者身份与造像方式
3造像题材与祈愿一致吗
二 崇奉对象的历史演进
1释迦造像
2弥勒造像
3观世音造像
4无量寿(阿弥陀)造像
5卢舍那造像
6多宝造像
7思惟造像
8浮图、塔
9佛像
10像
11玉像
12石像
13天宫像
14崇奉对象演进原因探析
三 发愿文的世界
1如何赴来生
2离苦得乐
3来生居何处
4值佛闻法与龙华会首
5成佛与成正觉
6世俗祈愿面面观
7众生与家
四 民众心中的佛法、佛、像与觉悟
1佛法意义何在
2“成佛像身观”的背景与意义
下篇 民众修持方式及其社会影响
一 造像供养的内涵与特点
1造像流程与供养内涵
2造像兴福能破戒吗
3信徒如何应对
4民众造像的特点
二 佛教信仰的社会影响
1佛教信仰与社会团结
2追福
3造像“猥滥”与僧团整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400~580年纪年造像记目录
索引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的兴衰变化;剖析了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涉及生死观念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民众的社会观念等;还考察了部分民众对法、佛、像与觉悟之途的理解。同时还揭示了造像供养与中土传统祭祀的关系,分析了兴福造像流行的历史意义,探讨了佛教信仰广及朝野的时代意义与影响。
下载说明
1、佛陀相佑是作者侯旭东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匪熊的评论再提醒大家一句,那个id为风景的人就是个无脑喷子,社科甲骨文系列的书出一本他黑一本,往往还是在还没上市的时候就黑。没想到已经黑到启微系列了。我在甲骨文另一本《亢奋战》中的短评中提到过这个人,大家擦亮眼睛注意这个人。
-
飞花子的评论侯老师签名本,并当面告知了他几处注释的印刷错误。(ps:我老师是侯老师学妹,都师从何先生)
-
DRYJIAYOU的评论虽然本书写作的时间很早,但是至今仍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其一般结论仍然是基本站得住脚的。作者大量收集了造像记,探究民众心目中信仰的变化,认为这一时期普通信徒的佛教信仰不成体系,对佛教观念的认识都是比较简单的,不完全合乎教义要求,所接受的佛教诸观念间也多未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整体。信徒对佛教的接受是经过了个人主观的筛选与组合。换言之,佛教在五六世纪经过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中,最终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与中土文化没有收到根本性的震荡与冲击,“灵则信”,民众在本土文化框架与背景下接纳新文化因素而已。这一时期民众中的佛教信仰是相当世俗化的,不拘于教义,可以说佛教在实践层面上的中国化在五六世纪就已经完成了。此外,佛教还促成了中国共同思想观念的形成,这段时期可谓是中国民众思想史的“成型时期”。
-
tradition的评论这书不错,全部是一手考古基础上的画表格做总结,要花很多功夫的,对佛教有兴趣者值得一读
-
北京小饼干的评论不得不说,社科文献出版社还是挺会包装学术著作的
-
三首塔的评论算是第三版?
-
書蠹的评论数据统计挺硬核的,但分析就显得比较弱了,感觉还不够深入啊
-
溪堂的评论作者用力甚巨,然创见无多,成果实在有有限
-
浮阳的评论九十年代的博士论文模仿年鉴学派做心态史,理论处理稍显不足。(但宁要考证扎实的草,不要理论精致的苗(逃)
-
弗兰的评论因为是博士论文的关系,统计图表和数据解读内容较多影响了可读性,但由那些统计得出的结论实在非常有趣。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韩森《变迁之神》,佛教在进入中国的早期就有了不少跟后来的民间信仰一以贯之的东西,可见那些东西大约真是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简言之就是,功利和反智。
-
静水沉岩的评论一般,收获不大
-
Expresso的评论看不懂,不评论
-
谢谢投喂的£鱼的评论读着玩。。。
-
南台治书侍御史的评论通过造像记来观看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从而对照史书、经典上得知的社会上层与民间思想的差异。本书很好的证实了民间接受佛教的不系统性和实用性,也突出了佛教为了适应本土所做的改变以及官吏、僧尼和民众在祈愿与造像崇拜间的差异。并且反驳了世说战乱导致佛教传播的说法,虽然我觉得这里反驳的比较无力,但是反驳弥勒崇拜的信仰而结集的民间起义,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民间起义并不像学者大多认为的那样有十分清晰的理论基础。其中有三点我觉得正式因为社会动荡让然开始直面死亡,从而使得佛教的六道轮回得以施展;其次作者认为佛教在孝道上起了辅助作用,而我觉得这一点则是佛教思想在家庭孝道上完全败给了民间的传统观念,从而不得不适应以求生存;最后作者其实通过造像记运用了一些默证,而民间信仰是杂乱的,说对其他信仰形成冲击过分强调影响。
-
姽婳的评论统计多,分析少
-
char的评论通过造像记来分子佛教在北朝的发展与传播,蛮有意思的。不过样本数量实在不多,有些分析会偏颇吧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按需。我记得单篇的小论文被作为典范收入中国古代史论文那个分册了吧。
-
Venzy-Chen的评论扎实
-
污首阁下的评论很有意思的视角
-
灶台一颗小土豆的评论1.以造像记的内容为切入点,讲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如何在北方民众中传播并发挥影响。这个切入点挺有意思的。2.分析方法也很现代,统计了词频、时间和用户分类,很互联网了!3.作者的关注点非常平民化,他不纠结佛教教义与理论,而关心民众真实的想法和行动,也因此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