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前言 卢玮銮 .................................................................... 1
张国荣:如何演绎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 ...................................................... 4
伍淑贤:从影像到文字 ............................................... 44
许鞍华:改编与怀旧——由《倾城之恋》谈起 ................................................................. 92
刘以鬯:谈《酒徒》及《对倒》 ........................................................ 156
后记 熊志琴 .................................................................... 207
附录1 .................................................................... 208
附录2 .................................................................... 209
内容简介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开设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并邀请相关的演员、导演、作者为学生演讲及接受访问,对影像与文学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刘以鬯的演讲及访谈记录。游走于影像与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们的创作者说,出于文学,入于光影。文字与光影交错之间,互为参照。
下载说明
1、光影的来处是作者卢玮銮主编 / 熊志琴主编 / 张国荣 / 伍淑贤 / 许鞍华 / 刘以鬯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蒙木的评论把办公桌横起来,听张国荣的歌,看看每天非典的伤亡数字——我一个多月的非典生活,所以看到张国荣演讲实录,果断通过这个选题。
-
Island sailor的评论张国荣对文本和人性的洞察力,真真难得的灵性和品性俱佳的华人artist。理解内地恐同语境可贵,在局限的框架里,竭心尽力促发自己的艺术更加可贵,练达清明之外还不失傲骨。许鞍华坦诚谈论自己转译文学作品中的过失,反复提及创作里的“居心不良”。对影像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洞见诸多,不局格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再加上长期浸淫“陆港”双重文化,让她既有港人的务实韧劲,又比其他港导更容易理解内地文化。此外,香港这种学生和被研究对象聚集在学堂,开放客观讨论问题的氛围,在我离开香港后才发现是那么难以实现。这不单仰赖于资源,而更多来自港人在小岛上,共同用心呵护火种,使其不灭的传统。
-
李小丢的评论薄薄一本书,但是很多珍贵资料,尤其是张国荣和许鞍华的部分,张国荣对于《霸王别姬》的遗憾,是陈凯歌还不够大胆;许鞍华向来是舍得批评自己,对偶像王家卫则不吝赞美,《倾城之恋》是急就章,总感觉《第一炉香》很大概率也会重蹈覆辙。
-
窗某人的评论最实在的是许鞍华的一篇。但这本书太不实在了,基本只是四篇录音实录……内容太单薄。
-
勞小姐的评论-_-原著和改编真的是两码事。原著好,改编后不一定好。因为好的原著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的心中有一个“不可取代”的原型。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是分别从文学创作者、导演和电影表演者的角度来谈文学与影视的比较。个人认为书中最有价值的,是张国荣对艺术表演的理解和执行,还有许鞍华分享了从小说改编到电影拍摄的经验,让不懂行的我在下次观影时能够更细致的感受原著与改编作品的差异。
-
风 凉的评论一位演员,一位导演,两个作者,来讨论文学和影像的异同。虽是讲座稿件整理,但其中也有很多趣致之处,印象最深的是许鞍华说自己如何仓促拍成倾城之恋,以及刘以鬯先生将自己给端木蕻良写的书撕成单页多次寄送,如此真挚。四位讲者中,两位已经远逝,庆幸世上有文字和影像这样的方式,将他们的时光留得更久、更久一些。
-
影随茵动的评论971/原来《胭脂扣》十二少的首选不是张国荣,而是郑少秋;许鞍华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为了与邵氏解约;王家卫《花样年华》的男主原型其实是刘以鬯……地铁上读完了《光影的来处》,虽然是整理汇编,却了解了不少故事背后的故事,也是很珍贵,
-
红皇后的评论这个专题很好,请到了演员、导演、作者,每个人对于电影与文学都有不同的理解。看文学与影像之间的探讨,果然还是很有启发的。
-
馨的评论藏书阁打卡2020·03|这是一本摸起来舒服读起来也舒服的书,感谢活字文化赠书。裸脊的书,穿插电影画面的排版都让阅读过程变得令人舒适。这本书是几场讲座的文字编辑版。02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玮銮教授开设“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并邀请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和刘以鬯来讲述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的关系或者是创作者的一些想法。阅读本书,从近距离去了解这些创作者内心的想法,对理解其相关的作品非常有帮助。当然,最喜欢的也最感激的是可以看到张国荣02年的这场讲座,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看到他讲述自己作为演员对角色的揣摩和对表演这件事的见解,又再次被感动了。
-
春小麦的评论挺有意思的一本“讲座笔记”。文字与影像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系。书中选取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一些代表作品,通过问答展示了创作背后的想法,现在来看也是十足珍贵了。
-
小y的评论张国荣,许鞍华,难能可贵的好演员和好导演,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书单。
-
人鱼先生。的评论如叶之盘桓。
-
微尘的评论建议有兴趣阅读的友邻、读者们,在看本书之前,最好把书中提及的电影和小说看一下。或者这样,看到一个章节,比如里边提到《霸王别姬》电影和小说,那就先看电影和原著,然后再看这本书。不然的话,可能多少会有点不知所谓的感觉。
-
陈百的评论一本关于香港电影与文学化改编的书
-
阿花的评论非常轻松的讲座汇编,演员,编剧,作家,导演,分别讲述一些从文字到电影,又从电影回到文字的故事,原来这样也可以教文学也可以教电影,也可以感受到从文学到影视呈现的种种细节。看完的感受:想重温书中提到的所有电影和著作,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去感受去发问
-
Jiayu的评论“如果只读只写一些熟悉的生活是很没意义的,你们也应该多看一些不认识的事物,愈不懂愈要看。”——伍淑贤
-
画梦的评论比起那些讲流派、风格的书,这本书从演员、编剧到导演都是真诚的经验之谈,对于做影视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本有用之书。
-
Sophie J的评论印刷精美 干货寥寥
-
Pet Kin Tsan的评论一席讲座说出电影背后故事,读到张国荣之后的伍淑贤女生的谈话中中英混杂读起来实在惹人脱发困乏,只能换成粤语默读才又还行得通。此书实在有些单薄无力仅仅是一段演讲和接受访问的交谈文稿放入杂志勉强接受买下,合成一本书敢卖69元,怕是吃了龙胆。
-
空的评论了解到关于香港、影视、文学、作者很多背后的故事,书中的图片穿插结合讲述,阅读体验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