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对谈小引(孙歌)
一、从国家的历史到人的历史
二、形而下之理与普遍性想象
三、从人的行为出发的制度史研究
四、“中心”与“边缘”
五、局部与整体
六、区域研究中的“国家”
七、寻找中国原理
尾续语(刘志伟)
附录:走进乡村的制度史研究——刘志伟教授访谈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伟教授及华南学派的研究展开对话,意在使华南研究的成果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对谈内容涉及如何表述活的历史,如何把西方式普遍性的理论感觉相对化,以及如何看待整体性,以整体史的立场从事区域史研究,等等。
在访谈中,刘志伟教授畅谈他的求学、治学经历,娓娓道来他积淀数十年的治学经验。访谈很好地反映了刘志伟教授的学术关怀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从中可以看出他治学的出发点和展开逻辑,以及他与华南学派中的外籍和外地人员的长久的合作经历,等等。
本书涉及的内容在历史观或认识论的层面,对华南学派所做区域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是对刘志伟等华南学派学者30年来所做华南乡村社会研究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华南学派提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为现今的史学研究摆脱传统史学观念的束缚,积极吸收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从人的行为和交往关系出发重建历史叙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可以说具有研究范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下载说明
1、在历史中寻找中国是作者刘志伟 / 孙歌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Chopin J.F.YU的评论1)孫歌似乎並沒有很理解劉志偉的「社會經濟史」研究以及「華南學派」的工作;而劉志偉感覺上有意識地在迴避「思想史」的討論。用劉志偉老師自己的話就是「她談的東西,我都是不懂裝懂、誇誇其談地回應;我談的話題,她卻總是努力放進她的思想框架中」(頁148),有一丟丟高水準「雞同鴨講」的感覺;2)附錄劉志偉訪談的部分,值得仔細讀。
-
若存的评论读完特别感动。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两位学者把问题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努力。整体性的追求,非同质的普遍性,在特殊性之中而不是个别性之上建立“形而下之理”,以及在结构中理解对象,都给我以极大启发。而这些看似在抽象的问题,其实无不与现实息息相关。其中一点讲传统中国的“均平”追求,实际上是承认差异基础之上的“均平”,而不是认为人人平等基础上的“平均”。这一点大概所有读过儒家书的人都有体会。而后者又自然而然地让人想起墨家的思想,以及它在近代中国的二次复兴与二次中绝。接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当问题被抛出来的时候,总有一天,有人会给出答案。从这个角度看,刘志伟在推进以后的忧虑,和孙歌在困境中的希望,与其说是相反的,不如说是一体的。
-
哈哈哈哈哈哈哈的评论终于出出来大陆版了。。。想当年(好多年以前)港版刚出来的时候@金声 拉着我打印,结果那本打印本早已不知道在哪了,最后竟然看的是另一个同学自扫的高清电子版~【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论电子书的重要性,你们这些无聊的人类,有时间在豆瓣上写那么些无聊的短评,就不能多从读秀里面盗几本书吗!】
-
happyboss的评论无论什么专业都非常值得读的小册子。对谈形式看到同时代学者对理论的思考很难得,这样的坚持也让人感动。历史学的逻辑起点是“人”的行为,如何对待普遍性,如果它不应该是研究尽头所追求的东西。国家存在于区域之中,只有通过“下有对策”的研究才能把握“上有政策”的存在方式。整体如此巨大又如此空洞,“我们能够深入把握的中国,内在于我们可以进入的局部的中国”。借用陈嘉映对翻译如何可能的讨论解释历史研究中的特殊性太妙。
-
文在兹的评论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华南学派”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进化形态,是其他落后断代史研究的未来方向,而不仅仅是一种学派。
-
麦田乌鸦先生的评论终于出了简体字的正式版,挺怀念两年前读的繁体字口袋本,为了讲课用,还动手扫描了一本。对比了一下,两版的内容似没有变动,书的个头也差不多。
-
风间隼的评论社会史给思想史提供军火,思想史给社会史开脑洞,阴阳互补的学术对话集。还是刘志伟主侃的篇幅多些,说了些在严肃文章中不方便说的话,例如170页“宗族不是氏族残余,是在明清人身依附松懈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组织”。可以作为学术文章的补充。
-
短章的评论对整体与部分、具体与抽象、历史与现实、社会与国家的解读都很到位,只有把时空关联纳入到认识论的基底,才有可能打破流传已久的种种dichotomy,在这方面,"历史人类学"的经验弥足珍贵。
-
姬流的评论非常精彩!今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是霍尔盖特的《黑格尔导论》,觉得很不错,最后一本就是它,也非常让人满意。
-
历史理性的评论社会史这一行还是很难啊
-
雪豆提花花儿的评论从抽象的“国家”的历史,到人的历史;不寻求脱离时空背景的、排他的普遍性论述;认识到历史研究者本身也是在具体时空下、有局限的人;区域研究的意义不在于它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的意义,而是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开心!||但和其他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分歧如何来讨论与和解呢?需要和解吗?
-
木下天一郎的评论华南研究历史观的一次完美总结。刘老师从以人的行为为主体的历史入手,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具体之间讲明了区域研究的主旨。我们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将每一个“局部”视作研究的整体,在整体性的意识中去把握人的的行为在此“局部”中的影响与感知。因为人有能动性,所以研究的问题、视角与方法不断发生变化,正是在这种“流动”中,我们从“区域”感知到了“整体”对于“区域”的多元意义。
-
吉貓吉影的评论从王朝国家和人民大众的视角之争到人的历史;注重在结构上对历史作出解释;华南研究的独特性以及华南学派想要通过独特性追求的一般性;粗浅地了解了华南学派到底在做什么。
-
[已注销]的评论以人為主體的歷史。前幾天粗略看過一次。應常刷。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治社会史的刘志伟老师与治文学和思想史的孙歌老师之间的学术对话实录,基本上涵盖了以刘志伟老师为代表的华南学派的主要学术脉络与观点。其关于人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区域史与整体史的区分和界定,让人大开眼界,受益颇深。很有含金量的小册子。
-
银酒监武的评论非常好的访谈。比如对制度的理解,刘志伟指出我们应该从制度下人的行为以及当时流动的社会现实中去认识制度,“下有对策”也是一种制度适用的方式,对策一旦呈现为结构性或规范化的方式或运作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应这比从过程、运作理解制度史实际上更进一步,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
一灯续日月的评论非常精彩。将国家与地方的对立,通过转换论述主体,变成国家与人的差异,也将我从这个泥沼中拯救出来。用华德英的理论很好的解决了既然地方都是不一样的,那怎么形成一个最终的论述?同时,国家是内化于区域的国家,而不是一种抽象的实体。关于乡村的论述也非常精彩,乡村自治越容易,越要警惕他同现代民主的差别。再比如对于白银流通的作用,他反而使得即将崩溃的结构稳定下来。再如,人的流动反而维持了结构的僵化,都非常精彩。上次听刘教授发言就感觉很精彩,读了书更有趣,想来上次会议他面对那些学者的内心感受是“都是废话”吧。不过一个疑问就是,今天的社会给人感觉高度同质化,地方的多样性还存在吗?还是说仅仅是我太孤陋寡闻?那种在网络上不论地域,征战四方的小粉红,还能放入地方去理解吗?他们属于什么?
-
sanbilly的评论感觉还是附录的访谈我能看懂。
-
Ls的评论三年前拿到蜜蜂书店的繁体口袋书,定价80元,大家(包括孙老师)都觉得这定价不是太高了点嘛!如今出来大陆版——包括定价什么的因素,可以让更多人方便看到了。2017.1.22今天贺老师赠我此书,谢谢
-
秋意叹橘阳的评论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