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引言
一 孩子和疯人出没的时刻
二 战争
三 第一批德国人
四 父亲给德国人鞠躬
五 你们是犹太人吗?
六 在赫沃德纳大街跳舞
七 K太太的善举
八 受到威胁的蚁巢
九 集中转运站
十 逃生的机会
十一 神枪手们,起来!
十二 “小少校”
十三 隔壁邻居的争吵
十四 绍洛斯的背叛
十五 在燃烧的楼房里
十六 城市之死
十七 以酒求生
十八 升C小调梦幻曲
附言
维尔姆·霍森菲尔德上尉日记摘抄
尾声 一座沟通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和维尔姆·霍森菲尔德的桥梁
内容简介
1939年9月23日,波兰电台的最后一场直播曲目是由年轻钢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演奏的肖邦C大调梦幻曲。他的演奏被德军的炮弹打断……
他的家人全部被送往特雷布林卡处死,一位爱好音乐的警察认出了他,因此唯有他幸免于难。他如孤魂野鬼一样,在华沙犹太区的残垣断壁和成堆尸体之间东躲西藏。虽然饥饿、恐惧、疾病、孤独、绝望如影随形,但是他怀着对生存和音乐的渴望,几次绝地逢生。最后,在一位德国军官的救济下,他苦撑到了战争结束。这位恩人却在七年后命丧战俘劳动营。
战后,什皮尔曼将这段骇人听闻的经历写成一部名为《城市之死》的作品,以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触记录了这几年间华沙犹太人及华沙城的悲惨命运。因为承载了太多个人的痛苦,什皮尔曼完成书稿之后就再也没有读过。此书1946年出版,却遭到波兰政府当局查禁,迟至五十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师》重新发行,并一举登上了国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根据原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囊括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下载说明
1、钢琴师是作者[波] 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lsharrie的评论边读边回忆电影,心碎。
-
Morgenröte的评论最让我触摸惊心的是纳粹欺骗犹太人利用犹太人的套路有点像xxxx
-
伏夏的评论确实,如果想要了解战争中平民的想法与他们的处境,这种回忆录很是适合。难得的是,文笔很客观。
-
匪熊的评论长江文艺能将此书再版真是功德无量。
-
桃童默默呛的评论之前看过电影,原来还有书,偶遇
-
Katean的评论非常震撼人心的文字~看了电影以后再读,印象格外深刻!入了精装版作为收藏
-
已婚奥特曼的评论所以犹太人写二战就像中国人写特殊时期。 书有点不及电影,那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紧迫感没有那么强烈。
-
後知後覺的评论1月17日一21日读毕。要写点什么。
-
bear的评论钢琴是支撑什皮尔曼一直挣扎求存的最强执念!战争的恐怖并不单一体现在战事激烈中,从一个平民的亲身经历也可感受到绝望与希望并存的矛盾和伤害
-
讯言的评论非常真实的画面,没有那么强的故事性与天花乱坠的描述,只是淡淡的写出了战争下的哀伤。
-
绝世神婊的评论两个多小时,没上厕所没喝水,一直到读完这本书。最令人心碎的还是老头连带着自己的轮椅一起被扔下楼去的那个片段。
-
6666的评论很难想象,在特定环境下人性会扭曲成那么的丑陋,而依然保持善良是多么难得
-
十一的评论一个犹太人钢琴师如何在二战期间活下来的真实故事,一个德国上尉在一片废墟中没有杀死他,反而给了他食物和衣服,像是一朵开在沙漠里的花。改编的电影几年前上映了,改天看看。
-
春树的评论最大的感触是显然是为德国军官不公的命运抱不平了,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为怀揣着伟大的理想的人。在当时整个德国社会麻痹不仁的情形中还能保持清晰正确的思考,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格啊。我真希望他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个伟大而渺小的人!
-
yusen的评论战争和仇恨如巨大的绞肉机,它把投入其中的一切美好都撕成碎片。
-
aw的评论战争的可怕不经历无法描述
-
秦書房的评论绝望、苦难是回忆
-
依米花的评论平静的文笔,悲伤的回忆。
-
十年一人的评论居然有人打上了可信不可信的标签?
-
Vino的评论简介里说作者以冷酷客观的笔触,我倒不觉得。回忆里的故事细枝末节都真实到能让我有画面感,当初应该是有记日记的习惯,在难熬的岁月里用文字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和当下的心情吧。幸好有个好的民谣歌单,苦痛的故事里时而会出现一段安抚我的旋律。 @朋友送的书 最近读的都是朋友送的书 虽然这个“都”只有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