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写在《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前面的话
《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选编代序
第一章 问题与综述:中国文明的初始秘密
百万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
一、绕出两个怪圈
二、区系类型说的主要论点
三、中原文化不是中国文化唯一来源
四、中华文明发展有自己的道路
五、中原文明是次生型文明
六、文明要素与文明因素之辨
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的说法不确切
八、长城是各民族文化的熔炉
九、多源一统、历久不衰的原因
十、中华文明的精华
十一、世界必将走向“大同”
重建中国古史的远古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三、史前时代社会的分工和分化
四、文化的分区与重组
五、古史传说
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一、中国史前史的性质与任务
二、中国史前史的内容和时、空框架
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
一、关于“重建”的回顾
二、区系类型考古的实践与理论
(一)关于华南地区的考古
(二)关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再实践
(三)关于山东地区及环渤海考古再实践
(四)关于洞庭湖周围地区的考古再实践
(五)关于北方地区的考古再实践
(六)最后再讲一讲四川盆地考古的问题
三、从区系的中国到区系的世界与世界中的中国
文化与文明
一、背景——历史的反思
二、中国考古学新时期的两个标志
三、中华文明起源的几种形式
四、我们学科的目标
第二章 满天星斗格局
象征中华的辽宁重大文化史迹
一、中华文明曙光的象征——红山文化坛、庙、冢
二、中华民族的象征——辽西古长城
三、中华统一国家的象征——秦汉“碣石宫”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
关于辽河文明
关于环渤海—环日本海的考古学
仰韶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起源问题——纪念仰韶村遗址发现六十五周年
(代序言)
两种“小口尖底瓶”
两种花卉图案彩陶盆
两种动物图案彩陶盆(鱼、鸟)
仰韶文化的去向
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
一、引言
二、什么是半坡类型和什么是庙底沟类型
三、庙底沟类型主要文化特征的分析
四、半坡类型主要文化特征的分析
五、庙底沟类型和半坡类型的关系
六、年代和分期
七、社会发展阶段
八、分布和分区
九、同其他原始文化的关系
一〇、结语
仰韶文化同历史传说的关系
神农氏时代
黄帝尧舜氏时代
夏代
谈“晋文化”考古
一、作为中原古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的晋文化
二、作为北方古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的晋文化
三、中原和北方两大古文化区系间的重要纽带
关于陶寺发掘报告编写及有关问题
一、关于陶寺遗址的文化特点
二、关于发掘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编写
三、关于晋南的考古学课题
楚文化探索中提出的问题
一、楚文化探索的对象和目的
二、探索楚文化的特征和渊源问题
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文化面貌的阶段性变化和诸地区间文化关系的变化
关于“几何形印纹陶”
一、写作背景
二、关于起名
三、图形分类
四、区系分片
五、江西北部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
六、与邻近地区的关系问题
七、结论
第三章 方法与器物
试论传说材料的整理与传说时代的研究
一 、引言
二、传说材料的整理
(一)传说材料的一般特征
(二)传说的类型
(三)传说材料的等次
(四)整理传说材料的方法与原则
三、传说时代的研究
(一)基本的方法与原则
(二)传说中的史实
(三)传说时代的历史
四、结论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
一、地层学
二、器物形态学
瓦鬲的研究
一、斗鸡台出土瓦鬲的形制与年代
二、瓦鬲的分布与演变
(A)袋足类
(B)联裆类
(C)折足类
(D)矮脚类
三、瓦鬲的发生
(一)矮脚类(D型)出于折足类(C型)的证据
(二)折足类(C型)出于联裆类(B型)的证据
(三)联裆类(B型)出于袋足类(A型)的证据
(四)袋足类(A型)是怎么样发生的呢?
四、瓦鬲的消灭
五、结论
内容简介
探寻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新石器时期中国大地呈现古文明“满天星斗”的分布格局。
本书旨在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同时提纲挈领地梳理几大区系文化的渊源、特点和发展道理,介绍划分和界定文化区系的考古实践工作中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作者在大量扎实的考古实践工作基础上提出区系类型学说,认为中原地区只是独立发生发展但又互相影响的六大区系之一,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界根深蒂固的古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将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文明状态传神地描述为“满天星斗”。
下载说明
1、满天星斗是作者苏秉琦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贝利撒留.ape的评论这是一本文章集,所以有不少内容重复的部分。但是我认为他提出的观点在那个时代是很新颖很务实的。
-
晓林子悦的评论作为一本考古文集,插图太少了。编排很随意,显然没怎么用心,只是把文章收拢归入成书。四星是给作者的。
-
白景衡的评论思路很清晰。
-
熊罴精的评论谆谆教导
-
song的评论之前读过苏秉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第一次了解到他提出的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学说,本次再读其书,进一步提高了对这一理论方法的认识。该书为不同时期的作者文集,内容虽有重复,但也正好可以就此加深印象,谁说这样不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呢?
-
Phenixus的评论文集,不够系统,干货太少
-
[已注销]的评论非专业学生主要关注前面的理论。
-
明雷君的评论先秦史
-
疯长的灌木的评论补了许多考古学知识,稍微理顺了一下史前史各文化的脉络。由于时代的影响,某些意识形态强的段落略略浏览。但由于新的考古发现而推翻或修正的旧结论,应该不能苛责老先生。
-
子庸的评论滿天星斗,[月明星稀]。 古文化,古國,方國,帝國。
-
昨夜闲潭梦落花的评论谬误太多,不忍直视!他的观点太旧了,这种书最好丢在垃圾堆。
-
乾元的评论为了联邦的前置条件,赵汀阳才猛烈推荐,苏的考古观点比较老了,但在马列高头走的时代能提出已经算不错了。苏秉琦的考古区、系、类型的理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中心,可分为六个文化区(一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北方区,二山东为主的东方区,三包括关中、晋南、豫西的中原区,四环太湖的东南区,五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的西南区,六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区);文明形成“原生型”“次生型”“续生型”的类型说;古国、方国、帝国的国家发展三阶段说
-
挠的评论从天图借到的被撕走整整一章,真是让我……
-
叶东流的评论四星给苏先生的研究成果,第五颗星给苏先生所处的时代,以及苏先生思想的前瞻性。 致敬这本改变了我历史观的文集。
-
秀秀若可餐的评论华山玫瑰燕山龙。看得我想回家搞辽河流域考古了。著名的瓦鬲的研究太难读。
-
万里独行甄志丙的评论前半科普很适合,后半就超纲了。
-
八大山人的评论苏公的考古学功底很深,非常重视晋楚两文化,对仰韶文化的分析也是极其透彻。
-
youwuayouwu的评论有些已经被证实的新东西,在文本论述里还是旧的,比如北京人不是中国人真正祖先诸如此类,看着看着还是能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点,苏老在那个年代真的很敢想,大胆假设小心验证,求知不过如此❤
-
刍狗的评论【网易蜗牛读书】文稿合集,重复有点多,第三章又过于专业,对普通读者不太友好。感觉选稿编排不是很用心。但文章是很好的。满天星斗这个诗意名字实则是中华文化多元性的一个形象比喻,由此而提出文化区域理论等。耳目一新。
-
文可大大大的评论编排上没问题,内容上选择有问题。还是看《中国文明起源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