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目录
引 言 智带欢迎你:逆转全球化的力量
美国和欧洲北部等经济体正在恢复自己的竞争优势。它们不仅在重塑制造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振兴地区,还在——这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这些产品和技术将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车辆和运输、住房和城市、农业和食品生产、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
第1章 智力共享和智能制造:“锈带”如何变“智带”
未来智能工厂的转型将受三种关键技术影响: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下一代(智能、功能多样、移动性强、价格低廉的)机器人将使自动化走进创业公司和小企业,为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定制。使用3D打印技术将颠覆我们(使用日益多样的材料)生产零部件的方式,大大减少浪费,同时带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物联网将会带来一种新的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机器、零部件、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客户以及几乎每个人和其他一切事物都可以相互通信。其目的不在于创造无止尽的闲聊和无用信息,而是要缩短从订单到产品的时间,朝零缺陷、零停工时间迈进,杜绝所有系统浪费。
智力共享何所似
生态系统:一个以联络者为纽带、由组织和个人构成的网络
合作:不同参与者共享脑智力资源以应对错综复杂的挑战
专注与开放:信任的必要性
环境:吸引人才,催生理念
苏醒的睡美人:从沉睡到合作与专注
智能制造业与智能工厂的运作模式
机器人:自动化消灭劳动力成本优势
3D打印:增材制造,无所不能
物联网:物物相连,处处相通
第2章 联络者缔造社区:芯片与传感器的创新密集带
无人驾驶汽车有助于解决市区中的交通堵塞问题,减少交通事故伤亡;我们身体里的微型传感器可以帮助监测、管理自身的健康状况;智能电网可以让我们以惊人的效率和可靠性利用替代能源。物联网潜在的好处简直难以想象。
典型的智带挑战:物联网的崛起
奥尔巴尼:汇聚众智,联络者的重任
吸引人才的环境:扩展为区域中心
德累斯顿:旧势可依
创造平衡:萨克森硅谷的发展
埃因霍温: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
传统供应链转型为价值链
缔造社区:协会和基金会
第3章 老故事新演绎:新材料开发,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新材料将无处不在。我们穿的衣服,我们乘坐的汽车、飞机,我们在医疗手术中替换的关节、移植的器官,甚至包括我们创造的艺术作品,所有这一切都会发生变化,而转变的根源正是在昔日橡胶之都、钢铁之都展开的智力共享活动。
俄亥俄州东北部智带:缔造阿克伦高分子谷
未来之路:发挥俄亥俄州东北部独有的创新潜能
三角研究园:围绕困境中的先行者形成的智带
研究集群不同于智力共享生态系统
隆德和马尔默:世界一流工具助阵材料研究
荷兰:欧洲的阿克伦?
从纺织品到热塑性塑料
第4章 蓝领和白大褂:医疗设备产业和生命科学产业的跨界合作
内嵌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衣服、臂章——将会监控、追踪各种身体器官及身体机能,分析其性能,提供健康警报。正如便携式心脏起搏器取代了手术室中的机器,这些体积小、不显眼的可穿戴设备将取代以往只有医生诊室和医院病房才有的独立检测设备。它们可以向你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监管机构无线传输大量数据。
明尼阿波利斯:自力更生有时是合作的关键
企业作为生态系统的联络者和催化剂
波特兰:慈善家作为促成智带的联络者
一笔大数据交易:“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英特尔”合作项目
智力共享也需要基础设施
苏黎世:一种新型货币
生物萨克森:官方的支持激励民间的行动
奥卢:从无线通话到互联医疗
危与机
第5章 更智能的世界:智力共享如何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大容量芯片、新材料和生物科学新发现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乃至我们所在的世界?它们能否让人类更高效地工作、更快乐地度过一生?它们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紧张关系,减少社会不公?它们能否扭转二十世纪人口向郊区外流的情况,创造出功能更完善的城市?它们是否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能否帮助我们解决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
智能能源和气候变化:消费者变为生产者
汽车:最需要颠覆性重新设计
近在咫尺的智能农场
智能城市:技术造福社区
数据:既大且智?
更多精彩,敬请等待
第6章 唤醒睡美人:你所在的地区能成为世界上最智能的地方吗?
智带之旅中真正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即便美国联邦一级的计划或整个欧洲(或欧洲多国)范围内的行动有时会陷入困顿,在地方和区域层面,要行动起来的想法和意愿却从未间断过。人们最终找到了方法,足以打破僵局、摆脱锈带盛行的消极思想。有远见、有担当的联络者将机构、政府、企业聚拢了到一起,共襄大事。
政策和指导方针
需要用新指标来衡量效率、生产率、创造力或...?
基础设施和环境
教育和培训
社区大学
半工半读模式
资金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风险投资
以收购求研究
私人资金
建议
组织和文化
结语 终点之会
致谢
备注
索引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机器人技术、3D打印和新材料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乃至我们所在的世界?它们能否让人类更高效地工作、更快乐地度过一生?
它们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紧张关系,减少社会不公?
它们能否扭转二十世纪人口向郊区外流的情况,创造出功能更完善的城市?
它们是否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新技术能否帮助我们解决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
伴随着全球化热潮和制造业的转移,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产能大量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在这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大批真空地带,很多原来非常繁荣的城市就此走向凋落、荒芜,成了死气沉沉的“锈带”。这些城市是永远沉沦下去,还是另寻出路,逆势崛起,再创辉煌呢?
从2013年起,“新兴市场之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和《金融日报》前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巴克陆续走访了从荷兰的埃因霍温(Eindhoven)、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瑞典的马尔默(Malmo),到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Akron)、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Durham)等欧美十几个城市。通过与当地的知名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访谈,两位作者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靠低价和人口红利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新兴市场将难以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原先的“锈带”凭借智能制造和人力资源优势将重拾竞争优势东山再起,成为活力四射的创新热点地区(“智带”),代表着世界发展的未来。
本书是一趟精彩纷呈且充满洞察的“智带”之旅,描述了饱含希望与极富启发性的探索过程及宝贵经验。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投资者、教育界、创业者,都可以从本书中汲取关于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洞察和智慧。
下载说明
1、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是作者Antoine van Agtmael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昂翔的评论浪费了那么多好材料……
-
万卷未读书的评论作者所描述的景象也是我时刻看到,发生在周边的一个个案例。但是,我只是部分同意作者的观点。 第一, 这个世界的研发重镇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退回到发达国家,这一趋势不可阻止,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已经发现在发展中国家投入研发的成本高,收益小。而回归本国,是他们不得不选择的,自我救赎的路子,仅此一条路。 第二,作者明显高估了现在很多创业园区,研发中心和基金-产业联合体的力量。书中很多项目案例,我很清楚其发展前景并不是所说的那么乐观。欧美日在这一轮与中国的创新竞争中,已经处于背水一战的险地。如果他们能够通过研发和技术突破,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一骑绝尘的优势。那么他们还能保持住已经岌岌可危的领先性。如果这些所谓的创新工业只是镜花水月。西方会永远沉沦在中国之后。 我们拭目以待,据最后的胜负已经不远了。
-
珏儿的评论正如他书前言介绍的那样,这书就是一个大量相同事例的堆砌,全都是哪个哪个地方有什么大学通过一个或几个联络人把大学的科研资源和企业资本完美地结合产生智带的过程罢了。区别无非就是地方不同,大学不同,产业不同,联络人不同而已。通篇下来就是对欧美国家民众和政府的一针强心剂。所以随便翻翻看就好。看记者写的产业与技术企业的创新报告大概就是不那么专业也不那么深刻。有的只是从记者眼中看到的西方世界的复兴,但他没有考察过中国的成就,无法进行比对。所以本书只能作为参考,而不会有太多指导价值。不过这也只是我限于个人的知识水平而产生的说法,书内的产业创新具体发展成怎么样,前景如何,对亚洲国家是怎样的威胁就是见仁见智了。
-
GuJi的评论确实是主题很好但写得不算好。制造业集群转型是未来必须,因为如果生产企业要吸引到一流的年轻的优秀的人才,就需要带动当地的文化建设组织革新社区经济——不然时代中一流人才在国际都市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要去地方?比如武汉,钱有,钱多,但最优秀的毕业生,除了仕途党,一阶二阶的基本没留下。二三四线城市及其周围,需要有更多的制造业拥抱科技,创造人与土地和生产的连结——不然我们这代人的城市化太他妈无感了。
-
白云满天风满地的评论作者关于未来的制造业比拼的不是低成本而是智能化的观点有独到之处。问在美国生活的朋友,作者文中列举的地方还不属于传统的绣带,这点可能有其他考虑才作为副标题吧,但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制造业回归美国的一种理论造势吧。
-
fire的评论智能共享,科技园,智慧谷等
-
Honorifica的评论浪费了太多的素材。介绍了世界各个“先进的园区”,作为一个历史资料搜集是非常好的,但是仅仅是搜集,没有自己的观点就很不行。不知道为啥中信会出版这样的书??!!
-
嵇嘉理的评论整体感觉就是在堆砌案例
-
霍彪的评论只有了解新经济新智能,才能抓住趋势。欧洲美国依然掌握了创新的核心
-
马丁路德金刚的评论“经济史中,人们低估调节作用和适应能力的例子俯拾皆是,这两大特点如今再次显现:它们是让锈带恢复过来并转变为锈带的催化剂。”
-
nanoFish的评论看不太懂该书的目的。锈带代表传统,智带代表互联网时代?一大堆的研究人员和研究领悟的介绍,可能都代表了前沿方向吧。没有看到干货,先不推荐阅读吧。
-
啊幽的评论太多零散、众所周知的例子但铺陈,没有建设性意见
-
清风明月的评论对国外的大学与公司的产业结合模式很详细,但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就略无趣
-
belieff的评论作者在考察了欧美多个企业园区,孵化器的案例,极力推崇依托大学与高新企业合作的智力共享,并且对相关的资金来源,人才培养,政策重点进行了分析。从欧美目前的趋势来看,智能制造下,高附加值的生产逐渐小规模化,接近市场,接近研发部门,以低劳动力成本为竞争力的地区逐渐在丧失优势。